search

呼倫貝爾滿族的風俗

呼倫貝爾滿族的風俗

  滿族宅院滿族傳統的住宅型式。鄉間宅屋多為草頂土牆,房頂茅厚尺許,居室多為敞間,頗似口袋,故俗稱口袋房。室內北、西、南三面環炕,俗稱萬字炕,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牆安放。窗戶多為南、西向,用高麗紙外糊,藉以御雪雨。住房多為3間,中室開門,並設有廚灶,門皆外閉,以防野獸撞入。山牆兩側外一米處設有滿洲煙囪。多無院牆及東西廂房,僅以木柵或秫秸圍之,並飼以豬羊牛狗。現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還保留不少此種舊舍。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滿族傳統住宅都是官房(營房),房頂均為馬鞍型,一般每一戶八旗兵丁的宅院面積為3分3,房為2間半,皆南窗,中開門,兩側裡屋均為南炕,西牆上設有祖宗板,屋外有院牆,院門都有門樓,門口3米處有影壁,壁背後設有佛龕,院內立有索倫杆(神杆)。房屋一側為箭道,連通房後廁所和馬廄。這種營房現還有保留。

  影壁滿族傳統住宅的一部分。亦稱影壁牆。其式多為一字型。高約5尺,寬6尺,厚1尺有餘。一般為石、磚結構(亦有土牆外鑲磚者),以石為基,用大青磚砌壁身,壁頂多呈馬鞍型瓦頂。正面壁心平面,畫以吉祥紋飾,亦有雕刻如意彩繪者。反面壁心多設有佛龕,為供奉土地爺之用。影壁均置以庭院大門裡3米左右處。現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滿族傳統宅院中多有儲存。

  滿族婚俗舊時滿族婚姻極重門第,尚雙數,婚俗也較為繁雜,一般過程是:1.相親,包括提親、相看、換八字帖;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3.成婚,包括擇日、過禮、口(帖)請、發妝、娶親、婚禮;4.回門,包括拜祖,認親、住對月等。現多已移風易俗,新事新辦,但部分傳統婚俗在內蒙古東部滿族聚居區仍有保留。

  箭射新娘滿族獨特的婚禮儀式。新郎新婚時,須用喜轎迎娶新娘,在轎子將至喜房門前時,新郎不待新娘下轎,須向新娘連射三箭,意為除新娘之"紅煞",但為虛射,箭只射至轎前而已。接著新郎還要向喜房內之四角虛射四箭。射畢,才許新娘下轎邁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後,新郎須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蓋頭。箭射新娘帶有滿族先人--女真人搶婚舊俗的痕跡。此婚俗在內蒙古涼城縣曹碾滿族鄉及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較為典型,一直儲存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吃子孫餑餑滿族傳統婚俗之一。新郎新娘結婚當日行完各種禮儀後,需吃子孫餑餑(水餃)。子孫餑餑慣例由女家預備,由送親太太隨嫁妝送至男家。它比平日所食水餃略小,餃餡由豬肉、蔥、姜、油等配製而成,餃皮由精粉擀制,包成彎月型。還有一種俗稱??子,需做兩個,取其夫妻和合之意。

  滿洲水飯滿族傳統風味食品。作法是將高梁米、玉米渣(苞米渣)或小米,放入鍋中煮熟,用笊籬撈出浸泡在新挑來的井水中,反覆兩三次即可。食用時佐以炸醬及各種青菜或野菜,如小蔥、小根蒜、白菜心、香菜、菠菜、篙菜、婆婆丁、曲麻菜、柳蒿等。味道清涼爽口,可消暑解熱。蘇子葉餑餑滿族傳統風味麵食。俗稱粘耗子。製法是將粘高粱米磨成面,用清水和成麵糰,燙過後製成劑子。再取適量的紅小豆洗淨、煮爛,製成豆餡。選用的蘇子葉(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呈卵狀,葉頂部呈鋸齒型,可入藥,有消炎去火之功效,其味清香)用沸水略汆之。用擀麵杖將劑子擀成直徑約10釐米左右的薄皮,將豆餡包入捏成水餃型,外用塗過油的蘇子葉裹好,入鍋用旺火蒸熟即成。此食俗流行於內蒙古東部滿族聚居區內。

