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回族傳統節日+回族有哪些節日

錫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錫伯族有哪些節日

  錫伯族的節日和中國漢族的節日也有一些相同之處,例如春節和清明節,但是其中杜因拜扎坤節卻是錫伯族的重大節日,對此大家知道錫伯族有哪些節日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春節

  從陰曆年三十開始,各家各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五更餃子下鍋;初二要吃長壽麵。做長壽麵時先做好肉湯,然後將面另鍋煮熟,撈出過水,食用時加肉湯,象徵著送舊迎新婦女們忙於炸油餅、果子,烤制具有民族特色的發拉哈額分,做薩薩罕索吉、車勒等菜餚,按照錫伯族習俗,年三十要烙好一個月吃的發拉哈額分、燉制一大罐薩薩罕索吉和車勒,因為整個正月是不允許動刀動灶的。吃年夜法飯之前,家長要帶領全家人祭祀祖先,敬土地神。第二天,各家各戶爭先恐後早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

  清明節

  一般在農曆三月過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的錫伯族人每年要在農曆三月和七月過兩次清明節。過節時,人們分別用魚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別稱為魚清明和瓜清明。民俗節慶入口網站抹黑節:過去錫伯族人民有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相互抹黑的習俗,久而久之,這一天就成為錫伯族傳統的抹黑節。這天天還沒亮,一群群頑皮的孩子和青年就走出家門,拿著沾滿泥水和灶灰的抹布、氈頭,走街串巷,逢人就往臉上抹一點兒黑,一直到天亮才肯收常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氣,還視此為大吉大利。原來,錫伯族人民認為如果在這一天被抹了黑,天火便不會燒身,莊稼就不得黑穗玻現在過抹黑節,其迷信色彩早已退去,只剩下娛樂的性質了。

  杜因拜扎坤節

  也稱為四一八西遷節,這是錫伯族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是當年被迫西遷新疆屯邊的錫伯族人與留居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話別的日子。二百多年過去了,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錫伯族人都要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並把這一天定為自己的傳統節日。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好豐盛的食品,穿上節日盛裝,相聚在一起,彈起東布林(錫伯族的一種樂器),吹起墨克調(錫伯族的一種曲調),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貝勒恩,來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此外,還要進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過西遷節時,家家吃魚,戶戶蒸肉,屆時還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擺野餐。

  錫伯族傳統節日

  西遷節

  錫伯族西遷節是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是一部分錫伯族人從東北各地遷往新疆的紀念日。為了紀念這次西遷,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西遷節。因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因有懷念親人之意,又叫懷親節,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音拜專扎坤。

  西遷節是二百多年來錫伯族人民的民族傳統節日。在16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

  據史料記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農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從盛京(今瀋陽)等地徵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裡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

  從此,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戶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祖先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敘保衛祖國西北邊疆的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這一天遂成為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新中國成立後,新疆與東北錫伯族間有了來往,更把四、一八節提念起來。黨和政府都非常重視錫伯族的這個節日,每年的四、一八節日到來時,市政府與市民委都要召開茶話會,電影招待會,和錫伯族一起歡度這個傳統的光榮節日。

  錫伯族具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抹黑節

  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不之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所以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晚間準備好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走向大街伺機抹黑的物件。閒不住的年輕人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取鬧。遇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跪地施禮請安,再向老人額頭抹一小黑點,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脫臉上不被抹黑的,此時姑娘們也毫不畏懼,用同樣的手段往小夥子臉上抹黑。

  錫伯族的抹黑節據傳說,錫伯人民因苦於小麥黑穗病之害而演變出這一獨特的節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陽未升起之時,錫伯族群眾就要用預先準備好的鍋底黑灰往臉上塗抹。親朋鄰居不相互串門,子侄輩首先給老人跪下,用鍋灰往其前額點一點,然後,平輩之間相互亂塗,直到一個個都成為黑臉蛋為止。只有青年婦女不提倡臉上抹黑。這一習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爺開恩,不要讓小麥染上黑穗病。

  有關抹黑節的來歷,錫伯族中流傳著許多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女人正在烙餅,因小兒拉了屎,她手忙腳亂間用麵餅給孩子擦屁股。這一失誤觸犯了天條,玉皇大帝決定正月十六太陽出山時燒燬人類和糧食。這一決定傳到土地神那裡,土地爺動了惻隱之心,偷偷告訴人們,趕在天兵天將到來之前,人們都要往臉上抹黑,讓玉皇大帝誤認為人間已受蹂躪,從而取消天懲。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有哪些節日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主要有4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蓋德爾節、登霄節。

