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引水節和播種節

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引水節和播種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的文化傳承上有著很多的與眾不同。而在中國人數不多的少數名族中,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是獨特的。那麼,在古今流傳下來的塔吉克族文化裡,他們的農事節日引水節和播種節是怎樣的呢?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吉克族引水節是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塔吉克語稱引水節為“孜瓦爾”。

  破冰引水之前,全村的人都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一是各種砸冰的工具;二是先要到主要河道的冰面上撒些黑土,以利於冰層表面吸熱,加快冰層的融化;三是要烤制三塊節日用的大饢,一個留在家裡,兩個帶到引水工地食用。

  節日當天,大家騎上馬,帶上工具和饢,由穆拉甫(負責水的頭人)帶到引水點。接著便開始熱火朝天的破冰引水和整修水渠的勞動。在勞動中,大家懷著節日的心情和為奪取豐收的信心,爭先恐後,搶著乾重活。當水引入渠道後,人們歡呼雀躍,祝賀引水成功,並聚集在渠邊,開始共食帶來的節日大烤饢,大家有說有笑,孩子們則互相撩水嬉鬧,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食畢,大家還要坐在一起進行祈禱,祈求豐富的水源,避免災害,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最後,大家還要舉行賽馬、叼羊等娛樂活動,慶賀節日,慶賀引水成功,全村人沉浸在歡樂的節日之中。

  這一節日與帕米爾高原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高原上氣候寒冷,冬季河流、山水冰結,春季如不破冰引水,人們便無法開耕播種。

  節日過後,第二天人們便開犁播種,集中精力開始一年一度的春耕生產,進入春耕的大忙季節。

  引水節過後,第二天就開始播種節,又叫耕種節。當引水入灌溉耕地之後,便開始耕地播種,這時要舉行“哈莫孜瓦斯特”儀式。

  據說,這種人撒種,可以獲得豐收,所以大家請他撒下第一粒種子,以求吉利。被推舉者喜笑顏開,口中唸唸有詞,拎著種子一把把地向田間早已等待在那裡的人群身上撒去,大家拽著衣襟,笑聲陣陣,往種子撒落處簇擁著,以此表示對春耕播種的祝賀。

  撒完種子,由一人牽著一頭膘肥體壯的耕牛到地裡象徵性地犁幾下,並撒幾把麥種表示開播。然後給耕牛喂些形如犁鏵、犁套之類的麵食,表示對耕牛的慰勞。幹完地裡的活,大家互相拜節。節日期間,整個村子都充滿相互合作的融洽氣氛。

  據說在舊社會的播種節,那些生活貧困、缺乏種籽的人們要全家出動去接種籽以解燃眉之急,現在的撒種與接種不過是一種儀式而已。塔吉克人的播種節還有向客人潑水的禮俗,這一天塔吉克人家中若來客人,臨別時,早已端著一盆水等候在門外的婦女待客人一出來就向他身上潑水,表示敬意。

  引水節和播種節雖然和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和當地的自然條件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在這種自然條件下,開春破冰引水、播種僅靠一兩戶人家是難以完成的,需動員和組織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團結互助。

  播種節的形成和發展以塔吉克族人民互助淳樸的情感把大家連在一起,“助人為榮,損人為恥”的風尚對構建和諧社會仍具有現實意義。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獨具特色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節和播種節

  在新疆有很多的傳統民間特色,他們也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在新疆的塔吉克名字引水節和播種節是他們的傳統農事節日,而這個節日也是他們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本期的新疆文化就為您帶來塔吉克族引水節和播種節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引水節和播種節是塔吉克族的古老的傳統節日,塔吉克族沒有文字,所以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記載。據塔吉克老人講,多少世紀以來,塔吉克人一直過這個節日。這兩個節日和塔吉克族從事農業的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644年,唐玄奘從印度求法取經回國時路過朅盤陀(今塔什庫爾幹)。在《大唐西域記校注》中,玄奘說這裡莊稼長得少,其中豆類和麥類最多。

