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回族油香的來歷+回族油香文化介紹

回族油香的來歷 回族油香文化介紹

  油香是回族的傳統的美食,每年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這種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都會做這種油香煎餅。那麼關於回族油香的來歷,回族油香有哪些的特色,這些你都知道嗎?一起和小編來往下看看吧!

  油香是地處西北的回族、東鄉、撒拉、保安等民族的傳統食品之一,有些地方稱為“香香鍋”。回族語言中忌稱“油餅”,特別在宗教節日和宗教活動中更加禁忌“油餅”的稱謂。“油香”之於“油餅”,其語言動機並不在於意義的區別,而是選擇民族內部情感溝通的語言方式,出於別同的民族心理。同時,由於宗教與民族飲食往往有不解之緣,故油香習俗是宗教在民族飲食習俗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現。

  民族文化

  油香的分類與製作

  分佈各地的回族在油香製作的原料上分為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口味上有如“西北迴族中有發酵面鹹味油香、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燙麵油香,發酵面油漩子等;泉州、揚州等地的南方回族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大部分回族聚集區的油香是圓形的,但個別地區有的也不一樣,如四川閬中回族的油香不是圓餅狀,而是圓柱形的,很象杯狀的蛋糕。

  油香習俗的特點

  (一)不請阿訇不動油鍋。有的地區回族中傳有“不請阿訇不動油鍋”之語。這是由於在回族的命名、割禮、婚姻、喪葬、節日等習俗中,阿訇往往以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各種儀式。所以,如果哪家準備做油香,必先將阿訇邀請回家唸經,然後再動油鍋。

  (二)製作時務必清真潔淨。回族人制作油香十分講究,掌鍋人“炸前要洗大、小淨,以保持清真;一般都要年長的,有經驗的人掌鍋,鍋旁要點香,道過‘太思米’才下鍋。炸時,忌諱未洗過大淨的人接近鍋頭,為防止未洗大淨的人闖入屋,要在鍋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清淨”且“油香炸好後,要把面子放在上面”。

  (三)食用時掰著吃。炸好的油香,拿在手中,“也要面子向上,順著刀口掰著吃,忌諱一口一口咬著吃”,有的地方可以用手撕成兩半後咬著吃,但忌諱完整的油香直接咬著吃,這也是各地回族吃油香共有的特點。另外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民忌諱邊炸邊吃,要等炸完再吃。

  (四)食用時的共食制。據前文所引內容,多處可見回族人以油香分送或饋贈親戚、朋友、鄰合,是較為明顯的共食現象。這在節日習俗中,尤為典型。湖南隆回縣的回族在開齋節時“要做油香送清真寺,給禮拜的人吃”。海南三亞的回族在聖紀節時,“預備大米、麵粉、花生油等做油香。同時宰殺牲畜,招待來清真寺舉行紀念活動的人”。西北迴族過法圖麥節時,大家“湊錢湊糧、一起做吃,請人、送人吃,大家盡情吃,直到把肚皮脹圓”。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油香是回族過古爾邦節的特色美食

  寧夏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油香是回族過古爾邦節的特色美食

  油香

  油香是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的主角。在回族的宗教習俗裡,吉慶的開齋節,忠孝的古爾邦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生命中最切近的時刻度,都要炸油香。

  油香,對降生在回族家庭的每一位成員來說,幾乎是以“先入為主”的姿態,佔據了一個人從誕生、起名、滿月、結婚、喪葬的整個人生旅程,伴隨著每個專人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重要階段。在我淺薄的認知中,似乎沒有哪一種食品可以像油香一樣貫穿一個人的一生。會禮是古爾邦節的核心內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後會聚於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寬暢的郊野舉行屬盛大會禮儀式,以誦讀《古蘭》和紀念先知、讚美聖賢為主要內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會禮後進食。

  油餅

  油餅得提前一天將發麵劑弄成麵糊糊裝進行發起,面劑就是用以前發過餅的面留一塊到第二次使用,然後在和麵,加入油,調料,鹽,香料,放至面發起,成劑子,擀成圓裝,中間 劃三刀,下入油鍋,翻面金黃色即可,油溫不能太高。這是回族過古爾邦節必備的美食。

  麻花

  用小米熬的米湯,放置溫熱,給米湯裡放入調料,油,打入七八個雞蛋,雞蛋數量得面的多少來決定,如果面少,七八個足以,攪拌均勻,用和麵的手法將面和好。給面抹上油,放置在盆中蓋上保鮮膜餳,三個小時,等面發起。面搓成長條,兩頭朝相反的方向擰,捏住兩頭,提起,很自然地扭成麻花。鍋裡倒入油燒到四成熱,放入麻花原坯炸至金黃,出鍋後撒上白糖。

  饊子

  饊子和麻花和麵過程是一樣的,將醒好的面壓成長條,揉成與筷子大小後,將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盤一層刷一層油以防粘連,待全部盤完後,用布蓋上醒50——60分鐘。將植物油燒熱,將盤好的條取出,條頭放在左手食指根處用拇指壓住,由裡向外繞在其它4個手指上,隨繞隨將條拉細。約繞20圈左右,將條揪斷。斷頭壓在圈內,再用兩手食指伸入圈內拉長2/3,再用兩根筷子代替兩個食指把兩條繃直,下入油內炸至半熟時斜折過來,定型後抽出筷子,深黃時撈出即成。

