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哈尼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有哪些節日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主要有4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蓋德爾節、登霄節。

  開齋節:回族的傳統節日。阿拉伯語為爾代-菲土爾,爾代意為節日,菲土爾意為開齋。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齋月期間,每日晚和開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應到清真寺沐浴淨身,做禮拜。開齋日禮完爾代下殿後,互相攥手以示祝賀回族很重視開齋節,一般都要儘量參加節日聚禮。家長還要帶領成年孩子一起禮拜,是為最佳。

  古爾邦節:回族的傳統節日。又稱宰牲節、犧牲節、忠孝節、小開齋。時在希吉來即伊斯蘭曆12月10日。是日,各清真寺掛彩旗、張貼標語,裝飾一新。晨,回族穆斯林沐浴淨身,新衣白帽,聚會清真寺,阿訇帶領穆斯林面向麥加舉行會禮,俗稱禮爾代。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屆時還要舉行摔跤、武術表演等娛樂活動,並由阿訇率領遊墳,以悼念亡者。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作“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蓋德爾夜: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齋月)第二十七日夜。蓋德爾,阿拉伯語,意為珍貴之夜。亦稱蓋德晚夕。俗稱坐夜。是日穆斯林封夠了二十七個齋,是開齋的前一夜。相傳,真主安拉於該夜開始頒降《古蘭經》。屆時禮拜後,阿訇要誦經、講經。回族的法圖麥節在每年的齋月十四,即伊斯蘭教歷九月十四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由回族婦女親自出動,收斂錢糧,選擇一個住宅寬敞的回民家裡,架幾個特大鐵鍋,熬幾大鍋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匐唸經祈禱並讚頌聖女的事蹟,回民也叫“女聖紀”。

  登霄節:登霄節不是所有的回民都過,主要是一些篤信伊斯蘭教的回族穆斯林參加。登霄,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為“階梯”。登霄節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舉行禮拜、祈禱,以示紀念。這天晚上睡覺比較遲,一般都要聽開學阿匐講“瓦爾茲”。

  回族宗教習俗

  回族人們信仰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是以個嚴格的神教,根據伊斯蘭教教義,宇宙的最高主宰是“安拉”。“安拉”漢譯意為“真主”。“真主”是獨一無二的,既無所不在,也無始無終。宇宙中除“真主”外,不再有任何其它神。因此,大多數回回人都把“真主”作為自己的唯一信仰。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大多數都在回民聚居區內,一般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既是回民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其所管轄聚居區內回民從事社會活動的場所和單位。

  現在不止在回族自治區,在我國的其他省份也能看到清真寺。唯一不同的是其他省份的清真寺不具有管轄的權利。

  依照《古蘭經》規定,凡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都必須遵照《古蘭經》和《聖訓》行事,《古蘭經》是所有信仰伊斯蘭教教徒的經典、行動準則,《聖訓》則是註解,其中也包括穆罕默德的議論、行為以及得到穆罕默德許可或預設的種種事實;還要按規定完成五項功課:念、禮、齋、課、朝。

  念:一是從小就要念會“清真言”,翻譯過來就是要信主認聖,否則便失去“以麻尼”(信仰),不能成為穆斯林的意思。二是是要遵從真主所命令的一切,念《古蘭經》,按《古蘭經》所說的去

  做,堅定認主從聖的信念。

  禮:每日需五次面向天房,向“安拉”叩拜。每次禮拜之前,要先“小淨”(洗臉、鼻、手和腳)或“大淨”(洗全身)。進行禮拜時,除贊念真主外,“毋外慮,毋旁顧,毋搔手,毋舉足,毋作聲”,“神存心臨,內粟外競”,“故犯者復禮(犯禮)”。

  按規定,做禮拜分別定於寅、午、申、酉、亥。又稱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宵禮。晨禮須在天亮時進行,四拜;晌禮約在午後一時,十拜;晡禮在日落前約一箭高時,四拜;昏禮在日落後紅霞未散之時,五拜;宵禮在紅霞散盡至中夜之間。每七日一大拜,稱“主麻”,又叫“聚禮”。“聚禮”定於星期五中午至午後一時舉行,為集體聚拜,寓有聯絡之意。舉行“聚禮”時,至禮拜寺大殿前,要先脫鞋,禮拜時要五體投地。

  日禮可以獨禮,越時可自補,聚禮、會禮不能獨禮,越時不能補。婦女不能參加會禮。

  齋:就是戒食。凡穆斯林男女(男12歲以上,女9歲以上),每年都須封齋一月。在戒食期間,每天在天還沒亮吃喝,到透亮停止,然後知道晚上太陽完全落下才可以吃東西。孕婦、乳媼、病人、旅行者、年老體弱者、經期婦女、傭工,不必封齋,但過後需補齋。

