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節的風俗特點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主要內容。

  國慶節風俗

  (一)、張燈結綵

  我國每逢國慶佳節,各企事業單位都會掛起燈籠或橫幅,用“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則擺放著標語字樣的盆景和氣球,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二)、國慶長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於1999年修訂釋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週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週”,用放假的形勢,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三)、高速公路免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車已日益普及,人們通常會利用國慶7天長假來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國家自2012年起,國慶期間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車免費通行。2012年國慶節假期免費通行時間為9月30日00∶00至10月7日24∶00

  (四)、國慶閱兵

  我國國慶自開國以來共有14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開國大典的閱兵式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這三次國慶大閱兵,透過國慶閱兵既可慶祝國慶、揚我國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強烈的自豪感。

  (五)、天安門升旗儀式

  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遊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六)、國慶聯歡會

  國慶前後,各企事業單位為了慶祝國慶,弘揚企業文化,都會組織員工開展迎國慶聯歡會,用文藝表演的形式來表達國慶的喜悅。

  國慶節的節日意義

  國家象徵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1、“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2、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3、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主席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4、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主要內容。

  5、國慶閱兵。我國國慶自開國以來共有14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開國大典的閱兵式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這三次國慶大閱兵,透過國慶閱兵既可慶祝國慶、揚我國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了強烈的自豪感。

  6、天安門升旗儀式。每逢國慶,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遊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7、國慶聯歡會。國慶前後,各企事業單位為了慶祝國慶,弘揚企業文化,都會組織員工開展迎國慶聯歡會,用文藝表演的形式來表達國慶的喜悅。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國慶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新中國成立,應當有自己的國慶日,於是就把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日定為了國慶日,國慶節詳細來歷和風俗是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國慶節的來歷

  “國慶”一詞,本義是指在西晉時期開始出現的民族慶典。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在我們的封建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皇帝的登基和生日。因此,在中國古代,皇帝的即位和生日被稱為“國慶”。今天是建國週年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

  2、國慶節的風俗

  張燈結綵:在我們國家,每年的國慶節,企業和企業都會懸掛彩旗,以“歡度國慶”等口號來表達自己的節日;在廣場上,還有一些花盆、氣球之類的標語,充滿了喜慶的氛圍。

  國慶長假: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於1999年修訂釋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把國慶節和臨近的週六、日組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國慶黃金週”,利用假期的形式,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高速公路免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人汽車越來越普遍,人們往往會在國慶七天的假期裡,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風光。所以,從2012年開始,全國高速公路實行了免費通行。

  國慶閱兵:建國後,國慶前後一共舉行了14次國慶,除了1949年國慶閱兵之外,最令我難忘的是1984年、1999年、2009年的三次國慶閱兵,除了慶祝國慶、揚我國威之外,還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讓全國人民感到了強烈的自豪感。

  天安門升旗儀式:每年國慶節,很多人都會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所以,趁著國慶節假期到北京旅遊的人,往往會早早地趕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國旗班士兵們的升旗儀式,以示對國家的無限熱愛。

  國慶節前後,各大企業紛紛組織員工參加國慶聯歡晚會,以慶祝國慶、弘揚企業文化。


立夏的來歷風俗講究 具體解析

  每年一到立夏,氣溫就會上升得非常高,人們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中都會大汗淋漓。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同時民間人們也會有很多的風俗講究,以求好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第九個節氣農忙季節

  芒種夏季中的第三個節氣,氣溫也相對比較高,天氣非常炎熱,特別容易中暑,因此外出的時候要做好防暑措施。同時芒種是收穫的好時候,農民朋友們忙著進行收割農作物,辛苦但是感覺非常值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時候,這太陽剛好到達了黃經75°,時間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5日 ...

冬至的來歷風俗 冬至有什麼禁忌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永定河沿岸民間又把冬至俗稱為“日短”。他們認為,從冬至開始,陽氣四開,又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冬至有3種意義:一是陽極之至;二是陽氣之至;三是日行南至,故謂“冬至”。   從冬至這一天起,到驚蟄節後6天,共有九九 ...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風俗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和風俗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立秋的氣候特點:氣溫逐漸減低、秋老虎;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芒種這天人們要幹什麼

  芒種節氣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兒子叫芒種,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母親老得頭髮都白了 ...

夏至的來歷風俗 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 ...

勞動節的來歷風俗 五一勞動節節日由來

  勞動節的由來   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鬥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