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品味贛南客家女

品味贛南客家女

  贛南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日前,我作為中國作協“走進紅色歲月”瑞金團的成員來到了寫滿血與火記憶的贛南。此時的贛南草長鶯飛,滿目紅翠,紅的是花朵、是泥土、是血色的印記、是革命的情懷、更是十萬八千多位烈士生命燃燒的火焰;綠的是秧苗、是樹林、是希望的田野、是生態的家園、是勤勞的贛南人民為山川披上的碧翠嫁衣。在這美極的對比色中,我還看見了一種耀目的藍,一種質樸的黃,一種典雅的銀。它們構成了贛南豐富的色譜,從而讓這塊土地放射出美麗、永恆的光芒。關於它的紅和綠,世人已經熟知,現在,且讓我們看看它的藍、黃、銀吧!

  藍

  那種耀眼的藍,帶著靚青的質樸與土氣,在青山綠水間尤如雉雞的錦羽,跳躍而歡快。可是,一旦注目久了,還有淡淡的哀傷、沉靜,仿如舊時客家婦女深夜時分眉宇間掠過的一抹愁緒,讓人揮之不去。

  這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贛南閩西客家婦女最喜歡穿的陰丹士林藍。當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從井岡山到贛南開闢革命根據地時,當地的客家婦女穿著這種藍布衣裳,積極地投身革命。她們剪去長髮,繫上臂章,拿起梭標,參加婦救會、赤衛隊、擴紅隊、擔架隊、救護隊、春耕隊、支前隊,田頭地尾、醫院內外、戰場前後時時可見她們藍色的身影。她們納的軍鞋保護了戰士們的雙腳;她們縫製的軍衣溫暖了戰士們的軀體;她們運送的米糧滿足了戰士們的需要;她們運送的彈藥保障了戰鬥的勝利;她們悠揚的歌聲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鬥志;她們孝敬公婆養育兒女,是戰士們堅實的後盾;她們開荒種地,用自己辛勞的雙手維持著蘇區生產的良性迴圈;她們青春、美麗的藍色身影如枚枚銀針,將前方與後方緊緊地縫合在一起,融贛南、閩西為一體的中央蘇區因她們的存在而熠熠生輝。賀子珍、康克清、李堅貞、危秀英、李美群、李桂榮、毛澤建……這些珍珠般的名字是那一片藍色海洋中盛放出的巨大花朵。

  黃

  那種乾爽的黃,散發著秋天的豐熟氣息,粗糙、硬刮的表面下,有副飽含韌性的身軀。陽光蒸發了它們的水分,客家女子的揉搓賦予了它們柔軟,就著蘇區溫暖的日光和夜晚沉靜的月色,金絲般的稻草稈被蘇區人民勤勞的雙手織成了雙雙草鞋。這種客家人常穿的草鞋以麻繩為經、草索為緯,編成鞋腳,用繩子將前頭的鞋鼻和後面的鞋跟串起即可。另一種布草鞋用的是布底,前頭安一個鞋鼻,左右各放兩個絆帶,後邊的布跟留有洞眼,用布帶串在後面扎綁緊,穿上後即可行走如風。這些洋溢著稻子芬芳的草鞋雖然簡陋,卻護佑了戰士們的雙足,讓他們安然地踏過荊棘亂石、陪他們爬過高山、趟過河流,伴著他們走遍了贛南的山山水水,它們是革命的親歷者,也見證了蘇區時期的每一場戰鬥。

  據統計,僅1933年7月,寧化縣婦女完成了1753雙布草鞋的任務,汀東縣的婦女們也在極短的時間內飛針走線,為前線將士趕製了1570雙布草鞋。整個中央蘇區時期,百姓們到底為革命做了多少雙草鞋,誰也無法說清。我們知道的是,那段時間裡,紅軍戰士們穿著草鞋越山溝飛天塹,擎著飄揚的紅旗一路西移北上,將革命的火種撒播到全中國。

  銀

  那種淡淡的白,猶如深夜的月輝,迷濛中蘊含著些許的神秘。瑩靜中凸現的精製花紋是它們表述情懷的特殊方式,如梭的光陰中,灰塵化成雅緻的黑縷填充了每一道紋路,衍變出歲月的滄桑。那些厚重的銀項圈如同兩彎眉月在宇宙中悄然對接,團圓中現出的那點殘缺,象徵著希望的入口,開合間就圍住了客家女子秀美的頸脖,從此這圈銀白和她們的雪肌交相輝映,彷彿綴在藍衣裳上的一片祥雲。項圈上的銀牙牌叮咚作響,向山水訴說著客家女子隱秘的心事,天地間驀然熱鬧起來。形如匕首的刀形銀簪既挽住了客家女子如雲的秀髮,同時也是她們深山寂寂中禦敵的武器。而那些竹節鐲、雲紋如意鐲、三葉銀耳環、懸鈴銀耳環在修飾客家女子容顏的同時也流露出長輩的拳拳愛心:每個客家妹子出嫁都得有這麼一套銀飾陪嫁,據說銀飾辟邪、鎮妖、洩火,還能驗毒。客家人對晚輩的愛意融化在這樣的一片銀白中。

