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回族的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是怎麼來的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是怎麼來的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與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向真主安拉獻祭自己兒子的故事有關,安拉被易卜拉欣的忠誠所打動,用羊代替了易卜拉欣兒子的獻祭,後來“獻祭節”被流傳下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古爾邦節。

  回族古爾邦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的“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我國寧夏南部山區等地的回族稱為“大爾德”,雲南等地的回族稱為“小爾德”。

  回族古爾邦節有著怎樣的歷史傳說

  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是伊斯蘭教傳統的年節——古爾邦節。

  在我國,與伊斯蘭教密切關聯的回族把它當做自己的民族節日,並以各種方式熱烈慶祝。“古爾幫”,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亦稱爾德.阿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幫”或“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因而又稱為“宰牲節”。

  據古代阿拉伯宗教傳說:“先知”伊布拉欣夜裡夢見了“真主”安拉,安拉啟示他要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斯瑪爾乃以表示對安拉的虔誠。當伊布拉欣遵命執行而舉起刀子的一瞬間,安拉派遣行使帶著羊趕到現場,命令以宰羊代替獻子。從此以後,阿拉伯人便根據這一傳說定期宰羊獻祭。相沿成俗。伊斯蘭教創立後,承認先知伊布拉欣為聖祖,並把伊斯蘭教歷太陰年十二月十日定為“古爾邦節”。我國公曆與伊斯蘭教歷每年有十一天的日差,故每年古爾幫節的公曆日期不固定。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重大的節日。節前,穆斯林們家家戶戶打掃得乾乾淨淨,忙於宰殺牛羊,精製糕點。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後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節日這天,不吃早點,穆斯林們便沐浴禮拜;各家宰羊,殺駝或屠牛,分發貧民,接待賓客,饋贈親友。在清真寺裡舉行聚禮,聽阿匐朗育《古蘭經》等教義。

  有的成群結隊,到親友家中拜訪,主人按照傳統的禮節,擺出豐盛的筵席,大家同食羊肉、油食糕點和瓜果等,親密暢談,盛裝的青年男女盡清地在許多庭院中、廣場上載歌載舞,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回族古爾邦節吃什麼

  油饊子

  油饊子是新疆維吾爾等民族的節日食品,形狀美觀、色澤黃亮、酥脆爽口。在古爾邦節和肉孜節上,家家戶戶的餐桌都有一盤黃澄澄的多層的圓柱形的油饊子。

  烤饢

  烤饢既是新疆各族人的主食,也是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徵,更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食品,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饢的品種大約有50多種,主要有肉饢、油喀、窩窩饢、片饢和芝麻饢等。

  土饢

  饢的種類有很多,除烤饢外,還有一種叫“土饢”的,在新疆,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見到饢,吃到饢。在如此重大的古爾邦節上,自然也是少不了它哦。

回族開齋節的由來 開齋節是怎麼來的

  回族開齋節的由來 開齋節是怎麼來的

  根據,伊斯蘭教的記載,在穆罕默德傳教之前,每到逢萊麥丹月都會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後來的時候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此紀念,這個時候教法學家解釋到,齋戒其實就是為了讓富有的人知道貧窮的滋味,讓他們不要揮霍無度要勤儉節約,而省出來的錢要拿去救濟窮人。

  據現在為止,已經歷經了1400年的演變,開齋節已經成為了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在開齋節這一天,穆斯林們都沐浴淨身,到清真寺去參加宗教的活動,而且還要盛裝出行,到處走親訪友的,互道平安問好,當地人的用語就是“塞倆目”。祈求來年順利幸福。

  其實開齋節的意思就是在這一天所有的穆斯林都要從各個地方趕回來參加這個節日,問候身邊的朋友關愛老人、窮人、孤兒以提高每個人的修行與品行。

  回族齋月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我國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亦稱為“大爾德”,寧夏南部山區八縣回民則稱為叫“小爾德”。它與古爾邦節、聖紀節並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流行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

  回族穆斯林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回族穆斯林習慣稱它為“萊麥丹月”。由於回曆是純陰曆,所以開齋節出現在每年的不同時期。

  回族穆斯林為什麼要封齋呢

  相傳,在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回族穆斯林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初一的傍晚,太陽落山後,各地的回族穆斯林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上,有的到牆頭上或房屋頂上,有的站到眼界開闊的地埂和渠壩上,盯著西方的天空,細心尋找月牙兒,見月牙兒就入齋。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看見,有兩個以上的人確實看見了,立刻向本坊阿訇報告,大家也都公認“見新月了”,可以入齋了。如遇到霧氣茫茫、黑雲翻滾、黃沙彌天等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遲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絕大多數回族穆斯林都是按照這個習慣辦的。

  但是,由於回族穆斯林中的教派不同,門宦不同,加之回族穆斯林又分散在全國各地,入齋的時間也不完全都是這樣。有的地方回族穆斯林主張自己親自看見月牙兒才行,別人報告的不算;有的地方主張提前入齋。還有一些地方,他們不看新月,這就是老初一派、老初二派和老初三派。不論入齋和開齋的時間—樣不一樣,封齋都要夠一個月,這是一致的。

