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維吾爾族的節日+維吾爾族有什麼節日

維吾爾族有什麼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介紹

  維吾爾族有什麼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介紹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巴拉特節、白雪節等。維吾爾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的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肉、牛肉,其中麵食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饢、包子、拉麵等。

  肉孜節

  和田維吾爾族人的節日與整個新疆維吾爾族節日是一致的,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巴拉艾提節。這幾個節日的起源和宗教密切相聯,長期以來,已成為民族傳統節日。因此,和田維吾爾族過節具有伊斯蘭教節日的共同特點,同時顯示了和田地方的鮮明特點。

  肉孜節這是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共同的節日。阿拉伯語稱之為“爾德?菲圖爾”節。爾德是節日的意思,“爾德?菲圖爾”即大節日。回族稱此節為“開齋節”或“大爾德”節。新疆維吾爾等民族稱為“肉孜節”。“肉孜”一詞系波斯語,意為齋戒之意。也有人認為肉孜系白晝、白天之意。因白天要齋戒。總之,肉孜節與齋戒是密切相關的。

  肉孜節規定在回曆10月1日。在此之前的一個月,即從回曆9月1日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按“古蘭經”規定,應封齋一個月。回曆9月稱之為“萊麥丹月”通稱“齋月”。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五功之一。伊斯蘭教的創始者穆罕默德說:“齋戒一半是忍耐。”按照規定,每個成年的穆斯林,不論男女,在齋月的白天,即從天破曉至日落,不吃飯,不喝水。夫妻間禁止房事,抽菸的人要戒菸。還要求人們剋制一切私慾,斷絕一切邪念,封齋的一個月中,每天天亮前,清真寺有人敲起“納格爾”鼓,招呼人們吃封齋飯,此後開始齋戒。直到回曆9月29或9月30日,由有聲望、有學識的阿匐於傍晚時,望夜空,若能望到新月,第二天便為肉孜節,可開齋。回曆屬於太陰曆,以月亮週而復始為一個月,沒有潤月,這樣與公曆一年相差11天,所以各個月份都可能出現肉孜節。每33年迴圈一次。有人說能過兩個相同的肉孜節就算高壽(即66歲)如同漢族的年過花甲。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在肉孜節後的70天,如果從封齋開始算起,則是整整100天。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做“爾德?古爾邦”節。爾德,節日的意思。古爾邦,亦稱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之意。故又稱之為“宰牲節”。在新疆的維吾爾族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與肉孜節相比,古爾邦節顯得更加熱烈隆重。

  白拉提節

  “白拉提”,為阿拉伯語,意為赦免。因為節日那天,居民多燒油葫蘆,形成滿村燈火,因此又稱“油葫蘆”節。節日時間是在封齋前約半個月舉行,即公曆時間8月1日至15日間。

  傳說凡是8月15日夜晚,誠心悔罪求饒者,均可受到赦免,因為紀錄人類善惡的天仙,這一晚將換用新文捲來紀錄,因此此夜又稱“換文卷夜”。這個機會倍受穆斯林的重視,以至於從8月1日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各家備上糖果、點心,並在8月1日早晨-15日下午期間,擇日請阿訇到家中唸誦白拉提經,新疆回民稱為“念夜”,內地稱為“走節”。

  8月15日,須行齋戒、謹言慎行、用心念經,無論男女老幼均需沐浴更衣,並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並向清真寺佈施財物;晚上,是最關鍵的時刻,稱為“換文卷夜”,因此穆斯林12點以前均不入睡,祈禱安拉恕罪賜福,兒童們則聚在一起,挨家挨戶去附近各伊斯蘭家庭的大門口,高唱白拉提歌,這時,這一家就會出來人施捨財物,藉此博取安拉好感,以使自己及家人多受福澤。

  法蒂瑪忌日(聖姑太節)

  該節日是伊斯蘭教宗教節日,定於希吉來歷6月15日。法第瑪,為穆罕默德之女、第四任哈里發阿里之妻,是伊斯蘭教五大傑出女性之一,享年27歲。端莊貞淑,道德高尚,故深受穆斯林婦女的敬仰。6月15日,是她去世的紀念日。這一天,世界各地穆斯林婦女會集在清真寺,聽阿訇講述法第瑪的懿德善行,並向清真寺捐獻財物,有的請阿訇到家中誦經祭祀。

