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四川貴州是哪個省的

四川羌族祭山會中的天神塔

  一年一度的農曆六月初六,是羌民族的祭山會。羌民以祭山還願來表示對上天的崇高敬仰,也是祈盼天神木比塔恩賜百姓來年牛羊興旺、五穀豐收。所以祭山會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屆時,巫師釋比穿戴非常講究,要戴猴頭帽,戴念珠、手執神杖,主要的法器是羊皮鼓。祭山會的祭品,一般為宰殺後的羊、狗和雞。三年一輪的“大祭”,要以宰殺神牛(犛牛)為祭。祭山會圍繞天神塔進行祭祀活動,天神塔高約3-4米,狀如錐形,頂端有一塊較大的白石,周圍放數塊小白石,以象徵其民族信仰的各個神位。

  祭山會首先由釋比領眾人圍塘而轉,口唸封山、育山、敬山的經典。如果是三年一次的祭山會,眾釋比還要為古羌部族、古羌部族的遷徙、部落英雄而誦經,時間時間長達1—2天。

  羌族自古信仰萬物有靈,其信仰的諸神各以一塊晶瑩白石所替代。羌民所信仰的天神“阿巴木比塔”,俗稱“天神塔”,在羌人整個心靈世界木中是一個美好而幸福的象徵。任何民族都希望本族的興旺發達,但由於過去生產力的低下,對大自然的不可控制,使人們幻想得到超自然力的幫助來實現美好意願。這種想象中的超自然力則是主宰萬物的天神。在這種對天神和萬物有靈至上的信仰下,便出現了火神、天神、林神、六宿神(社稷)等諸神,使羌民對天神塔產生敬畏、膜拜和祭祀。

  羌族古老神話認為,羌人是天神的外孫子民,女媧視木吉卓及其祭師阿巴木拉來自上天,他們憑藉高聳入雲、白雪皚皚的雪隆包來到凡間。羌人祭天神就選擇了離天最近,曾經降神於斯的雪山之巔作為聖山。“因高吉高,順其類也。”班固《白虎通》有“天以高而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的封禪之記述。見於客觀條件所限,羌民把祭塔建立在環山之中,林木豐茂的村寨半山腰平地上,更增加了它的神奇和幽深。天神塔的白石作為雪山的象徵、微縮和移植,並樹鬥斛於腰,呈現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神塔能傳頌出心靈與天地的碰撞,能迸發出燦爛的火花,這是古老羌民族的神聖信仰。

四川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開幕

  

  10月26日,2012中國四川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在四川甘孜州丹巴拉開序幕。來自丹巴縣15個鄉鎮的60名美女爭奇鬥豔,角逐金花、銀花、石榴花。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集選美、歌舞、服飾表演為一體,深受海內外遊客的親睞,如今已成為“甘孜州六大傳統節日”之一。

  

  “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丹巴,位於四川省甘孜州東部,被稱為大渡河畔第一城,其獨特的地理構造形成了驚濤飛墜、峭峙壁聳的大峽谷。丹巴境內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千年古石雕群,有建築形式獨特被譽為“藏區通話世界”的嘉絨碉樓式藏寨群。

四川遊藝習俗

  

  唱吉利:漢族遊藝習俗。流行於四川大部分地區。正月初一或春節期間,民間能歌善舞者自發地組成隊伍,舞著竹龍,敲鑼打鼓地去各茶莊、街頭、地壩遊行。每到一處,隊伍中的歌師要唱吉利。先叄拜龍神,讚頌龍神:“黃龍頭一點金,一點光芒照乾坤,照定九州並萬國,普天之下共太平。”沿途不少人家,為求吉利,便把龍燈與歌師請進家中,龍頭舞動,歌師唱吉利歌。主人燃香燭,放鞭炮,並給予一定酬金。

  四川大部分地區。端午節這天,善游泳者自發地會聚於附近的河邊,進行搶鴨子的遊戲。

  摔跤:彝族傳統遊藝活動。每逢年節和喜慶場合,鄰近村寨的人們都要聯合進行摔跤比賽,場面十分熱鬧。按習俗,獲勝的摔跤手將成為姑娘們的偶像,優先贏得姑娘的愛情。

  磨秋:彝族遊藝習俗。又稱磨礅秋等。取一根長1米-2米的硬木豎於場地中央,頂端稍尖,作為軸心;另以一根長約6米的木杆,中部鑿一圓洞,橫置於立柱頂上。轉動時狀似推磨,又如鞦韆上下升降,故名。遊樂時,橫杆兩頭人數本等,雙方推動橫杆助跑幾步後,迅速騎上或匍匐杆頭,隨杆旋轉起伏,落地一方用腳蹬地,使杆彈起,並藉助蹬力使橫杆兩端交替上下,旋轉不止。

  跳鍋莊:彝族娛樂習俗。每逢節日或喜慶場合,男女老少均圍著屋中鍋莊跳舞,故名。人們站成圈。互相牽手,載歌載舞,旋轉跳躍。該習俗在藏、羌等民族中也盛行。

  跳火繩:彝族傳統遊藝活動。火繩為長約3米的藤條擰成,上塗油脂等易燃物。比賽時,點燃火繩兩端,搖盪火繩,直線跳躍前進,先達終點者為勝。圍觀者大聲呼喊助陣,十分熱鬧。一般在火把節等節日期間舉行。