  這樣的銀色無疑有著別樣的光譜和色澤,當它們花般綻放在身著藍衣的客家女人身上時,散發出聖潔而炫目的光輝。1929年至1934年間,為了支援革命,贛南的客家婦女在送夫、送子、送兄、送弟當紅軍,自己積極投身革命與生產的同時,無私地捐獻了她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銀飾,僅瑞金一縣的婦女就捐獻了22萬兩銀器。這些銀器換來了彈藥、糧食、布匹和藥品,有力地支援了中國革命。

客家女出嫁坐“摸欄”的風俗

  在客家農村的很多地方,女兒出嫁那天,仍保留著舉行坐“摸欄”儀式的風俗。

  在出嫁妹哩上轎前(清晨),長輩們、眾親戚以及看熱鬧的人都聚在大廳裡,由一位德行好、育有兒女、夫妻健在的“好命人”為其舉行坐“摸欄”儀式。“好命人”先拿一個大“摸欄”放在廳的中央,在“摸欄”裡放一張椅子,把出嫁妹哩的新娘衫、鞋、傘也放進去,並在“摸欄”裡擺上兩束長命草、柏樹枝、面巾、線帶,撒上一些錢幣、早稻穀種、瓜仁、長豆角種、芝麻之後,就叫出嫁妹哩坐在“摸欄”裡的椅子上。然後“好命人”幫出嫁妹哩穿上新娘衫,並讓其行哭婚禮,再叫其挎上一個準備好的袋子,長輩和親友們便上前送上“上轎錢”。“好命人”高喊“起身,百事要早”後,伸手牽著出嫁妹哩走出“摸欄”,同時高聲念道:“長命富貴,百子千孫,主夫發財,主夫貴!”以此祝福出嫁妹哩婚姻圓滿,生活幸福。接著,一長輩為其開傘,由媒人帶一個小男孩(叫媒人撐傘)先出大門引路,出嫁妹哩跟隨男方的迎新隊伍走出大門,孃家人目送出嫁妹哩上轎離去。據瞭解,這個風俗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呢。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八顆星,是八個仙姑的化身,其中七個仙姑心地都很善良,只有排行第八的八仙姑心腸極壞,經常下凡作祟,專門擾亂出嫁妹哩。若出嫁妹哩不幸被其摸過,不是變得語無倫次,不認爹孃,就是變成畜牲模樣,或者由漂亮變醜,而八仙姑則變成出嫁妹哩的樣子,簡直讓男方無法辨認。人們對此毫無辦法,十分苦惱。

  有一年,某村的王員外嫁女兒,因不忍心看到八仙姑糟蹋如花似玉的女兒園芳,影響愛女的出嫁,夫婦倆便花了很大功夫,商量著怎樣對付八仙姑。他們那天早早就起床了,用絲茅、桃枝、長命草、柏樹枝和銅錢這些可避邪的吉祥物煮好了一鍋香水,讓女兒先洗澡,然後穿上綾羅綢緞,再把做嫁妝的箱櫃鑰匙交給女兒,系在褲頭上,頭上插上銀簪,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叫女兒進入閨房,坐在裝滿布匹、嫁衣和銅錢的“摸欄”裡,並點上一支松光火,把房門關好,還用鐵鍬撐著大門。他們希望這樣做可以避開八仙姑的騷擾。

  忽然,園芳的房間裡有一陣陰風吹過,是八仙姑來了。八仙姑還沒定神就聞到了一股令她眩暈的香氣,剛想用手去摸園芳,卻觸到“摸欄”的銅錢,突然迸出一道金光,八仙姑不敢再來了。

  後來,人們便競相效仿這一做法,果然再未聽人們說過八仙姑騷擾出嫁妹哩的事了。於是出嫁妹哩坐“摸欄”的風俗就慢慢形成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一儀式原來的神話意味已經漸漸淡化,舉行坐“摸欄”儀式的各種物品除了表示“避邪”之外,還被賦予了新的寓意。如,“摸欄”表示“圓滿”的婚姻,早稻穀種、南瓜種子表示“早生貴子”,芝麻、長豆角種表示“百子千孫(子孫滿堂)”,而長命草、柏樹枝則表示“長命百歲,富貴天長”。如今,出嫁妹哩坐“摸欄”已演變成了出嫁時的一種必行的儀式,表達對出嫁妹哩的美好祝福。