  伊斯蘭教五大傑出女性,是穆斯林婦女學習的楷模,因此,藉此祭祀活動,讓穆斯林婦女提高各方面的修養和品德。其餘四大傑出女性是:穆罕默德的原配夫人赫蒂徹、續妻阿伊莎、耶穌的母親瑪麗亞、撫養穆薩的阿西葉。

  由於阿里被什葉派穆斯林視為第一代伊瑪目,因此其夫人法蒂瑪被視為“聖母”,因此新疆什葉派穆斯林更加重視這一天,並舉行紀念活動。

  初雪節

  初雪節,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爾勒克”,是維吾爾族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時舉行的娛樂活動。

  當下過初雪之後,幾個朋友經過商量,聯名寫封雪禮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臨祝賀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後要求收信者以白雪節的習慣舉行一次娛樂晚會,並提出晚會活動的內容,請其中一個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發現的地方。在送信人離開之前,如主人沒有發現,就要按信上要求舉行初雪晚會。如果送信人當場被抓住,初雪晚會就要在送信人家中舉行。晚會內容包括朗誦詩、唱歌、跳舞、音樂演奏等。

  通常雪禮信中寫有這樣的字句:“如果你富裕,可以用豐盛的宴席請我們;如果你不富裕,也可用一個洋蔥表表你的心意”。然後請其中一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發現的地方。在送信人離開之前,如主人沒有發現,就要按信上的要求舉行雪禮晚會。如送信人被當場抓住,晚會就由寫信人舉辦。這遊戲多在小夥子中間舉行,不過姑娘也不放棄參加這種遊戲的機會。人們開展這種歌舞遊戲一方面是為了解除一年耕耘之後的疲憊和煩悶,另一方面在大雪紛揚的冬天,寄希望於來年,祝願來年萬事吉祥,稱心如意。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經文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月為準。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凌晨,人們淋浴盛裝,聚集在禮拜寺舉行規模盛大的禮拜。隨節日禮拜的結束,從高高的喚禮塔上“納各拉”鼓和哨納聲驟然而起,人們走出禮拜大殿自發的踏著歡快的樂曲聲,跳起“薩瑪”舞,彼此握手道賀。一般維吾爾族婦女不參加聚禮。在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饊子、民族式點心、糖果、乾果、水果等。人們身著節日新裝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賀。在肉孜節期間民間有各種遊藝活動,“巴扎”即市場非常熱鬧。關於肉孜節的起源,維吾爾民間有這樣一個宗教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次鬧災荒,孩子們由於飢餓啼哭不止。母親們無奈,把拳頭大小的卵石放進鍋裡煮,哄孩子們說:“媽媽給你們做‘兄古提麻克’(一種飯食,用玉米麵做成,形狀像窩窩頭,水煮,吃時帶湯)吃”並不時地用木棍戳一戳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相信還沒有熟,還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鬧著非要吃不可。母親們沒辦法,只好揭開鍋蓋還想用木棍戳給孩子們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進去。母親們很驚奇,仔細一瞧,原來鍋裡煮的卵石都變成了可以用來充飢的“恰瑪古”(即蔓菁)。人們相信這是神靈為了拯救他們而顯示的奇蹟。人們奔走相告,彼此祝賀得救,載歌載舞,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以各種娛樂的方式歡慶,感謝真主的恩典。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紀念,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2、冒路德節

  冒路德節,又叫聖紀節。每年回曆三月二十日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而舉 行的節日。伊斯蘭教徒為了紀念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功德,在他誕生的那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演變為伊斯蘭教的節日。這個節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節日當 天,虔誠的穆斯林紛紛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們唸經,讚頌聖祖穆罕默德的功績。還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圍的鄰居請到家裡舉行小形的聚會,並準備油餅,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間放一個盤子,盤子裡放一些灑了香水的棉花,阿訇邊唸經邊對著棉花吹氣,最後參加儀式的每一個人拿起一小團棉花聞一聞,便放進口袋裡。臨走時 還拿上一點糖果,回家後分給家裡人吃。