  格吞:藏族遊藝習俗。流行於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語音譯,意為用帶子套在脖子上拔河。比賽時,先在場地上劃兩條平行線為河界,用布帶兩端打結套於雙方頸部或肩部,在布帶中間系一紅布標誌,懸於河界上方。比賽開始後,雙方用頸部或肩膀力量猛曳,凡將紅布標誌拉過河界一方為勝。比賽方式有面對面或背對背的站式和跪式等多種。

  推杆:羌族遊藝習俗。每年秋收後或節假日舉行,男女均可參加。取一根約3米長、小碗口粗的木杆,一人緊握一端,兩腿夾騎其上,作為攻方;另一人緊握另一端,用力猛推,作為攻方。比賽時,要求木杆保持平衡,嚴禁抬高或偏擺。在裁判人拍五下巴掌的時間內,攻方若能將木杆推過規定界線結即為勝。

  沙朗:羌族遊藝習俗。羌語音譯,意為跳舞。有喜慶沙朗和喪事沙朗之分,內容和風格各不相同。跳時,男、女各站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領頭,載歌載舞,一唱一答。在歌舞中,男女兩行不斷互換位置,一闕才終,一闕又起。

  舞鹿子燈:土家族遊藝習俗。一般在春節期間表演。以被單作鹿皮,上繪鹿頭、鹿身、鹿尾。由一人或二人藏入鹿皮內,模擬鹿子的各種動作。簡易的則以掃帚或棕片作鹿子玩舞。

  踢雞:土家族遊藝習俗。多在元宵節進行。參加者人數不定,以中青為主。用稻草紮成“雞”,一人將其踢起,眾人去爭搶。接到者可以用它去追打任何人,一般以追打年輕姑娘為多。

  舞板凳龍:土家族遊藝習俗。流行於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春佳節時玩舞。一般為三人持板凳做各種動作,有左穿、右穿、跳躍、俯臥、直衝、穿花、拜四方等。以鑼鼓伴奏,鑼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極快時只見板凳飛舞不見人在其中。


四川藏族甘孜的待客禮俗

  四川藏族 甘孜的待客禮俗   敬禮之節   藏族人民對於親朋友好友久別重逢,攔手貼於臉頰相親;見所敬重之人將袒臂之袖搭於肩上,屈腰雙手平伸或豎大拇指以示敬禮;平常相見伸舌頭也屬敬禮;親朋遠行或初到,替他牽馬以示敬禮; 還有合掌磕頭,參拜佛像,朝覲活佛,與佛頂禮時磕響頭及磕長頭(一步一磕拜)。   款待賓客 ...

四川磽磧藏族"上九節"活動大幕開啟

  22日,“中國·磽磧上九節暨寶興縣藏曆鐵虎新年”慶祝活動在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啟開大幕。走進磽磧,藏家人的熱情豪爽撲面而來。 “上九節”是夾金山藏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寶興磽磧的藏族同胞都要舉行各種燈會,表演舞獅,舞龍等傳統節目。   中午11:00,記者來到磽磧藏家山寨,座座山寨拉起象徵節日的經 ...

四川中秋殺鴨子、吃麻餅、點橘燈

  四川中秋殺鴨子、吃麻餅、點橘燈   除吃月餅外,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在川西地區,煙燻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淨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醃漬一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乾水分,置燻爐中,用稻草煙燻至 ...

四川皮影 巴蜀文化的奇葩

  皮影戲,是用獸皮雕鏤成人物的平面偶像,以燈光映於帷幕上表演故事的影戲,集民間美術、音樂、舞蹈、說唱為一體。中國皮影戲有北影和南影之分:北影以河北灤州為代表,南影則以四川皮影為首。   四川皮影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晚期。清代中期的四川學者、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公元1734年—1803年)的《影燈戲》 ...

屍骨安葬在懸崖上 四川僰人滅亡之謎

     和江西龍虎山的懸棺不同,這裡的懸棺不是放進崖洞裡   在中國四川珙縣有個神秘的部族,把祖先的屍骨安葬在懸崖上,科學家們把懸棺中的部族稱為僰人,千百年來,這些僰人究竟到哪裡去了,什麼原因使他們的後代放棄了自己的喪葬習慣?這個部族究竟是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還是全部滅亡了,成了一個千古謎題。   故 ...

四川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關於二月二,川北一帶還有個說法,“二月二,龍抬頭,蟲腳螞蟻往外流。”因此,有在房舍周圍撒灰驅蟲的習俗,傳說這樣相當於給蛇、蚯蚓、蠍子、蜈蚣等設定了一道“防火牆”,被草木灰圈起來的房舍即可避蟲害。 但是,記者在廣元城郊調查,沒有發現撒灰的現象。據蒼溪一名農村婦女介紹,二月二又是傳說中的雀兒會,這一天農人也 ...

四川的春節習俗

  四川人對農曆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 成都年是伴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