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唐代飲茶文化的禮儀

唐代飲茶文化的禮儀

  中國茶道是指飲茶過程中的技藝、美學觀點以及茶禮儀中的哲理和道德原則。三教合一,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茶葉栽制飲用的變革和審美觀點的變化發展,規定和影響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唐朝是我國飲茶文化的起源,唐朝的飲茶文化禮儀有哪些呢?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羅”,就是篩子。“茶羅”是一種專門用來篩茶粉的茶具)後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裡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於一種可怕的“胡辣湯”。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象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嚥的“茶湯”能提神,能讓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裡已經沒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於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還有更荒誕的所謂漚了若干年的一個普洱茶餅子價渝百萬的宣傳,則簡直形同欺詐。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所以,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詞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唐代飲茶文化,唐代的飲茶方式

  中國人從古至今就有飲茶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飲茶文化。茶,中國人的傳統飲料,相比於歐美的可樂、咖啡,但飲用的歷史早於它們。唐代的時候,飲茶就已經很流行了,而且有了茶道文化。還誕生了第一本關於關於茶的著作,作者陸羽也被後人稱為茶聖。那麼唐代人是怎樣飲茶的呢?不急,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代飲茶之風盛行,唐人飲茶講究鑑茗、品水、觀火、辨器。在飲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葉盛行煎茶。唐代的茶葉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種,煎茶法的用茶是餅茶。餅茶經過炙、碾、羅三道工序,將餅茶加工成細末狀顆粒的茶末,再進行煎茶。先將茶餅復烘乾燥,謂之“炙茶”。等茶葉冷後,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狀,再籮的細篩,篩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煮茶分成三個階段,即“三沸”。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並微有聲時,是第一沸。這是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鹽調味,嚐嚐水味,不要因為味淡而多加鹽。當鍋邊緣水如連珠時,是第二沸。舀出一瓢開水後,用竹夾在水中攪動成水渦,使水沸度均勻,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再加攪動。過一會兒,水面波浪翻騰著,濺出許多沫時,也就是三沸。將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開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時,要把茶沫上形成似雲母的一層水膜去掉,因為它味道不正。“三沸”之後,不宜接著煮,因為水老,不能再飲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則味薄。

  陸羽認為茶湯的稍華是湯麵的沫餑。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而輕的叫花,花就象棗花在形水池上面浮動,像曲折的潭水和凸出的小洲間新生長的青萍,又像晴朗的天空中魚鱗狀的浮雲。沫就像浮在水邊 的綠錢,又像散在杯盤裡的菊花瓣。餑是指煮茶的渣滓,水一沸騰,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疊積聚與水面,一片純白狀如積雪。

  酌茶,即用瓢舀湯向茶盞分茶,其基本要領是使各碗沫餑均勻。從鍋中舀出第一碗茶湯叫雋永。雋味永長的意思,也指最好的東西。固出放在熟孟裡面,以備止沸和育華時用。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餑要均勻,要喝到鮮香、味濃的茶,除雋永夕卜,一鍋煮出的頭三碗最好。較次的一等的多煮到五碗。若數個客人,用雋永水補給喝不足的人。飲茶應趁熱。

  唐代飲茶除煎茶法外,還有庵茶、煮茶等。將茶葉先碾碎,再煎熬、烤乾、春搗,然後放在瓶子或細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後飲用的,稱庵茶。在唐代庵茶不僅在民間流傳,在宮廷中也用此法飲茶。唐佚名的《宮茶圖》就描繪了宮廷中用庵茶法衝飲的畫面。

  唐代另一飲茶法是唐以前盛行的煮茶法,即把蔥、姜、棗、橘皮、薄荷等物與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湯更加沸騰以求湯滑,或者煮去茶沫。這種方法在唐代已經過時,陸羽認為這種方法煮出的茶“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就如同倒在溝裡的廢水一樣不堪飲用,而世人一向習慣就是這樣。現代民間喜愛的打油茶、擂茶等則為原始煮茶遺風。

傳承文化禮儀的格言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唐代飲茶以什麼茶為主

  唐代飲茶以普洱為主。唐代茶道歷經東晉到南北朝的飲茶文化積澱,大唐政治、經濟、文化的相對高度發展與社會安定,為唐代各種茶道型別號的形成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和文化基礎。茶道是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 ...

瑞士文化禮儀

  瑞士聯邦的風俗禮儀 :社交習俗 瑞士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瑞士國民心細膩。 舉止文雅又風趣; 給人印象有修養, 言炎話語也客氣; “新生婦女”有傳統, 講究禮貌重禮儀; “十一”數字多崇拜, 認為吉祥又如意; 色彩一般喜紅、黃, 也愛藍、橙、紫和綠。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瑞士人 ...

簡述中國文化禮儀的起源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禮在最早出現在金文裡面。在人類發展的最初期,人們對火山、地震、電閃雷鳴等等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也無法知道為什麼,認為天地間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對天地鬼神的懼怕、敬仰。人們就會舉行一些形式,用物品來祭拜。從禮字的繁體“禮”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壇”“地壇”就是古 ...

唐代思想文化思想的特點

  唐朝在思想文化上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唐文化以漢族文化為主體,漢族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唐初已形成成熟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類文化內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納異己的胸懷傳入中國的影響極大的天竺佛教文化最終也確被中國本文化融合而中國化,唐代文化融合了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訓 ...

健康飲茶文化說:喝茶對腎有影響嗎?

  人參是個好東西,但是過量的食用反而會內火過旺,導致流鼻血的現象。什麼東西都要學會適可而止,茶葉雖是傳統的好飲品,但是飲用過量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那麼,本期飲茶文化了解喝茶對腎有影響嗎?   可能感興趣》》過量飲茶的危害   喝茶對腎是有利的影響,不管是哪種型別的茶,鞣酸、茶多芬、維生素對調節血脂、尿 ...

飲茶文化詳解:飲茶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茶葉是華廈民族的傳統,現如今已經傳承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現如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它地方的傳統文化中都一定有著茶葉的蹤影,不過中國的飲茶步驟也算是一種獨特文化。   那麼,本期飲茶文化一起了解飲茶的步驟。   可能感興趣》》飲茶方式的演變   1、溫杯和淨手   將茶杯洗淨,用開水稍微燙過。此為溫杯。就是把 ...

飲茶文化說:喝茶過敏的症狀都有哪些

  過敏的症狀其實並不少見,金屬過敏、花粉過敏、食物過敏等等這些都是很常見的過敏現象。除此之外同樣還有著很多其它的過敏症狀,你知道喝茶過敏的症狀都有哪些嗎?   那麼,本期飲茶文化一起解析吧!   還想了解》》各地茶文化大不同   任何一種東西,都可以導致某些人的過敏。最好的辦法,是遠離過敏源,因為過敏症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