  入了齋月,男滿十二週歲、女滿九週歲以上的回族穆斯林,要求都要封齋,也叫把齋或閉齋。理智不清的、小孩兒、老弱有病的以及婦女月經期和產期都不封齋。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為什麼回族過古爾邦節要宰牲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 為什麼回族過古爾邦節要宰牲

  古爾邦節起源於伊斯蘭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易卜拉欣獨尊安拉並無比忠誠,他常以大量牛、羊、駱駝作為犧牲獻禮,作為敬拜安拉的一種方式,人們對他無私的虔誠行為大惑不解。而且當時易卜拉欣老來無子,甚是煩惱,即向安拉祈禱:倘若安拉給他一子半女,即使以愛子做為犧牲,他也決不痛惜。後來,他的妻子真生了一個兒子——伊斯瑪儀,伊斯瑪儀的出生,給他老兩口帶來了無盡的愉悅。光陰荏苒,他把許願的事情忘記了。在伊斯瑪儀長成一個英俊的少年的時候,安拉的考驗來了。安拉幾次在夢境中默示他履行諾言。

  於是他先向愛子伊斯瑪儀說明原委,並帶他去麥加城米納山谷,準備宰愛子以示對安拉忠誠。途中,惡魔易卜劣廝幾次出現,教唆伊斯瑪儀抗命和逃走,伊斯瑪儀拒絕魔鬼的誘惑,憤怒地抓起石塊擊向惡魔,最後順從地躺在地上,遵從主命和其父的善舉。正當易卜拉欣舉刀時,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臨,送來一隻黑頭羝羊以代替犧牲。安拉並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這確是明顯的考驗。”。

  為紀念這一事件和感謝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繼承了這一傳統,列為朝覲功課禮儀之一。教法規定;凡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禮儀。朝覲者在12月10日舉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為3天。超逾期限,宰牲無效。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時,真主降示:“我確已賜你多福,故你應當為你的主而禮拜,並宰犧牲”。

  穆罕默德順主命,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獻祭,於伊斯蘭教歷2年(633)12月10日定製會禮,即今宰牲節。宰牲與朝覲同義,目的為求接近真主。

  為什麼回族過古爾邦節要宰牲

  1、親近安拉:透過獻牲的善功來拉近僕人與安拉之間的距離,密切主僕之間的聯絡。

  2、博取安拉的喜悅:阿伊莎(願主喜之)傳述,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阿丹的子孫在宰牲之日所幹的善功沒有比宰牲流血更受安拉喜愛。”(提)

  3、求得安拉的回賜:阿伊莎(願主喜之)傳述,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在復生日,人們所獻的牲畜‘古勒巴尼’帶著角、毛、蹄子而出現,在它的血滴到地面上之前,獻牲者在安拉那裡已得到一席之地。所以你們當為獻牲而心情愉快。”(提、伊)

  4、復興伊卜拉欣聖人的聖行,並記念他;

  5、仿效易卜拉欣聖人忠於安拉的精神:“他倆既已順服安拉,而使他的兒子側臥著。我喊叫說:易卜拉欣啊!你確已證實那個夢了。我必定要這樣報酬行善的人們。”(37:103—105)因為他對安拉的忠誠,最終得到安拉的眷顧而以羊代替了其子:“這確是明顯的考驗,我以一個偉大的犧牲贖了他。”(37:106—107)

  6、學習易斯瑪儀聖人孝順父親的美德:“他說:‘我的小子啊!我確已夢見我宰你為獻牲。你考慮一下!你究竟有什麼意見?’他說:‘我的父親啊!請你執行你所奉的命令吧!如果安拉意欲,你將發現我是堅忍的。’”(37:102)

  7、歡度節日:透過營造節日的氣氛,用古勒巴尼的肉來改善生活,讓家屬、鄰居、親朋好友共同分享來自安拉的恩惠和穆斯林大家庭的溫暖。穆斯林的節日要體現出吃喝玩樂。歐格白·本·阿米爾傳述: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阿拉法日、宰牲日及曬肉節的幾日是我們伊斯蘭人的節日,是吃、喝的日子。”(達)

  8、感恩:以獻牲的實際行動感謝安拉給人類的一切恩惠。比如:安拉為人類制服一切動物,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享受,這是安拉的恩惠之一。


回族由來

  回族最早的先民是來自中東的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以及元朝時來自答中亞的穆斯林士兵,後來又融入了中國本土的其他民族(主要是漢族,另有傣族、白族、藏族、蒙古族、滿族等)。這些人穆斯林被稱作“回回”,這也是回族名稱的由來。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臺灣省) ...

回族特色服飾:講述六角帽的歷史由來

  相信大家都有見過蘭州拉麵,但是吃過沒吃過我就不敢斷言了。不過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就是在回族文化中男的頭上都會戴一頂白色或花紋奇特的帽子,正確的說是六角帽。小編去過好多家拉麵館吃過都已經見怪不怪了,不知道同學們知道他們帶的帽子的意義嗎?   關於六角帽的來歷:   乾隆八年,地處西北黃土高原的河洲, ...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 ...

星期起源與由來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星期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曆法,按此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這一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巴比倫 ...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傳說--24節氣之雨水

  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 ...

驚蟄的由來--24節氣之驚蟄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 ...

雨水節氣的由來--24節氣之雨水

  雨水到,草木萌動 ---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