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食俗+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食俗 端午節吃什麼?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新增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還是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幹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的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嘉興“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礆粽、肉粽和豆粽。礆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礆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麵,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秘魯的粽子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孃家,再嘗孃家粽子的風味。

  每逢聖誕來臨,委內瑞拉家家戶戶包裹粽子,這已成了應節一景,屆時,連平日賣點心的店鋪也堆滿了粽子。這種粽子以玉米麵為主料,以火腿、臘肉或香腸為餡料,還加進橄欖、葡萄乾,用新鮮蕉葉包成長方形,每個重約半公斤,焙乾蕉葉,粽子即熟,剝開粽子,清香四溢。吃粽慶節,別有一番情趣。

  中國少數民族的粽子

  瑤族:瑤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枕頭粽”,形似枕頭,每個約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製成素餡涼粽子。

  畲族:畲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紮,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後,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過端午也吃粽子,還要過“粽子節”。據說“粽子節”是為了紀念一對因婚姻遭父母反對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夥子都要拿粽子包,與姑娘們相會在大龍潭的芒果樹下,男女圍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夥子吹葉子伴奏。然後小夥子把粽包送給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過藥節時,習慣採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飲汁,或用這些草藥作餡包粽食用。民間認為端午吃這種包餡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最大和最小的粽子

  廣西壯族出現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放50公斤淘淨並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隻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復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

  據香港的媒體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年端午節,臺灣彰化縣曾製作一隻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兒特大,煮熟後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

  粽子還有最小的,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迷你粽”,小得象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捨不得剝而吃之。

端午節食俗 吃粽子

  

  粽子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端午節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新增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礆粽、肉粽和豆粽。礆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礆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北京春節食年三十不餃子

  大家都熟知,一般北方春節年三十是要吃餃子的。可是大家知道嗎?北京春節食俗年三十不吃餃子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北京春節食俗吧。   老北京人過年吃什麼?該怎麼吃?據文化學者崔岱遠介紹,老北京的傳統不是大年三十吃餃子。而且過年時離不開兩樣小菜—芥末墩兒和豆兒醬。   老北京過年吃什麼?芥末墩兒、豆 ...

2020端午的日期是幾月幾日 2020端午節什麼

  2020端午的日期是幾月幾日   2020端午的日期是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是 ...

端午粽子和劃龍船的來歷 端午節粽子賽龍舟的簡介

  端午吃粽子和劃龍船的來歷   傳統的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紀念屈原,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 ...

端午茶葉蛋的寓意 端午節雞蛋的寓意是什麼

  端午吃茶葉蛋的寓意   端午節吃雞蛋代表著人們的美好願望,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利於人們保持身體健康。其實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人們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   和粽子、鹹鴨蛋、雄黃酒一樣,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物,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因此在端午節的時 ...

端午粽的由來 傳說在端午節粽子是為了什麼

  吃端午粽的由來 傳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什麼   吃端午粽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懷抱大石投入江中,楚國人為了不讓魚蝦咬壞了屈原的軀體,就用竹筒裝上米投入江中,用來吸引魚蝦。後來,人們為了表示對楚國大夫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年的這一天楚國人就會用竹筒裝滿米投入到江中祭祀,這 ...

端午節什麼水果好 端午佳果有哪些

  端午節吃什麼水果好   1、荔枝   端午假期,正是吃荔枝的好時機。荔枝味甘性溫,入肝脾兩經,最益肝脾精血,可以說是最適合“職場精英”食用的水果。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火龍果   六七月的火龍果正是採摘 ...

端午節鹹鴨蛋的寓意 端午鹹鴨蛋什麼說法

  端午節吃鹹鴨蛋的寓意   端午節吃鹹鴨蛋也是一大習俗,俗話有云:“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