  課:是伊斯蘭教上層向教徒徵收的一種課稅。原本是為了調節貧富之間的差距,勸說富人捐錢,後成為一種制度。教法規定,凡有資財的,每年應交納其財產的1/40,商品和現金交納2.5%,農業稅為5%—10%。中國穆斯林按定製納“正課”較少,但要根據家境情況交納“學糧”。

  朝:是朝覲,又稱朝“克爾白”、“朝天房”。“克爾白”,漢譯意為“立方體形的房屋。“克爾白”是麥家城一座寺中心的方形石殿中的一圓形黑隕石,被視為聖物。公元623年,穆罕默德根據阿拉伯人的傳統習慣,將其定為教徒朝拜方向後,從此便成為世界穆斯林朝拜中心。 朝覲是每個穆斯林的宗教義務。

  崇五典

  回族習俗,除了信仰伊斯蘭教,崇“五典”,也是回人的重要傳統習俗。這裡所說的“五典”,就是孝順父母,夫妻互愛,長幼互敬,兄弟和睦,朋友忠信。“五典”,是中國伊斯蘭教學者根據《古蘭經》和“聖訓”,吸收儒家思想而概括出的五條義務。後來漢學派還將其作為宣教的指導思想。

  回族所信仰的伊斯蘭教是具有嚴格的宗教意義的,我國其他少數民族沒有形成如此嚴格的宗教信仰。而伊斯蘭教也是我國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中的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回族人們生活的信條,對回族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藏族的傳統節日 藏族有什麼節日

  藏族的傳統節日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雪頓節、大佛瞻仰節、祈禱節、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藏曆新年、朝山節、燃燈節、燒香節等。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

  藏族概況

  我國藏族總人口6282187人(2010年),主要分佈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藏族自稱為“博〔bod〕”。藏語對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又有不同的稱謂: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區的人自稱為“兌巴”,後藏地區的人自稱為“藏巴”,前藏地區的人自稱為“衛巴”;居住在西藏東境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稱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境和四川西北部、甘肅南部、青海地區的人自稱為“安多娃”。統稱為“博巴”。

  藏族有什麼節日

  1、藏曆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

  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開始了藏曆年。藏曆年是一種節日習俗,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在藏曆年中,其飲食風俗習慣,雖然 吃的東西不同,但是過的習慣跟漢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飯,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麵團突巴(古突)。年初一要預祝新的 一年好運氣,分別再拜年。初二回禮,相互送禮物,並且穿新衣服。

  藏曆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在六絃 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城鄉演唱藏戲,跳 鍋莊和絃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2、上九節(農曆正月初九)

  流行於寶興縣一帶。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舉行。是日,人們彙集到山下,舉辦燈會和表演獅舞等,盡情歡舞高歌。夜晚,舉行別具一格的男女對壘摔跤,結果常常是男敗女勝,引起轟堂大笑,將節日活動推向高潮。

  3、謝水節(農曆三月初六)

  流行於冕寧縣一帶。每年農曆三月初六舉行。其主要內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帶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癩蛤蟆,每家隨去一二人。來到水溝邊,喇嘛一 邊唸經一邊把糌粑做的動物放到水中。返回時,大家打著雨具,嚷嚷鬧鬧,表示雨已下起來了。接著,人們去敬一個圓形的塔子。塔內放有一把刀子和一個小鑼鍋, 代表生育。久婚無子的婦女向塔神許願,祈求生子。敬塔後生了孩子的儂,該日要去敬塔還願。

  4、轉山會(農曆四月八日)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 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彙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 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5、白馬歌會(清明節前後)

  為白馬藏人節日習俗。流行於平武縣,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白馬藏人能歌善舞,傳統的文化活動在漢區的春節期間舉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傳入,他們萌生了創立自己節日的願望。有關部門因勢利導,於1982年舉行辦了首屆山寨歌會。從此約定俗成每年舉辦一次。

  6、林卡節(藏曆五月一日左右)

  藏語稱“孜木林吉桑”,意為“世界歡樂日”。也有人稱之為“郊宴”。是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娛樂日。每年藏曆五月一日左右 舉行,節期不定,有些地方長達十多天。屆時,藏族群眾扶老攜幼,帶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墊、帳蓬,以及各種娛樂用具和樂器,來到幽雅恬靜的林卡(藏 語音譯,意為園林、花園,其中多植柳樹,所以民間又把逛林卡稱之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樹下支起白色的帳蓬,圍上幾塊床單或塑膠布,鋪上卡墊,一 邊彈六絃琴,一邊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歡聚野宴。有的打撲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談笑,還有的在綠草地上歡歌漫舞。此外,節日期間,還要舉行一些宗教 儀式和騫馬、射箭等文體活動。

