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徵是唐代有名的諫臣,作為給皇帝挑錯的人魏徵與李世民之間也是少不了有趣的事情。而這位大臣也更是讓李世民愛恨交加。
2、魏徵“敢說話”,面對皇帝從不膽怯。李世民的皇位是靠著玄武門事變而奪來的。在李淵打天下時李世民可謂是出了不少力,也立了不少功勞,可是李淵卻立了李建成也就是李世民的大哥為太子。這讓李世民心裡很不是滋味,活沒少幹卻沒當上太子,這讓李世民心裡很不好受,於是李世民便與李建成開始明爭暗鬥搶奪太子之位。最後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件,殺死了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而魏徵原來正是李建成的手下,也沒少給李建成出謀劃策。魏徵曾經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還不想殺死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只想在政治上壓住李世民。
3、玄武門事件過後,有人向李世民告密,曾經李建成手下有個叫魏徵的人,曾經向李建成建議要殺掉秦王即李世民,李世民便問魏徵:“為何在我們兄弟之間挑撥離間。”魏徵卻直言不諱的答道:“倘若當時太子肯聽我的話,也不會發生現在的事了。”李世民覺得魏徵說話很直爽,便沒有計較。由此可見魏徵這個人的膽量,當然魏徵遇到了明主李世民,否則也不會在說了這番話之後還安然無恙。
唐太宗是歷史上有名的賢明君主,他能夠認真聽從臣子的建議。一次,宰相房玄齡在路上看見掌宮裡建築的竇德素,就問他最近宮裡在修什麼工程。竇德素就把這件事告訴太宗,太宗生氣地責備房玄齡。諫臣魏徵對太宗說:“房玄齡是管理國政的人,他了解宮遷內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對的,他就應該幫助您;如果不對,他就應該請求陛下停止。他詢問有關工程的事是應該的,陛下為何要責備他呢?”太宗聽完,感到很慚愧。他接受魏徵的批評,並讓竇德素將工程的詳情告訴房玄齡。
啟示:我們做事的時候,難免會犯錯誤,別人指出錯誤時,我們
唐太宗有一匹雄健、暴躁的名駿,叫獅子駱,為西域蕃國所贈。唐太宗喜它剽厚,苦於它不被馴服。一日,唐太宗召了幾位文武大臣去御廄,問大家:“如此良駿,徒閒廄中,諸卿誰能駕馭?”這時武媚娘走到太宗面前,躬身道:“臣妾可以駕馭。”唐太宗問她用什麼東西去馴服烈馬。武媚娘答道“只要陛下給臣妾三樣東西,一根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匕首。臣妾先以鐵鞭鞭打它,如果不被馴服則對它施以鐵錘,若還是不被馴服,臣妾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咽喉!”媚娘話音剛落,唐太宗擊就鼓掌對武媚娘稱讚道:“有膽識!有志氣!”。
唐太宗容忍魏徵的事例論證了以下幾個方面:
1、論證了唐太宗是一個心胸開闊,能夠虛心納諫的君主;
2、論證了熟為人知的道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3、論證了寬容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具體體現,也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史書記載,貞觀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 ...
唐太宗把魏徵比作鏡子,是因為魏徵是一個諍臣,從來都是直諫無懼,據理力爭。唐太宗很怕他,因為很多時候在他面前沒面子,唐太宗很煩他,因為只要他提的意見和建議唐太宗不採納,他就反覆提,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可是,唐太宗也絕對離不開他,因為唐太宗知道,這個人雖然耿直,但他所說的幾乎全都是對的,這樣一個大臣,可以讓他成 ...
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徵一般指魏徵,魏徵,字玄成,鉅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魏徵 ...
魏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唐高祖最青睞,最信任的人。
一方面因為魏徵的忠誠,捨己為國。一方面因為唐高祖聽從進諫由於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魏徵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徵一生節儉,家無正寢,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 ...
唐太宗把魏徵比作鏡子,是因為魏徵是一個諍臣,從來都是直諫無懼,據理力爭。唐太宗很怕他,因為很多時候在他面前沒面子,唐太宗很煩他,因為只要他提的意見和建議唐太宗不採納,他就反覆提,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可是,唐太宗也絕對離不開他,因為唐太宗知道,這個人雖然耿直,但他所說的幾乎全都是對的,這樣一個大臣,可以讓他成 ...
唐貞觀十七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其含義為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