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洗,指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
受洗是一個宗教用詞或信仰用詞,指於有基督信仰的人的一種儀式,其意表明,該人對基督信仰清楚並相信所信的,再則願意從世界裡分別出來。歸入基督。以至認為基督在他裡面,他也在基督裡面。
洗禮有點水禮和浸禮兩種,但關於洗禮的形式常常引來爭議。例如浸信會堅信要使用浸禮,認為所有使用點水禮的教會皆不符合聖經教導。理由是聖經中的“受洗”原意應為“受浸”,而其他教派主張不拘形式,特別是從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分析很可能保羅曾為人受點水禮。而公誼派則不主張任何形式,故不設洗禮。但大多數教派都強調洗禮是作為向基督表決心願意受洗歸主的表示。
受洗意味著該人對基督信仰清楚並相信所信的,再則願意從世界裡分別出來歸入基督,洗禮是信徒與基督同埋葬同復活的一個表記,其內在含義卻非僅限於此。當我們懷著真實的信心受洗時,洗禮就成了我們棄絕罪並且委身於基督的一部分,使我們得到從主耶穌而來湧流不止的豐盛恩惠和生命。洗禮表示我們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並且已經在他復活的生命上與他聯合。正如基督誠然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這些在基督裡存著得救信心的人也必將在受洗後活在新生的樣式中。
信耶穌沒不受洗不是基督徒,信耶穌但沒有受洗,不是一個基督徒,而是一個慕道友。基督徒,是跟隨基督教、天啟宗教以及拿撒勒的耶穌的生平與教誨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教徒的統稱。
耶穌(約公元1年—公元33年)出生於伯利恆(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在三十歲左右時開始傳道,根據《聖經》記載,三十三歲左右時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政時受難、為了全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第三天覆活、並向門徒顯現,四十日後昇天並預言他必要在世界窮盡的審判之日在榮光中降臨,建立榮耀的天國,給「善」帶來最後的勝利。
基督徒不受洗可以得救。那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他沒有受洗得救了。但不是都不要受洗了,有機會受洗而不受洗,是很頑皮的基督徒,應當受洗表示順服上帝。受洗本身不能叫你得救,但是得救的人應當受洗。 ...
真正的基督徒必須受洗,雖然形式上信主,但遲遲沒有受洗,這樣的“信徒”不能算是“真正”的基督徒,充其量是一名教友。因為受洗表明一個基督徒願意與他的救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只有在死的形狀上與基督聯合,才能在復活的形狀上與基督聯合;從而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馬書六章大意)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9~2 ...
受洗,表明的含義是強調與主的聯合,表明與主的同死、同埋與同復活,受洗是基督教的聖禮之一,是主耶穌昇天時留給門徒的吩咐。教會會定期為新信徒施洗。
洗禮可以說是一個喪禮,也可以說是一個生日,更可以說是一個婚禮。改革宗認為洗禮是恩約的印證與記號。舊約以色列民與上帝立約的記號是割禮,但到了新約由洗禮取代了割禮 ...
信而受洗必然得救意思;你可以選擇點水禮。不一定要浸禮。洗禮的重要意義在於願意埋葬老我,得著耶穌基督新的生命,不在乎儀文。耶穌(約公元1年—公元33年)出生於伯利恆(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是基督教核心人物,在三十歲左右時開始傳道,根據《聖經》記載,三十三歲左右時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政時受難、為了全人類的罪被釘 ...
割禮是就是在男子的生殖器上割一刀,受洗是在基督徒眾人的見證下用水沖洗身體。割禮目的就是讓以色列民,將神的應許記在心裡,甘心順服,照著神的旨意去行。受洗目的就是讓人記住,自己在神與人面前所起的誓,從受洗這一刻起接受耶穌基督為自己生命的主和救主,遵行神的旨意,得著神給人的應許。 ...
信耶穌基督並願意讓他成為你的個人救主。受洗,又叫受浸,是信靠主耶穌的人一個莊嚴的宣告,是極其隆重的典禮。耶穌是基督宗教教義的中心人物。
耶穌是基督宗教的創始人。耶穌是西元三十年左右生活於今巴勒斯坦一帶的歷史人物,接受施洗者約翰洗禮並且被羅馬人釘死殉道在十字架上。之後第三天覆活,顯現給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 ...
聖餐禮是主耶穌親自設定的聖禮,主說,不按理吃喝的,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所以,沒有受洗歸於基督名下的人,是不能與主同席的。
基督徒行聖餐裡,就表明心智,等候主的再臨。不按理而行的,是干犯主的身體。
所以,這樣做的人,應當悔改,受洗以後,明確與主的關係,再按主吩咐的行聖餐禮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