  開齋節:回族的傳統節日。阿拉伯語為爾代-菲土爾,爾代意為節日,菲土爾意為開齋。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齋月期間,每日晚和開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應到清真寺沐浴淨身,做禮拜。開齋日禮完爾代下殿後,互相攥手以示祝賀回族很重視開齋節,一般都要儘量參加節日聚禮。家長還要帶領成年孩子一起禮拜,是為最佳。

  古爾邦節:回族的傳統節日。又稱宰牲節、犧牲節、忠孝節、小開齋。時在希吉來即伊斯蘭曆12月10日。是日,各清真寺掛彩旗、張貼標語,裝飾一新。晨,回族穆斯林沐浴淨身,新衣白帽,聚會清真寺,阿訇帶領穆斯林面向麥加舉行會禮,俗稱禮爾代。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屆時還要舉行摔跤、武術表演等娛樂活動,並由阿訇率領遊墳,以悼念亡者。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作“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蓋德爾夜: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齋月)第二十七日夜。蓋德爾,阿拉伯語,意為珍貴之夜。亦稱蓋德晚夕。俗稱坐夜。是日穆斯林封夠了二十七個齋,是開齋的前一夜。相傳,真主安拉於該夜開始頒降《古蘭經》。屆時禮拜後,阿訇要誦經、講經。回族的法圖麥節在每年的齋月十四,即伊斯蘭教歷九月十四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由回族婦女親自出動,收斂錢糧,選擇一個住宅寬敞的回民家裡,架幾個特大鐵鍋,熬幾大鍋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匐唸經祈禱並讚頌聖女的事蹟,回民也叫“女聖紀”。

  登霄節:登霄節不是所有的回民都過,主要是一些篤信伊斯蘭教的回族穆斯林參加。登霄,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為“階梯”。登霄節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舉行禮拜、祈禱,以示紀念。這天晚上睡覺比較遲,一般都要聽開學阿匐講“瓦爾茲”。

  回族宗教習俗

  回族人們信仰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是以個嚴格的神教,根據伊斯蘭教教義,宇宙的最高主宰是“安拉”。“安拉”漢譯意為“真主”。“真主”是獨一無二的,既無所不在,也無始無終。宇宙中除“真主”外,不再有任何其它神。因此,大多數回回人都把“真主”作為自己的唯一信仰。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大多數都在回民聚居區內,一般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既是回民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其所管轄聚居區內回民從事社會活動的場所和單位。

  現在不止在回族自治區,在我國的其他省份也能看到清真寺。唯一不同的是其他省份的清真寺不具有管轄的權利。

  依照《古蘭經》規定,凡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都必須遵照《古蘭經》和《聖訓》行事,《古蘭經》是所有信仰伊斯蘭教教徒的經典、行動準則,《聖訓》則是註解,其中也包括穆罕默德的議論、行為以及得到穆罕默德許可或預設的種種事實;還要按規定完成五項功課:念、禮、齋、課、朝。

  念:一是從小就要念會“清真言”,翻譯過來就是要信主認聖,否則便失去“以麻尼”(信仰),不能成為穆斯林的意思。二是是要遵從真主所命令的一切,念《古蘭經》,按《古蘭經》所說的去

  做,堅定認主從聖的信念。

  禮:每日需五次面向天房,向“安拉”叩拜。每次禮拜之前,要先“小淨”(洗臉、鼻、手和腳)或“大淨”(洗全身)。進行禮拜時,除贊念真主外,“毋外慮,毋旁顧,毋搔手,毋舉足,毋作聲”,“神存心臨,內粟外競”,“故犯者復禮(犯禮)”。

  按規定,做禮拜分別定於寅、午、申、酉、亥。又稱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宵禮。晨禮須在天亮時進行,四拜;晌禮約在午後一時,十拜;晡禮在日落前約一箭高時,四拜;昏禮在日落後紅霞未散之時,五拜;宵禮在紅霞散盡至中夜之間。每七日一大拜,稱“主麻”,又叫“聚禮”。“聚禮”定於星期五中午至午後一時舉行,為集體聚拜,寓有聯絡之意。舉行“聚禮”時,至禮拜寺大殿前,要先脫鞋,禮拜時要五體投地。

  日禮可以獨禮,越時可自補,聚禮、會禮不能獨禮,越時不能補。婦女不能參加會禮。

  齋:就是戒食。凡穆斯林男女(男12歲以上,女9歲以上),每年都須封齋一月。在戒食期間,每天在天還沒亮吃喝,到透亮停止,然後知道晚上太陽完全落下才可以吃東西。孕婦、乳媼、病人、旅行者、年老體弱者、經期婦女、傭工,不必封齋,但過後需補齋。