  7、採花節(歷五月初五日)

  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 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採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 花,被鎳風捲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8、賞花節(農曆六月)

  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一帶。每年農曆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長達10余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 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 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9、黃龍寺廟會(六月十五日)

  黃龍寺廟會是阿壩州藏、羌、回、漢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夏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縣黃龍寺舉行。座落在阿壩州松潘縣岷山南麓叢山中的黃龍寺,它背依海拔 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寶項,因山頂上的清泉帶著鈣質飛騰而下,鋪滿了一條乳黃色、猶如一條黃龍飛騰而下的自然奇景,鑲嵌著3400多個大小彩地,它們相 互連線、五彩交輝。後人建寺,以廟會吸引鄰近省、州、縣信眾朝拜,逐漸形成民俗節日。

  每年農曆六月初十起,各地遊人或騎馬,乘車或徒步,帶上 炊具、帳篷來到這裡旅遊。集會上,人們不但要觀賞黃龍寺的風光,而且舉行藏戲表演、民歌對唱;青年壯士們,還要進行摔跤、射箭等活動。六月十五是節日的高 潮,黃龍寺及周圍的山腰林間排滿各種土特產品,形成盛大的物資交流會。老人們進寺燒香,祈祝禱一生平安。年輕人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10、觀花節(農曆六月十八)

  藏語叫“若木鳥”,是觀山的意思,每年的農曆六月十八舉行,一般是以各村寨為主,一起下帳房遊耍,每次的活動,少則三四天,多則十來天。過觀花節期間, 人們向前來參加遊玩的客人敬獻哈達,並熱情地迎進帳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隊首領手中的串鈴伴奏下,圍著篝火,踏著優美的舞步,唱 著民歌、載歌載舞,以至通宵達旦。

  11、賽馬會(農曆七月一日)

  流行於紅原縣等地。每年農曆七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閒暇之餘集合、交流農牧業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 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 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賽馬節”,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屆時,該縣及附近各地藏族群眾身著傳統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直到賽馬 場,進行多種形式的賽馬活動。有集體比賽速度的,有分隊進行接力比賽的,有表演跑馬射箭的,有表演賽馬技巧的,十分熱鬧。賽馬結束後,人們就互相交換土特 產品。

  12、沐浴節(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 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高原風和日麗,天高雲淡。

  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屆時,藏族人民攜帶帳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 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他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 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裡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把身體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乾乾淨淨。

  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裡,品嚐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裡時時飄出陣陣歡聲笑語。沐浴節這七天中,人們不僅天天來到河邊沐浴,還要把家裡所有的被褥統統清洗乾淨,所以沐浴節既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徹底的、群眾性的衛生活動。

錫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錫伯族有哪些節日

  錫伯族的節日和中國漢族的節日也有一些相同之處,例如春節和清明節,但是其中杜因拜扎坤節卻是錫伯族的重大節日,對此大家知道錫伯族有哪些節日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春節

  從陰曆年三十開始,各家各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五更餃子下鍋;初二要吃長壽麵。做長壽麵時先做好肉湯,然後將面另鍋煮熟,撈出過水,食用時加肉湯,象徵著送舊迎新婦女們忙於炸油餅、果子,烤制具有民族特色的發拉哈額分,做薩薩罕索吉、車勒等菜餚,按照錫伯族習俗,年三十要烙好一個月吃的發拉哈額分、燉制一大罐薩薩罕索吉和車勒,因為整個正月是不允許動刀動灶的。吃年夜法飯之前,家長要帶領全家人祭祀祖先,敬土地神。第二天,各家各戶爭先恐後早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

  清明節

  一般在農曆三月過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的錫伯族人每年要在農曆三月和七月過兩次清明節。過節時,人們分別用魚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別稱為魚清明和瓜清明。民俗節慶入口網站抹黑節:過去錫伯族人民有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相互抹黑的習俗,久而久之,這一天就成為錫伯族傳統的抹黑節。這天天還沒亮,一群群頑皮的孩子和青年就走出家門,拿著沾滿泥水和灶灰的抹布、氈頭,走街串巷,逢人就往臉上抹一點兒黑,一直到天亮才肯收常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氣,還視此為大吉大利。原來,錫伯族人民認為如果在這一天被抹了黑,天火便不會燒身,莊稼就不得黑穗玻現在過抹黑節,其迷信色彩早已退去,只剩下娛樂的性質了。