  這說明塔吉克人從事農業的歷史至少已有1300多年。關於塔吉克人挖渠引水在歷史上也有記載。在塔什庫爾幹河上游有一條古渠的遺址,被稱為“帕爾哈德—西琳渠遺址”,這個渠名雖然從傳說中來,但在《洛陽伽藍記》中得到證實:“朅盤陀人決水以種,聞中國田待雨而種,笑曰:天何由可供水也?”這說明塔吉克人很早就開始挖渠引水,灌溉農田。

  引水節、播種節和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和這裡的自然條件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氣候寒冷,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在這種自然條件下,開春破冰引水、播種,僅靠一、兩戶個體是難以完成的,須動員和組織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團結互助把水引來。把水引來後,第二天便開犁播種,並對缺少種子的人進行幫助,其目的是把大家組織起來搞好春耕生產,對困難戶進行幫助,並舉行一些儀式,乞求吉祥和豐收,使全村的人都有飯吃,這便成了引水節和播種節的來歷。

  塔吉克族的引水節和播種節是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日期不固定,一般在春分後的一週內,由村裡的老人根據氣候的變化來定。這兩個節日是連在一起的,第一天過引水節,第二天就過播種節。“引水節”塔吉克語稱“祖吾爾”節,意為“引水”。“播種節”塔吉克語稱“鐵合木祖瓦斯提”節,意為“播種或是開始播種”。

  在節日的前夕,要做準備工作,一是組織一些勞力,到山上鑿開冰塊,並在冰面上灑些泥土,加速冰雪的融化;二是每家每戶要打三個大饢,一個留在家裡,兩個帶到工地;三是準備好鐵鍬和十字鎬等勞動工具。

  引水節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在“米拉甫”(水官)的帶領下,(“米拉甫”是村裡推舉的,一般是德高望重、有農事經驗的老農民,節日的一切活動,都由他來安排。),騎上馬帶上勞動工具一起出動,無償地到上山引水去,從山上到農田的渠邊,清理積雪和淤泥,疏通渠道,團結互助把水引下來,這樣大家都可以受益。把水引來後,大家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人們圍坐在一起,開始向一塊攏來,婦女們拿出餐單鋪在地上,拿出直徑足有50多釐米的節日大饢,用小刀橫豎切成很小的塊,放在盤子裡,然後端著盤子送到每一位勞動者面前,人們邊吃饢,邊談笑風生,愉快地回憶著一天的勞動成果。

  年輕的小子和姑娘在渠邊相互撩水嬉鬧,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在這一天人們還要共同進行祈禱,祈求風調雨順,民和年豐。接著,小夥子吹響了鷹笛,婦女們也敲響了手鼓,男人們率先跳起了鷹舞,歌聲隨之而起,慶祝引水成功。從山上騎馬回來的小夥子放下手中工具,又開始了賽馬、叼羊,真熱鬧,這裡一下子沸騰了,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第二天便開犁播種,塔吉克族農民開始過播種節,也是正式開犁的第一天。節日的早上,每一家都要烤大饢,要做一種叫“代利亞”的飯,這個飯是用大麥或是青稞為原料,將其碾碎,成粒狀,並加入適量的幹乳酪和鹽,加水煮成粥。人們相互拜節,吃“代利亞”飯,預祝豐收。

  當男客人出門時,還要進行潑水娛樂,潑水時只有女人給男人潑水,而男人不能給女人潑水。當男客人出門時,婦女們將早已準備好的水桶、臉盆裡盛滿了水,有的站在門口等候,有的站在房頂上“嚴陣以待”,富有經驗的客人早已做好了準備,迎接“喜雨”的來臨。他們出門時雙手抱著頭,以百米的速度往外衝刺,嘴裡還大喊大叫,為自己壯膽,但還是躲不過地面上的和房頂上的雙重夾擊,跑的慢的客人,有的婦女還端著臉盆或水桶追過來灑在客人的身上。

