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壯族——農具節

壯族——農具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 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壯族“七月香”戲水節

  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在粵、湘、桂三省(區)交界處,有壯族人口近5萬。這裡的壯族人節日很多,“七月香”戲水節便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舉行,已流傳上千年。

  戲水節這天,壯家人不請客也不務農事,而是要下吉水河戲水、沐浴。傳說此日天上銀河水與吉水河水匯流,河裡流的都是聖水。人沐浴後可消炎、除毒、驅邪、潤膚,益壽延年。

  七月初七這天,天空晴朗,綠水清澈。吉水河兩岸山歌嘹亮,鑼鼓喧天,萬眾歡呼,山鳴谷應。上午9時,隨著粗獷的牛角號聲響起,身著法衣、手持法器的壯家師公帶著40名壯家法徒,從戲水場石墩處魚貫而出。至主祭臺,一番焚香燃燭,祈禱河水潔淨,人民平安吉祥、幸福安康。祭祀剛落,竹排上的姑娘與小夥開始對唱,傳情達意;而在水上舞臺,近百名壯家姑娘穿著節日盛裝踏歌起舞,豔如一縷紅霞。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遊客與美麗的壯家姑娘、健壯的壯族小夥歡聚一堂,戲水對歌。

  隨著隆隆的禮炮聲,吉水河兩岸歡騰起來。河岸的拱橋上,美麗的壯族姑娘把繡球拋向河心,數十個壯家小夥子從四周奮力向河中心的繡球游去,都想最先把繡球搶到手。搶畢繡球,載著壯家少女的10多張竹排溯江而上,穿過上吉橋前往戲水區。一路上,竹排裡鑼鼓喧天,兩岸男女山歌對唱,此起彼伏。

  到達戲水區,水上舞臺的壯家儺神高舉各色旗幡,伴隨著咚咚鼓聲隆重出場,眾儺神跳起原始粗獷的壯家儺神舞。壯家“七仙女”翩然降臨,“山姑戲水”、“耍水歌舞”……情意濃濃的山歌,壯家姑娘優美的舞姿,陶醉了兩岸遊客。手捧聖水的“七仙女”走入吉水河,將寓意喜慶幸福的聖水倒入河中。聖水匯入吉水河,潑在戲水的遊人身上,帶去吉祥快樂的美好祝願。

  戲水節期間,舉行山歌對唱活動,是壯族最具特色的風俗之一,電影《劉三姐》就是反映壯族對歌的代表作。壯族民間以對歌鬥歌作樂,相互傾訴內心情懷。內容多為以物託情、以物覓情、猜謎、談情說愛等。對歌時先以全過山調高喊“吆得”後,接之用旋律簡樸、歌聲清脆流暢的快調唱之。賽歌時,男女歌手各為一方,用旋律優美、節奏自由的慢調對唱。男女雙方均有出口成歌的“歌師”、“歌嬌”作參謀,以便唱勝對方。開場規定由男方邀請女方開唱,對歌結束前,對方以歌道謝。若是相約再唱,最後齊唱“還有好多唱有了,約定明晚再來開”。

  戲水節的對歌鬥歌在吉水河邊進行。兩岸人們特別是青年男女,用自己的歌聲,唱出自己的心聲。對歌會上人們以水傳情,戲水狂歡;以歌會友,高潮迭起。醉人的歡笑,無窮的快樂,構成一幅萬人狂歡、萬民同樂的河心戲水圖。壯族的“七月香”戲水節充滿了情趣和浪漫色彩。

  連山縣民俗學者陸上來說,壯族“七月香”戲水節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是根據漢族“七夕”中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演變而來。與傳統的悽美傳說不同,連山縣的“版本”更寄託了壯家兒女祈求幸福美滿生活的憧憬。

壯族的戲水節

  農曆七月初七,壯族稱乞巧節,但民間俗稱“七月香”。傳說每逢七月初七當日,天上的“七仙女”姐妹都在銀河裡沐浴嬉戲,午時前後,銀河水與人間溪河水匯流,於是這天壯鄉河裡的水會變得特別清涼、乾淨,即時飲用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人們休浴後,有消災、除毒、驅邪、潤膚、少生疾病、延年益壽等好處。因此,每逢此節,壯家人概不請客加菜,也不務農事,而是集聚到河裡洗頭、休浴、耍水、嬉戲,祈求健康長壽、平安吉祥。壯族姑娘更是要入河休浴,因為據說洗浴“仙水”後,姑娘心身清香,體態健美。另有裝“仙水”釀醋的習俗。據說這天從河裡取水釀酒制醋,酒香溢遠,醋香耐放,且經久不壞,故壯家人又稱七月香、為“長久節”。節日期間各村寨還舉行遊泳、潛水等比賽活動。