  杜因拜扎坤節

  也稱為四一八西遷節,這是錫伯族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是當年被迫西遷新疆屯邊的錫伯族人與留居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話別的日子。二百多年過去了,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錫伯族人都要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並把這一天定為自己的傳統節日。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好豐盛的食品,穿上節日盛裝,相聚在一起,彈起東布林(錫伯族的一種樂器),吹起墨克調(錫伯族的一種曲調),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貝勒恩,來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此外,還要進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過西遷節時,家家吃魚,戶戶蒸肉,屆時還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擺野餐。

  錫伯族傳統節日

  西遷節

  錫伯族西遷節是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是一部分錫伯族人從東北各地遷往新疆的紀念日。為了紀念這次西遷,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西遷節。因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因有懷念親人之意,又叫懷親節,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音拜專扎坤。

  西遷節是二百多年來錫伯族人民的民族傳統節日。在16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

  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農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從盛京(今瀋陽)等地徵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裡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

  從此,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戶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祖先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敘保衛祖國西北邊疆的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這一天遂成為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新中國成立後,新疆與東北錫伯族間有了來往,更把四、一八節提念起來。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錫伯族的這個節日,每年的四、一八節日到來時,市政府與市民委都要召開茶話會,電影招待會,和錫伯族一起歡度這個傳統的光榮節日。

  錫伯族具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抹黑節

  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不之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所以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晚間準備好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走向大街伺機抹黑的物件。閒不住的年輕人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取鬧。遇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跪地施禮請安,再向老人額頭抹一小黑點,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脫臉上不被抹黑的,此時姑娘們也毫不畏懼,用同樣的手段往小夥子臉上抹黑。

  錫伯族的抹黑節據傳說,錫伯人民因苦於小麥黑穗病之害而演變出這一獨特的節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陽未升起之時,錫伯族群眾就要用預先準備好的鍋底黑灰往臉上塗抹。親朋鄰居不相互串門,子侄輩首先給老人跪下,用鍋灰往其前額點一點,然後,平輩之間相互亂塗,直到一個個都成為黑臉蛋為止。只有青年婦女不提倡臉上抹黑。這一習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爺開恩,不要讓小麥染上黑穗病。

  有關抹黑節的來歷,錫伯族中流傳著許多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女人正在烙餅,因小兒拉了屎,她手忙腳亂間用麵餅給孩子擦屁股。這一失誤觸犯了天條,玉皇大帝決定正月十六太陽出山時燒燬人類和糧食。這一決定傳到土地神那裡,土地爺動了惻隱之心,偷偷告訴人們,趕在天兵天將到來之前,人們都要往臉上抹黑,讓玉皇大帝誤認為人間已受蹂躪,從而取消天懲。


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什麼節日

  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有什麼節日   肉孜節(即開齋節)   在封齋一個月以後開齋的那一天舉行,因此也叫“開齋節”。伊斯蘭教規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一個月齋期滿後,維吾爾族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會禮,教徒聚集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樂師們高坐在 ...

哈尼族傳統節日 哈尼族什麼傳統節日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 哈尼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姑娘節   雲南省元陽縣碧播山一帶哈尼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四日舉行。   關於這個節日有個傳說:相傳古時候,碧播寨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她與一個英俊的青年獵手相愛了,但她的父母不允許,硬把她許給了土司的獨眼兒子,姑娘悲痛欲絕。二月初四這一天,她上山砍柴,遇 ...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哪些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吃七巧果   每逢 ...

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沒有寒食節

  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有沒有寒食節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 ...

2021年12月節日哪些 2021年12月節日大全(傳統、法定、國際、24節氣)

  2021年12月節日有哪些 2021年12月節日大全(傳統、法定、國際、24節氣)   世界艾滋病日:公曆2021年12月1日,農曆十月二十七號   世界殘疾人日:公曆2021年12月3日,農曆十月二十九號   全國法制宣傳日:公曆2021年12月4日,農曆十一月一號   國際經濟和社會發展志願人員日:公 ...

回族什麼節日 回族傳統節日哪些

  回族有什麼節日 回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回族主要有4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蓋德爾節、登霄節。   開齋節:回族的傳統節日。阿拉伯語為爾代-菲土爾,爾代意為節日,菲土爾意為開齋。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齋月期間,每日晚和開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應到清真寺沐浴淨身,做禮拜。開齋日禮完 ...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中國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