  3、努吾若孜節

  努吾若孜節也叫“撒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一詞是波斯語藉詞,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陰曆每年3月21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突厥語系各民族的共同節日。它從古代流傳至今,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在過節這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每一個村落的所有人集體做“庫節”即“努吾若孜飯”(幾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悅。做“庫節”一般用往年剩餘的糧食加大米、小麥等7種穀物在大鍋裡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餘。此外,節日裡,還舉行各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比如,把一個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給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同時還舉行麥西熱甫、賽馬、叼羊、拔河、摔跤、野遊、唱歌、賽歌、猜謎語、盪鞦韆、作遊戲等各種娛樂活動。到了晚上,年青人帶著火把,唱著“努吾藝孜歌”挨家挨戶的祝福,節日一般持續三天,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很多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尤其最近5、6年以來無論是政府方面還是民間越來越重視這古老的節日,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舉辦規模宏大的努吾若孜節文藝晚會,使節日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4、巴拉提節

  巴拉提節是維吾爾族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民間也叫“油葫蘆節”,多在“肉孜節”前45天舉行。在伊斯蘭教歷8月15日,在巴拉提之夜誦經、禮拜、祈求安拉恩賜、赦免。節日期間不舉行會禮,不互相拜年,最大特徵是通宵唸經,炸油餅,到墓地祭祀祖先。晚上,各家都將油葫蘆拴在一根杆上,聚在一起高唱“巴拉提歌”,並點燃後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腳踏碎此油葫蘆,表示消災滅禍。現在大城市裡已見不到過此節日的維吾爾人,在農村可以見到。

  5、白雪節

  白雪節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情趣的娛樂節日,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時舉行。當下過初雪之後,幾個朋友經過商 量,聯名寫封雪禮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臨祝賀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後要求收信者以白雪節的習慣舉行一次娛樂晚會,並提出晚會活動的內容,請其中一個人直接 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發現的地方。在送信人離開之前,如主人沒有發現,就要按信上要求舉行初雪晚會。如果送信人當場被抓住,初雪 晚會就要在送信人家中舉行。晚會內容包括朗誦詩、唱歌、跳舞、音樂演奏等。

  6、都瓦節

  都瓦節,也叫“超度孽鬼節”,一般在各自的家裡請一些宗教人士和親朋友好一起唸經祈禱,最後到墓地為死去的親人禱告。此節日規模不大,在喀什、和田等地過此節日,類似漢族的清明節。

  7、古爾邦節

  在肉孜節以後的第70天舉行。“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古爾邦節的那天早晨,幾乎每家都要宰羊,因此也叫宰牲節。宰殺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規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招待客人和贈送親友。

  8、庫爾邦節

  庫爾邦節,在“肉孜節”後七十天舉行。“庫爾邦”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獻物”或“血祭”,學術 界意譯“宰牲節”。庫爾邦節像肉孜節一樣對維吾爾族來說是一個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節日前人們準備各種年貨的同時預先買好作為“獻牲”的牲畜。家境稍好一 點的家庭都要宰一隻羊(宰牛、宰駝均可),節日當天早晨,人們首先進行沐浴“大淨”,然後潔衣盛裝到較大的清真寺,參加聚禮。節日禮拜結束後,人們直接上 麻扎爾(墓地)為亡故的先人祈禱,並把墳頭上的枯木拔去,栽根新枝,這叫作“換哈達”。人們回家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羊。宰殺的牲畜肉不能出賣,但可以 給窮苦人“施捨”一部分,剩餘的用來招待客人。節日期間首先要給長輩拜年,然後和親朋好友相互登門賀節拜年,每家餐布單上擺滿各種節日食品,共餐同飲,吹 拉彈唱,大家一起娛樂。這個節日一般要歡度三天。關於庫爾拜節的起源,民間流傳著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傳說:據說先知易卜拉欣夜裡夢見 安拉(即真主),“啟示”他宰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作祭禮,以試他的虔誠。先知易卜拉欣醒來後將夢境告訴了兒子,伊斯瑪儀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對真主安拉 的忠誠和順從。當先知易卜拉欣遵循安拉之命把兒子帶至米納小正要舉刀宰殺時,安拉又命天神送來一隻公羊代替,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陰曆12月10日,此後, 阿拉伯人為了紀念安拉的顯靈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誠,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每年此日殺牲血祭,相沿成習。公元七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後,繼承了這一風俗,並將伊斯蘭 教歷(即回曆)的12月10日定為“庫爾邦節”。