  古爾邦節

  肉孜節後70天是古爾邦節。“古爾邦”一詞系阿拉伯的音譯,意為“奉獻、犧牲”。這個節日來源於伊斯蘭教的一個傳說。相傳,伊斯蘭教的先知易卜拉欣老年膝下無子,夫妻倆晚年生活很孤寂,後來向真主祈求為他賜子,果然真主滿足了他的祈求,使他有了一個兒子,取名伊斯瑪儀。伊斯瑪儀聰明可愛,先知易卜拉欣夫婦膝下有子承歡,生活十分幸福美滿。可是,有一天晚上先知易卜拉欣夢見真主安拉要他宰殺自己的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表示他對真主的忠誠。先知易卜拉欣非常喜歡伊斯瑪儀,但是又難違主命,為此易卜拉欣顯得心事重重,伊斯瑪儀看到父親心事重重,就問是什麼原因,易卜拉欣對兒子說了事情的經過。

  伊斯瑪儀聽後堅定地說:“父親,您是一位虔誠的先知,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為了對真主的忠誠,請您宰了我吧,我是心甘情願的,如果您面對面的下不了手,就在我的臉上蓋一塊布吧。”易卜拉欣本來就是一位虔誠的先知,對真主唯命是從,聽了JL子的話後,便下決心執行真主的命令。當易卜拉欣準備宰伊斯瑪儀時,真主念其虔誠差使一隻綿羊從天而降代替了伊斯瑪儀。從此以後,每年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穆斯林要宰牛、羊、駱駝等牲畜來祭祀真主,表達人們對真主的奉獻和犧牲精神。

富平太后餅的來歷,油香不膩

  富平太后餅,已經流傳千年的美味的陝西小吃。一聽這道小吃的名字,就知道絕對是與太后脫不了關係的。它外皮焦黃酥脆,內質層次分明,柔軟可口,油香不膩,如果配上一壺茶,絕對是人間美味。本期的美食典故,帶你看看太后餅的來歷,一起來看看把。

  漢文帝劉恆(公元前200—157年)。傳說他在襁褓之時,母親薄太后的奶水不好。他常嗷嗷待哺,令母親心急如焚。一日,薄太后進御廚內去想辦法。她看到廚案上雪白滋潤的豬板油,就覺得它是滋補肌體的好養料。

  於是,她就用蒸饃的發麵,摻進豬板油,調成擀麵仗粗二三寸長的麵條兒,用火燒烤。劉恆一嘗,酥、爨、綿、軟,口感特好,非常愛吃。就是這種後來叫做火曲的粗製食品,既解了薄太后的燃眉之急,又滋養了一代君王。

  火曲就是太后餅的發端。

  薄太后是位賢淑女人。呂后當權,她遠離皇室,常帶著兒子劉恆到京畿之地的懷德縣(今富平縣華朱鄉懷陽城)來散心。據《富平縣誌》載,這裡有薄太后的花園。當地群眾得知劉恆是火曲養大的,就仿效著給自家孩子做,果然好吃健胃。至今,當地人仍在蒸饃時燒甜跳(即火曲)。後來,有好奇者,按照火曲的配料,焙製成餅子,其形、色、味和養份更別具一格,引起薄太后的極大興趣。因此,這種餅子後來就成了御品。

  當地人民為了紀念薄太后,在懷陽城以南自西向東修了上中下三座廟,廟,把這種餅叫做太后餅。


回族人民身上的漢文化烙印

  回族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回族的文化也和漢族文化息息相關,在回族文化形成的過程中,漢族文化在回族先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麼,在回族人民身上的漢文化烙印都有哪些呢?下面的回族文化為您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漢文化在其先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早在唐宋時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 ...

回族悠久的飲茶習俗文化

  回族人民在飲食方面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習慣和禁忌,而回族人民在茶道著方面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回族人民普遍都愛喝茶,一些懂茶道的人也是非常的會品茶。茶道也是回族人民的習俗文化之一。本期的回族文化帶您走進回族悠久的飲茶習俗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一、回族飲茶習俗傳承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傳統飲料,是 ...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 簡單介紹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 ...

清明節的來歷簡短 清明節由來介紹簡短

  清明節的來歷簡短 清明節由來介紹簡短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 ...

元宵的來歷 元宵節的由來介紹簡短

  元宵的來歷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 ...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有哪些節日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主要有4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蓋德爾節、登霄節。   開齋節:回族的傳統節日。阿拉伯語為爾代-菲土爾,爾代意為節日,菲土爾意為開齋。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齋月期間,每日晚和開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應到清真寺沐浴淨身,做禮拜。開齋日禮完爾代下殿後,互相攥手以 ...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是怎麼來的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是怎麼來的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與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向真主安拉獻祭自己兒子的故事有關,安拉被易卜拉欣的忠誠所打動,用羊代替了易卜拉欣兒子的獻祭,後來“獻祭節”被流傳下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古爾邦節。   回族古爾邦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的“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