  糜兒酒滿族傳統飲料之一。亦稱米兒酒。滿族家庭多以此為祭祀供品,平時亦飲用。製法是將糯米(黃米亦可)洗淨煮爛,撈出鍋晾涼。再將適量的酒麴用水泡開並搓細。將晾涼的米放入壇中,兌以酒麴,然後倒入水攪勻。封口數日後將壇中上浮的"白蒙"撇淨,再次封嚴壇口。一定時間後便可開壇飲用。蜜餞滿族的傳統食品。製作方法是將白糖炒成糖色,再加適量的水、白糖、蜂蜜熬至稠狀,將削皮去籽、切成條塊狀的蘋果、梨、桔、山楂、杏、桃、青梅、胡蘿蔔等放入蜜糖汁中,使之粘附均勻即成。內蒙古各滿族聚區至今仍保持著喜食與製作蜜餞的傳統。

呼倫貝爾滿族婚俗

  舊時滿族婚姻極重門第,尚雙數,婚俗也較為繁雜,一般過程是: 1.相親,包括提親、相看、換八字帖;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3.成婚,包括擇日、過禮、口(帖)請、發妝、娶 親、婚禮;4.回門,包括拜祖,認親、住對月等。現多已移風易俗,新事新辦,但部分傳統婚俗在內蒙古東部滿族聚居區仍有保留。

  箭射新娘 滿族獨特的婚禮儀式。新郎新婚時,須用喜轎迎娶新娘,在轎子將 至喜房門前時,新郎不待新娘下轎,須向新娘連射三箭,意為除新娘之 "紅煞",但為虛射,箭只射至轎前而已。接著新郎還要向喜房內之四 角虛射四箭。射畢,才許新娘下轎邁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後,新郎須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蓋頭。箭射新娘帶有滿族先人--女真人搶婚舊俗的痕跡。此婚俗在內蒙古涼城縣曹碾滿族鄉及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較為典型,一直儲存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吃子孫餑餑 滿族傳統婚俗之一。新郎新娘結婚當日行完各種禮儀後,需吃子孫餑餑(水餃)。子孫餑餑慣例由女家預備,由送親太太隨嫁妝送至男家。它比平日所食水餃略小,餃餡由豬肉、蔥、姜、油等配製而成,餃皮由精粉擀制,包成彎月型。還有一種俗稱餄子,需做兩個,取其夫妻和合之意。

滿族風俗

  滿族的旗袍,在清代居“國服”地位。旗袍稱“衣介”,分單、夾、皮、棉四種,女子旗袍的領口、衣襟、袖頭上都鑲有豔麗的花邊,穿起來美觀、勻稱、婀娜多姿,成為最具特色的中國民族服裝。

  滿族的飲食從“天火肉”到“滿漢全席”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火鍋。滿族火鍋歷史悠久,在滿族歷史上曾出現“天上鍋”、“地上鍋”、“水中鍋”、“雀火鍋”等多種火鍋,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到一處都要吃火鍋,使大江南北盛行至今。

  子孫繩,是滿族人家記錄子孫繁衍的布制繩索,生男孩時在繩索上拴上“嘎啦哈”或小弓箭,生女孩則拴上彩色的布條,是其先民古老的“結繩記事”的遺俗。

  滿族的婚嫁禮儀十分講究從相親到完婚有一套完整、莊重的禮儀過程。一般有:相親、迎親、回門、住對月等。結婚時,舉行送親車與迎親車在中途相遇換車儀式,“拜天地”後在南炕“坐福”,晚間在地上放一桌,新郎新娘繞桌三圈後飲酒。桌上一對焟燭,通霄不熄。婚後三天“回門”。