  “七月香”戲水節盛行於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該縣曾在七月初七舉辦了過壯家戲水節暨民族民間藝術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遊客與美麗的壯家姑娘、健壯的壯族小夥歡聚一堂,戲水對歌。濃郁的壯家風情舞、歡快的壯歌聲溢滿了吉田鎮吉水河兩岸。隨著一連串“隆隆”的禮炮開幕聲,吉水河的兩岸頓時歡騰起來。連山縣城凱旋門廣場河段的拱橋上,美麗的壯族姑娘把繡球拋向河心,數十個壯家小夥子從四周向河中心的繡球游去。大家奮力爭先,都想把姑娘丟擲的含情繡球搶到手。繡球搶畢,載著壯家少女的10多張竹排溯江而上穿過上吉橋前往戲水區。一路上,竹排裡鑼鼓喧天,兩岸男女山歌對唱,此起彼伏。到達戲水區,水上舞臺的壯家儺神高舉各色旗幡伴隨著“咚咚”鼓聲隆重出場,眾儺神跳起原始粗獷的壯家儺神舞。壯家“七仙女”翩然降臨,“山姑戲水”、“耍水歌舞”……情意濃濃的山歌,壯家姑娘優美的舞姿陶醉了八方遊客。戲水節期間,還舉行了山歌對唱,師公作法敬神表演等充滿民俗風情的活動 。


黑衣壯族 情定“風流

  每年農曆正月初十,是黑衣壯“風流節”,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來到百年老樹下或大草坪上相會,紅美帶是黑衣壯族青年男女重要的定情物和吉祥物,把寫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紅美帶拋入大簸箕中,經攪和後各人自己抽出一個,得出的紅美帶上寫有的名字就是你的夢中情人。青年男女透過“紅線傳情”對唱情歌、互贈信物而情定終身。歌聲裡寄寓了 ...

廣西壯族螞拐

  壯族傳說認為掌管風雨的是青蛙女神,並把青蛙稱為螞拐。紅水河沿岸壯族村寨透過祭祀螞拐,祈求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四季人畜興旺。螞拐節一般從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結束,主要內容有找螞拐、祭螞拐、孝螞拐和葬螞拐等。         壯族螞拐節      壯族螞拐節 ...

少數民族服飾“鬥秀”雲南廣南壯族傳統花街(圖)

     花街節開幕式民族舞蹈 任東 攝      開幕式民族舞蹈 任東 攝   中新網文山4月22日電 第五屆雲南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節暨壯族花街節22日晚在雲南廣南縣城開幕。壯族傳統的花街節系列活動也隨之展開。   據悉,此次活動時間從4月22日至5月1日,主會場設在廣南縣城,分會場設在享有“世外桃源”美譽的 ...

“賽歌擇婿”:壯族盛大的“歌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一個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他們的主要聚居地。此外,廣東、貴州、雲南、湖南等省也有分佈。   壯族聚居區地處嶺南西部,地形奇特,山青水秀,自然景觀十分美麗。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熱帶、亞熱帶作物。農產品有水稻、玉米、薯類等。三七、蛤蚧和茴油, ...

“男人”——演繹傣族、壯族的民俗傳奇

  “男人節”——演繹傣族、壯族的民俗傳奇   地處中越邊境線上的者米鄉是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一個偏遠山鄉,這裡居住著傣族、壯族、拉祜族等6個少數民族。每年的農曆二月初,者米鄉的傣族、壯族同胞都要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男人節”。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為抵禦外來侵擾、保衛家園,男人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拿 ...

壯族牛魂

  敬牛、愛牛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都有過“牛魂節”的習俗。   相傳,牛魂節來源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因人間大地光禿,寸草皆無、塵土飛揚,牛王奉天帝的旨意,下到人間來播種百草。牛王腦瓜笨,天帝命它三步撤一把草,它誤記為一步撤三把草,結果雜草遍及大地。後來天帝罰它將功補過,不許再上天庭,在人間永遠 ...

壯族——三月三歌

  壯族的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遊樂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