  9、拜拉特節

  又稱“油葫蘆”節, 在封齋前約半個月舉行。節日夜晚,居民多燒油葫蘆,因而形成滿村燈火的節日盛景;宗教人士則通宵唸經。

  維吾爾族介紹

  維吾爾族總人口為10069346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區維吾爾族人口8345622人,佔全國維吾爾族總人口的99.4%。新疆的維吾爾族主要分佈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我國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繩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佈。

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有什麼節日

  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有什麼節日

  肉孜節(即開齋節)

  在封齋一個月以後開齋的那一天舉行,因此也叫“開齋節”。伊斯蘭教規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一個月齋期滿後,維吾爾族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會禮,教徒聚集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樂師們高坐在清真寺內的拱門上,吹奏嗩吶,敲擊手鼓。人們互相登門拜訪,贈送禮品,還要舉行刁羊、賽馬、歌舞等娛樂活動。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並且互相登門賀節,男女老少都出來遊玩,這個節日一般要過3天。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即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宰牲或血祭。在肉孜節以後的第70天舉行,節期三天。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同漢族的春節一樣,節日氣氛特別濃郁。節日期間,人們在廣場上舉行盛大的“麥西萊甫”(歌舞集會),男女老幼紛紛在“達甫”鼓、“薩巴伊”、“卡龍”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古爾邦節前,人們要做各種準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節日的早晨進行沐浴全身的大淨,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再後,人們直接上麻扎爾(墓地)為亡故的先人祈禱。最後還要換哈達,即拔去墳頭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澆些水再回家。

  按傳統,節日聚禮之後早晨是獻牲祭祀,取悅安拉的最佳時機。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鍋之後,男子們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家裡燉肉,擺節日食品,燒茶等,準備迎接客人。

  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家難的左鄰右舍或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其它的拜節活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別進行(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一般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拜節之後,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共餐,吹拉彈唱,一起娛樂。

  諾魯孜節

  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人民最古老的傳統節日,是維吾爾族歷史發展程序中產生出來的系統的迎新年節日,是為進入春耕生產,綠化、美化、淨化環境做準備的節日,是藝術的節日、體育的節日。

  在新疆,凡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都過這個節。諾魯孜一詞來自古伊朗語,意為春雨日。相當於伊朗古太陽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曆3月22日。這一天相當於漢族的春分,故而諾魯孜節也叫迎春節。

  在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傳統的“安西萊甫”,預祝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幸福、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在諾魯孜節時才唱的民歌。

  白拉提節

  “白拉提”,為阿拉伯語,意為赦免。因為節日那天,居民多燒油葫蘆,形成滿村燈火,因此又稱“油葫蘆”節。節日時間是在封齋前約半個月舉行,即公曆時間8月1日至15日間。

  傳說凡是8月15日夜晚,誠心悔罪求饒者,均可受到赦免,因為紀錄人類善惡的天仙,這一晚將換用新文捲來紀錄,因此此夜又稱“換文卷夜”。這個機會倍受穆斯林的重視,以至於從8月1日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各家備上糖果、點心,並在8月1日早晨-15日下午期間,擇日請阿訇到家中唸誦白拉提經,新疆回民稱為“念夜”,內地稱為“走節”。

  8月15日,須行齋戒、謹言慎行、用心念經,無論男女老幼均需沐浴更衣,並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並向清真寺佈施財物;晚上,是最關鍵的時刻,稱為“換文卷夜”,因此穆斯林12點以前均不入睡,祈禱安拉恕罪賜福,兒童們則聚在一起,挨家挨戶去附近各伊斯蘭家庭的大門口,高唱白拉提歌,這時,這一家就會出來人施捨財物,藉此博取安拉好感,以使自己及家人多受福澤。

