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農村,年輕女娃跟男娃訂婚不叫相親叫看家。由此形成了獨特的“看家饃”習俗。
看家一般是由媒。人領著女娃及其直系親屬如:媽嫂姐妹,七姑八姨,事先訂好日子。這天早上男娃專門在門外盯梢,一旦發現《看家的》走到門口,趕緊一邊問好,一邊領著進入堂屋,給每人遞上預先備好的熱茶水。爾後,吃早飯,一般為一人一碗“米兒面”。午飯一般得坐席,菜餚豐盛,酒足飯飽,客人慾走。男娃如看中女娃,走時就拿一個有錢的紅紙包,親手遞到女娃手中,再烙兩個鍋蓋大小,上面刻有花紋,精心染過紅綠顏色的鍋盔饃,稱為“看家饃”,用包巾包好,由男娃背上送女娃一程。半路上女娃給男娃一條花手絹或一雙鞋墊,“勾”過手後婚事就算定了。若男娃看不上女娃,走時就不給“勾”了的紅紙包和深情的“看家饃”了。
陝南殺豬很有講究,首先要選擇單日為吉日,其次殺豬時刀鋒要向外,將豬殺倒後,還要用一張白紙糊上豬血貼在豬欄上,叫“貼血錢”,表示槽頭興旺。隨後就要招呼女婿親朋故舊和殺豬人“吃泡湯”,廚師做菜時,要從豬頭到豬尾割一塊來做,意為一年餵豬,有頭有尾,然後將豬肉醃起來。
陝南人起親訪友,豬肉是最好的饋贈禮品。在巴山一帶,吃豬肉講究更大。無論什麼時候,小孩不許吃豬腳趾,據說吃了要和大人分權;不許吃豬尾巴,據說是吃了要經常追隨大人外出。肘子一般留給女婿食用,特別是頭一次上門的女婿,總是用肘子款待,表示對女婿的厚愛和對女兒婚事的讚許,還有女婿有腿常上門的意思。待女兒出嫁的那天,女婿也要提兩隻或四隻用紅紙包著的肘子奉獻給岳父母。出親前,岳父母還要贈帶兩隻肘子,表示有腿來有腿回,常來常往之意。以後每年殺豬時,還要準備幾方上等的豬肉送給女婿。在山大林深的留壩縣,新娘出嫁,由新郎提著肘子在前邊引路,由新娘弟弟背上新娘,到男家成婚、以示新娘高貴。
不問俗事的意思就是不管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俗事是漢語詞彙。拼音:súshì,釋義為人世間的日常事務,泛指世事。是出於《世說新語·品藻》的詞語。俗謂土地所生習也,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漢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謂之俗。
洛南縣換氽子系風俗與男婚女嫁相關,主要是表達雙方意思的一種形式。
具體是這樣:男女雙方經介紹相識,女方經毛看、細看認為對方就是自己意中人,男方也沒有意見。於是,男方經過一番打扮,在紅娘的陪同下,提一氽子酒,或提一瓶酒,酒的價錢不在乎,用紅頭繩繫緊氽子脖子,來到女方家。吃過飯要走前,女方家主事人,便倒幹 ...
商州區,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的秦嶺南坡,西鄰西安,東通鄂豫,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山地氣候。轄域面積2672平方公里,至2016年戶籍人口為57萬,轄30個鄉鎮、辦事處,409個行政村,是商洛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既是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試點示範區,又是國家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區。商州地跨 ...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 ...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嚐,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 ...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 ...
1.報喪人死之後,子女要隨即向親友報告死訊及喪期、葬期等有關事情報喪亦稱“告喪”、 “赴告”、 “訃告”,其形式有寫訃文信畫報告親友的,有子女著孝跟前去報告的,現在有在報上登“訃告”的。孝子前往多是口頭的,間具訃文,舊時訃文與現代的訃告內容大同小異,格式則有所不同。如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孔令購過世時,長於年幼 ...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