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嗩吶怎麼換氣

吹嗩吶換氣的技巧怎麼實用

  吹嗩吶採用迴圈換氣的技巧。迴圈換氣的原理就是預先把氣息儲存在口腔中,然後在吸氣的瞬間,將口腔中的氣息以口舌等將之排出,然後正常的呼氣排出,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迴圈呼吸的週期。嗩吶上面的迴圈換氣最早出現,因為這個技巧在嗩吶上面比起其他管樂器要來得簡單些。因為嗩吶有氣牌輔助,可以鼓腮存氣吹奏,而且哨口的實際出氣量很小,所以迴圈換氣這個技巧,在嗩吶上面已經是運用的極為廣泛。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由波斯傳入,在西晉時期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了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早在16世紀就在中國的民間流傳。嗩吶是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

吹嗩吶迴圈換氣是怎麼訓練的

  迴圈換氣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預先把氣息儲存在口腔中,然後在吸氣的瞬間,將口腔中的氣息以口舌等將之排出,然後才接續到正常的呼氣排出,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迴圈呼吸的週期。嗩吶上面的迴圈換氣最早出現,因為這個技巧在嗩吶上面比起其他管樂器要來得簡單些。因為嗩吶有氣牌輔助,可以鼓腮存氣吹奏(目前也有不鼓腮以維持形象的),而且哨口的實際出氣量很小。由於上面這幾個原因,所以迴圈換氣這個技巧,在嗩吶上面已經是運用的極為廣泛了。迴圈換氣演奏大段樂曲,最重要的就是要儘量減少憋氣的感覺,也就是儘量有足夠的新鮮空氣能補充到肺部,這樣演奏起來就會更為從容不迫,對身體也比較好。肺活量比較小的人,換氣的頻率就要比較密集些,才能達到這個要求。所以,練迴圈換氣,如果能夠解決長音不斷之後,就要開始讓手上旋律與換氣的動作完全獨立開來,互不影響。

嗩吶怎麼換氣

  嗩吶換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間歇換氣或者是迴圈換氣,比如在一首曲子的休止符間歇位置都可以換氣,還有就是在演奏的過程中將腮幫鼓起,緊腮出氣的過程中用鼻子吸氣。

  吹奏嗩吶需要的肺活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使用胸腹式呼吸法,在吹奏的時候將哨片放在雙唇之間的位置,注意上唇靠近哨面根部約哨片的四分之一,下嘴唇是在哨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

  在平常的時候應該多練習吸氣和吐氣,吸氣的時候是鼻子和嘴巴同時進行吸氣,一直到下沉到丹田。

  嗩吶有F調、E調、D調、C調、降B調、大A調、大G調、大D調等,比較常用的就是D調高音嗩吶,音域是低音A至高音A,傳統的嗩吶一般十七度音音域比較常用。

  剛開始學習嗩吶最好是從D調嗩吶開始學起,D調嗩吶的表現力更強一些,可以變換指法任意的吹奏曲子,嗩吶是中國最傳統的樂器的,嗩吶的聲音非常的明亮,音量也非常大,在民族樂隊的戲曲、歌舞伴奏中非常常見,在流行音樂中也有伴奏。


丹稜縣的嗩吶藝術

  四川省丹稜縣的嗩吶藝術,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經過文化藝術家們多年的挖掘整理提高,先後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藝術節和大型經貿活動演奏,名震巴蜀,享譽全國。去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嗩吶藝術之鄉”。   據《丹稜縣誌》記載:丹稜人吹嗩吶源於宋代,“鼓樂手舉於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丹稜人 ...

丹稜嗩吶

  四川省丹稜縣的嗩吶藝術,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經過文化藝術家們多年的挖掘整理提高,先後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藝術節和大型經貿活動演奏,名震巴蜀,享譽全國。去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嗩吶藝術之鄉”。   據《丹稜縣誌》記載:丹稜人吹嗩吶源於宋代,“鼓樂手舉於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丹稜人 ...

吹奏樂器嗩吶、長號搭紅的來歷

  長陽民間吹打樂由吹奏樂打擊樂組成,邊吹邊打。情緒吻合,自由配器,恰到好處,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吹奏樂器有:土笛、巴嗚、嗩吶、長號。打擊樂有:鼓、鑼、鈸、雲鑼、梆子等。吹奏曲牌也十分豐富,分:堂調、大調、客調、茶調等。上菜、禮儀、迎賓,曲調各不相同。它以悠揚、歡快為主,也有表現悲沉的“茶調”(它是 ...

土家族“八月八”嗩吶

  尚寨位於貴州省鎮遠縣城北部48公里,北通石阡溫泉,南有省級名勝風景漂流區高掛河。尚寨既是民族鄉,又是森林之鄉、桂花之鄉,土家風情在這裡得到充分展示。每年農曆八月初八,是鎮遠尚寨土家族隆重的嗩吶節。嗩吶及其吹奏曲,是土家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樂器與曲調,尚寨土家族人都有吹嗩吶的習 嗩吶節土家青年表演上刀梯    ...

咸陽嗩吶

  旬邑嗩吶藝術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曲目繁多,原有曲目100餘首,旋律優美,高亢激昂。多以婚喪嫁娶,助興致衰,過壽喬遷,喜慶集會,節日慶典、助興演出為主。然而,由於漫長的封建統治,缺乏科學的記譜方法,僅靠老藝人口傳手授,而老藝人們的相繼謝世,使不少傳統曲目遺忘失傳。   旬邑縣的嗩吶藝術198 ...

嗩吶

  俗稱喇叭。淮北市嗩吶藝人多分佈在市郊農村,他們自由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為民間婚喪嫁娶、節日歡娛時所聘用。演奏的曲牌因環境場合而異,一般辦喜事常用“凡字四調”、“叫句子”、“柳金”等曲牌,並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戲曲、曲藝吹奏。 ...

嗩吶巫音

  湖北保康縣巫音(嗚音)調是荊楚文化的重點組成部分,是隨著楚國的興起發展而由民間走入宮庭的音樂。巫音調演奏樂器由馬鑼、小鑼(包鑼)、戰鼓、小釵、大釵(俗稱葉子)、長號、嗩吶2支(比現通用的粗長)組成,由5人或6人演奏,巫音調的主要表現器樂為嗩吶。古時演奏者坐在宮庭遙池對面的雲臺上,故稱“雲臺師”。   巫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