為何客家女用雨傘作嫁妝

  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生涯中,形成了獨特的婚嫁習俗。在出婚的客家女的嫁妝中,一定要有傘便是獨特婚俗之一。

  客家人是從中原地區因避戰亂或天災而往贛閩粵地區遷徙的一支特殊族群。既是客居他地,就得時常準備遷移,所以要有傘來遮風擋雨。因此,客家有女出嫁,必得要有傘,以示不忘祖先,身處客地,得經風雨。

  以傘為嫁妝,也是要圖個吉利。傘的古體字,是人字下還有4個人,即是寄予“人丁興旺”之意。傘撐開來,是圓的,也是寓意婚姻圓滿、白頭到老之意。有趣的是,客家的媒婆,來往於男家女家,盡力說合樁樁親事,所帶的必不可少的“道具”也是傘。興國山歌中便有這樣唱詞“看著蒔田又割禾,不見媒人撐傘過……”在客家女出嫁的那天,媒婆一定得帶著傘來迎親;孃家陪嫁給出嫁女兒的傘,也是要由媒婆來拿的。

  過去的傘是紙傘,是用紙做的,在上面塗上桐油;傘骨是竹木做的,所以很大,笨拙,但很耐用。這種傘隨時代的發展已成古物,如今是難覓蹤跡了。現在的傘則已是布傘,式樣繁多,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傘,在做客家女的嫁妝時,都要在傘上貼上紅喜字,以示喜事盈門,大吉大利。


贛南客家女子

  就像贛南漫山遍野的桂竹那樣,贛南的客家少女苗苗條條,綽綽約約,不管風怎麼吹,雨怎麼淋,日頭怎麼曬,她們一年四季都挺挺拔拔,俊俊秀秀,薄薄的嘴唇,纖纖的腰肢,稜角分明的臉頰,黑黢黢的辮子……她們喜歡成群結隊去赴圩,從林陰草綠的山道上搖曳出來,嘰嘰喳喳,打打鬧鬧……外地人見了都說:“贛南的少女靚麗得就像山崗上 ...

贛南客家女人生活習俗

  就像贛南漫山遍野的桂竹那樣,贛南的客家少女苗苗條條,綽綽約約,不管風怎麼吹,雨怎麼淋,日頭怎麼曬,她們一年四季都挺挺拔拔,俊俊秀秀,薄薄的嘴唇,纖纖的腰肢,稜角分明的臉頰,黑黢黢的辮子……她們喜歡成群結隊去赴圩,從林陰草綠的山道上搖曳出來,嘰嘰喳喳,打打鬧鬧……外地人見了都說:“贛南的少女靚麗得就像山崗上 ...

贛南客家周圍屋形狀多為

  贛南的客家周圍屋形狀多為方形。贛南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當地人也將其稱為土圍子或者水圍,至今仍尚存600餘座,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儲存最多的一種。贛南圍屋凝聚著客家人的勤勞智慧,富有濃厚的傳統建築特色。   贛南的客家周圍屋形狀多為   贛南圍屋始建於明代,並在清代早期興盛,其發展主要有三個階段,即創 ...

道教與贛南客家人的喪葬禮儀

  道教與客家人的民俗活動息息相關。然而,關於道教與贛南客家人喪葬禮儀關係的論述,目前尚屬少見。于都是贛南中部一個典型的客家縣份,由於受周邊客家縣市的影響,這裡儲存和流傳著許多傳統習俗,其中喪葬禮儀的習俗保留得較為完整,也頗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縣為例,就道教與客家人喪葬禮儀的關係問題展開研究。文章採用文獻資料 ...

客家喪葬禮俗

  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葬務從厚,禮務從奢,豐其筵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等。一些地方至今舊俗猶存。   病人臨終之際,便將事先做好的“壽衣”給病人穿上,稱“著壽衣”。過去有“上六下四”之說,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褲子。   客家風俗重視 ...

贛縣客家喪葬習俗

  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相信靈魂不死的觀念。繁縟的葬俗首先來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古人認為人活著是靈魂依附於肉體,而死後靈魂與肉體就分開,靈魂是能夠獨立於肉體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靈魂當作神秘的物件加以信奉。舊時人們對 ...

成都客家的傳統喪葬禮儀介紹

  比起其它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葬務從厚,禮務從奢,豐其筵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等。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很小的變化。   一、臨終之處理為死者沐浴、容顏、括髮(頭髮梳理後挽成鬢)、更換壽衣,並在屍前陳設祭奠物。俗稱小殮。   1、客家人重倫理,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