  課:是伊斯蘭教上層向教徒徵收的一種課稅。原本是為了調節貧富之間的差距,勸說富人捐錢,後成為一種制度。教法規定,凡有資財的,每年應交納其財產的1/40,商品和現金交納2.5%,農業稅為5%—10%。中國穆斯林按定製納“正課”較少,但要根據家境情況交納“學糧”。

  朝:是朝覲,又稱朝“克爾白”、“朝天房”。“克爾白”,漢譯意為“立方體形的房屋。“克爾白”是麥家城一座寺中心的方形石殿中的一圓形黑隕石,被視為聖物。公元623年,穆罕默德根據阿拉伯人的傳統習慣,將其定為教徒朝拜方向後,從此便成為世界穆斯林朝拜中心。 朝覲是每個穆斯林的宗教義務。

  崇五典

  回族習俗,除了信仰伊斯蘭教,崇“五典”,也是回人的重要傳統習俗。這裡所說的“五典”,就是孝順父母,夫妻互愛,長幼互敬,兄弟和睦,朋友忠信。“五典”,是中國伊斯蘭教學者根據《古蘭經》和“聖訓”,吸收儒家思想而概括出的五條義務。後來漢學派還將其作為宣教的指導思想。

  回族所信仰的伊斯蘭教是具有嚴格的宗教意義的,我國其他少數民族沒有形成如此嚴格的宗教信仰。而伊斯蘭教也是我國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中的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回族人們生活的信條,對回族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回族有哪些節日 回族的重大節日是什麼

  回族有哪些節日 回族的重大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重大節日有: 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齋月等。

  開齋節介紹

  開齋節,又稱肉孜節或蘆仔節,即齋戒封齋的意思。

  1、回族會在伊斯蘭曆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後,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2、參加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

  3、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是在炎熱的暑夏,還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管是口乾舌燥,還是飢腸轆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

  4、平時抽菸的人在齋月裡也要戒掉,做飯的人或搞飲食業買賣的人,可以品嚐,但不能嚥到肚子裡。

  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透過封齋,回族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古爾邦節介紹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宰牲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重大的節日。

  1、節前,穆斯林們家家戶戶打掃得乾乾淨淨,忙於宰殺牛羊,精製糕點。

  2、節日這天,穆斯林們便沐浴禮拜;各家宰羊,殺駝或屠牛,分發貧民,接待賓客,饋贈親友。

  3、穆斯林會在清真寺裡舉行聚禮,聽阿匐朗育《古蘭經》等教義。

  4、穆斯林會成群結隊,到親友家中拜訪,主人按照傳統的禮節,擺出豐盛的筵席,大家同食羊肉、油食糕點和瓜果等,親密暢談,盛裝的青年男女盡清地在許多庭院中、廣場上載歌載舞,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5、古爾邦節,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

  聖紀節介紹

  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全羊菜等。

  1、聖紀節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蹟。

  2、之後,穆斯林自願捐贈糧、油、肉和錢物,並邀約若干人具體負責磨面、採購東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雜活都是回族群眾自願來乾的。

  3、回民把聖紀節這一天義務勞動視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爭先恐後,不亦樂乎。

  4、儀式結束後,開始會餐。有的地方經濟條件較好,地方也寬敞,擺上十幾桌乃至幾十桌飯菜,大家歡歡喜喜,一起進餐。

  5、有的地方是吃份兒飯,回族群眾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對於節前散了“乜貼”,捐散了東西,而沒來進餐的,要託親友、鄰居給帶一份“油香”去品嚐。


回族哪些節日

  1、開齋節: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2、古爾邦節:“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 ...

回族哪些節日

  1、開齋節: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2、古爾邦節:“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 ...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哪些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吃七巧果   每逢 ...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哪些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經文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 ...

瑤族的傳統節日 瑤族哪些傳統節日

  瑤族的傳統節日 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瑤族的傳統節日可分為宗教性節日和生產生活性節日兩大類,“盤王節”、“達努節”、“家神節”、“目蓮節”等為宗教性節日;“春節”、“吃眾節”、“端午節”、“中秋節”、“新米節”、“姑娘節”等為生產生活性節日。   盤王節   “盤王節”是藍靛瑤和過山瑤為祭祀圖騰始祖盤瓠 ...

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哪些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一:趕苗場   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絡,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二: ...

白族的節日 白族哪些傳統節日

  白族的節日   火把節、三月街(民族節)、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是白族傳統的節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初一有搶新水的習俗,誰第一個接到新年的第一湯泉水,那麼來年裡肯定會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準動除了廚具以外的金屬器具、不準潑水及掃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