七夕節和情人節一樣嗎 七夕是什麼節日啊

  七夕節和情人節一樣嗎

  七夕節和情人節不一樣。二者雖同為情人節,但時間是不同的,二月十四日情人節為西方的節日,因此是按照公曆時期來過的。而七夕情人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按照農曆來過的,為農曆的七月初七。西方的情人節自然是按照西方的習俗來過的,紅酒、玫瑰花、巧克力,具有西方的浪漫七夕。而中國的情人節是按照中國的傳統來過的,穿針引線、拜織女、吃巧果等。

  不過談起七夕節和情人節一樣嗎,二者也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那就是都是情侶們表達愛意的節日。一起度過浪漫的一天,並且互送禮物。想讓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禮物是不能缺少的。

  七夕節和情人節有什麼不同

  1、受眾不同。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只在國內慶祝,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情人節是西方國家的節日,起源於基督教,本來只在歐美各國慶祝,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情侶們共同慶祝的日子。

  2、時間不同

  七夕節按陰曆計算,在每年陰曆的七月初七。

  情人節按公曆計算,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

  3、來源不同。

  七夕節源自牛郎織女的故事:織女討厭天宮枯燥的生活,私下凡間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日子。此事惹怒了天帝,他捉回織女,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見面。

  二人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在那一天,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而見面的七月七日,也就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情人節源自瓦倫丁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

  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七夕是什麼節日啊

  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節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會等。農曆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盤古王節(七月節)以及耕牛生日等節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名稱,這麼多的不同過節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澱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縱觀“七夕”在我國的發展史,凡是動亂時期它是最容易被人們淡化的,凡是安定時期又是最讓人掛牽的。現在又到了一個重新掛牽“七夕”的時期 了。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節的起源可以說比較雜亂,但普遍認為最早是來自於漢代的《西京雜記》,因為其中有相關的句子記載,如 “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而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但是根據民間神話故事來追溯,那麼又可以到數千年前,紡織業的興盛與發展,但不管起源如何,七夕節仍是我國最著名的傳統節日之一。


七夕情人是一個節日嗎 七夕情人一樣嗎

  七夕節和情人節是一個節日嗎   七夕節和情人節不是一個節日。七夕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   七夕節和情人節一樣嗎   二者其實同為情人節,不過時間是不同的, ...

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阿露窩羅

  阿昌族文化包羅永珍,在中國民族文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原始古樸的阿昌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就是阿露窩羅節,阿露窩羅節神秘奇特,不僅是大型的娛樂活動,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阿露窩羅節吧。   阿昌族民族傳統節日,叫“阿露窩羅節”。它由窩羅節和阿露節,合併而來。 ...

布林津錫伯族—西遷抹黑

  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 在1 6 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 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18 世紀中葉,清朝政府從盛京(瀋陽)等地徵調 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 人 ,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 。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 ...

冬至寒衣是一樣的嗎 寒衣冬至的區別

  冬至和寒衣節是一樣的嗎 寒衣節和冬至節的區別   冬至和寒衣節不一樣,寒衣節也不是冬至。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一般當天都會早點回家,因為天黑得早,陰極之至,故有鬼節之說。   但實際上,根據清代顧祿在 ...

七夕是情人嗎 七夕情人有什麼區別

  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據古代人過七夕節的習俗來看,七夕節並不是是情人節,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容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   根據古代文史記載,七夕主要是乞巧、許願的節日,相當於 ...

女生女王的區別 女神女王到底有什麼不同

  女生節和女王節的區別 女神節和女王節到底有什麼不同   女生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源於山東大學,是一個關愛高校女生、展現高校女生風采的節日,也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高校女生不願稱自己為婦女,又不想放棄女性的節日特權,不知何人提議,從此以後就有了女生節。女生節在高校中十分流行,既非“土節”,又非“洋節”, ...

女生女神區別 女生是女神

  女生節和女神節區別 女生節是女神節嗎   女生節和女神節其實都和婦女節有些關係,婦女一詞雖然指的是成年女性,但是很多人都把婦女和已婚女性劃等號,因此很多女生都不會願意稱自己為婦女,也不願意過婦女節,但是又不想放棄這一個節日的特權,因此有了女生節、女神節。   女神節   不知是男生恭維還是女生進一步自我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