  滿族能歌善舞著稱於世,其中滿族曲藝、剪紙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

  滿族的傳統體育有珍珠球、跳駱駝、冰嬉、雪地走等。滿族的傳統體育專案和民間遊戲生動活潑至今不衰,有些已被中小吸納為傳統體育專案教學。“珍珠球”已列入國家體育部專案。


錦州滿族風俗

  錦州市的滿族,有滿洲八旗,他們是從東北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麓遷來的,還有漢軍八旗多數是從山東蓬萊移來的。居住錦州的滿洲八旗主要有瓜爾佳氏(漢姓關氏)、滿洲鑲黃旗(陳滿洲)、完顏氏(漢姓王氏)、滿洲正白旗(陳滿洲)、於庫里氏(漢姓關氏)、滿洲鑲白旗(陳滿洲)。漢軍旗佟氏較多。   滿族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現 ...

黑龍江齊齊哈爾滿族風俗

  在一些滿族地區,嬰兒出生後,其父母就有意識地讓其睡"扁頭",即小孩出生後,就讓其仰面睡。在枕頭裡裝一些小米之類的東西,這樣久而久之,嬰兒的頭骨就會變得扁扁的、平平的。   滿族的睡扁頭習俗,相傳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不過那時的扁頭不是睡出來的,而是用石頭壓出來的。當然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滿族 ...

滿族家居風俗 萬字炕是咋回事

  萬字炕是咋回事?   與口袋房屋相適應的是居室內的“萬字炕”,民間也稱為“拐彎炕”、“轉圈炕”。這種形式的炕由南、西、北相連的三面炕組成(以南向正房為例),南、北炕寬五尺多,長與住室的面寬相等,因“口袋房”是兩間或三間通連,搭設在室內的南北“大炕”也分別稱為“連二炕”或“連三炕”。由於東北地區嚴寒期較長, ...

滿族風俗——滿族婚俗

  舊時滿族婚姻極重門第,尚雙數,婚俗也較為繁雜,一般過程是:   1.相親,包括提親、相看、換八字帖;   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   3.成婚,包括擇日、過禮、口(帖)請、發妝、娶 親、婚禮;   4.回門,包括拜祖,認親、住對月等。現多已移風易俗,新事新辦,但部分傳統婚俗在內 ...

呼和浩特滿族風俗

  滿族宅院 滿族傳統的住宅型式。鄉間宅屋多為草頂土牆,房頂茅厚尺許,居室多為敞間,頗似口袋,故俗稱口袋房。室內北、西、南三面環炕,俗稱萬字炕,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牆安放。窗戶多為南、西向,用高麗紙外糊,藉以御雪雨。住房多為3間,中室開門,並設有廚灶,門皆外閉,以防野獸撞入。山牆兩側外一米處設有滿洲煙囪。多無 ...

滿族風俗——滿族宅院

  滿族傳統的住宅型式。鄉間宅屋多為草頂土牆,房頂茅厚尺許,居室多為敞間,頗似口袋,故俗稱口袋房。室內北、西、南三面環炕,俗稱萬字炕,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牆安放。窗戶多為南、西向,用高麗紙外糊,藉以御雪雨。住房多為3間,中室開門,並設有廚灶,門皆外閉,以防野獸撞入。山牆兩側外一米處設有滿洲煙囪。多無院牆及東西 ...

滿族風俗

  滿族宅院 滿族傳統的住宅型式。鄉間宅屋多為草頂土牆,房頂茅厚尺許,居室多為敞間,頗似口袋,故俗稱口袋房。室內北、西、南三面環炕,俗稱萬字炕,櫥箱被褥之類俱靠西北牆安放。窗戶多為南、西向,用高麗紙外糊,藉以御雪雨。住房多為3間,中室開門,並設有廚灶,門皆外閉,以防野獸撞入。山牆兩側外一米處設有滿洲煙囪。多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