  法蒂瑪忌日(聖姑太節)

  該節日是伊斯蘭教宗教節日,定於希吉來歷6月15日。法第瑪,為穆罕默德之女、第四任哈里發阿里之妻,是伊斯蘭教五大傑出女性之一,享年27歲。端莊貞淑,道德高尚,故深受穆斯林婦女的敬仰。6月15日,是她去世的紀念日。這一天,世界各地穆斯林婦女會集在清真寺,聽阿訇講述法第瑪的懿德善行,並向清真寺捐獻財物,有的請阿訇到家中誦經祭祀。

  伊斯蘭教五大傑出女性,是穆斯林婦女學習的楷模,因此,藉此祭祀活動,讓穆斯林婦女提高各方面的修養和品德。其餘四大傑出女性是:穆罕默德的原配夫人赫蒂徹、續妻阿伊莎、耶穌的母親瑪麗亞、撫養穆薩的阿西葉。

  由於阿里被什葉派穆斯林視為第一代伊瑪目,因此其夫人法蒂瑪被視為“聖母”,因此新疆什葉派穆斯林更加重視這一天,並舉行紀念活動。

  初雪節

  初雪節,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爾勒克”,是維吾爾族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時舉行的娛樂活動。

  當下過初雪之後,幾個朋友經過商量,聯名寫封雪禮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臨祝賀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後要求收信者以白雪節的習慣舉行一次娛樂晚會,並提出晚會活動的內容,請其中一個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發現的地方。在送信人離開之前,如主人沒有發現,就要按信上要求舉行初雪晚會。如果送信人當場被抓住,初雪晚會就要在送信人家中舉行。晚會內容包括朗誦詩、唱歌、跳舞、音樂演奏等。

  通常雪禮信中寫有這樣的字句:“如果你富裕,可以用豐盛的宴席請我們;如果你不富裕,也可用一個洋蔥表表你的心意”。然後請其中一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發現的地方。在送信人離開之前,如主人沒有發現,就要按信上的要求舉行雪禮晚會。如送信人被當場抓住,晚會就由寫信人舉辦。這遊戲多在小夥子中間舉行,不過姑娘也不放棄參加這種遊戲的機會。人們開展這種歌舞遊戲一方面是為了解除一年耕耘之後的疲憊和煩悶,另一方面在大雪紛揚的冬天,寄希望於來年,祝願來年萬事吉祥,稱心如意。

  維吾爾族介紹

  維吾爾族總人口為10069346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區維吾爾族人口8345622人,佔全國維吾爾族總人口的99.4%。新疆的維吾爾族主要分佈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台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我國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繩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佈。


仫佬山鄉幾乎每一個月都節日

  仫佬山鄉幾乎每一個月都有節日。由農曆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曆年)開始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   (一)春節   春節為一年諸節日中時間最長的一個節,與除夕的活動聯為一體。除夕是前一年的節日的終結,也是另一年節日 ...

202x年521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521”什麼寓意

  521和520都是中國網友自己發明創造出來的一個節日,因為它的諧音很像我愛你,所以大家就把這兩天你都當做一個情人節來看待,不過這個節日是中國獨有的,因為外國人根本就不會這麼讀。   521是什麼節日   “521”在中國常常被賦予愛的含義,在資訊化時代裡一個浪漫且珍貴的節日。而在韓國,這一天是法定紀念日“ ...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習俗一:賞月   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 ...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哪些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吃七巧果   每逢 ...

清明哪些風俗 清明的節日風俗哪些

  清明有哪些風俗 清明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

清明節是什麼節日 清明節哪些風俗習慣

  清明節是什麼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 ...

龍抬頭是什麼節日 詩句哪些

  龍抬頭是什麼節日 詩句有哪些   龍抬頭是什麼節日   龍抬頭被稱為春耕節、春龍節等,是我國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民間有諺語稱“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