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外國人眼中的中秋節

外國人眼中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在中國的外國人又是如何感受中秋文化的呢?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也是日本和韓國的傳統節日。來南通參加第九屆亞洲藝術節的日本國際珠算普及基金會理事長原田佑介告訴小編,在日本,人們把中秋節叫做“芋明月”。這一天裡,日本人也會像中國一樣賞月,日語稱“月見”。日本人在芋明月會把芒草、胡枝子、黃花龍芽等秋草插到瓶子裡。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人不吃月餅而吃一種糯米糰子。

  這位日本人同時又說,這些年來,一些日本年輕人現在已經不用傳統的方式過芋明月了,那天很多單位會放假,年輕人會休息在家,或者出去購物。

  韓國金堤市第一學院院長金有根對小編說,韓國稱中秋節為“秋夕”,這是全年中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韓國人會去祖墳祭祀逝去的長輩,趕回老家探親。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也會吃一種類似月餅的糕點。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韓國男女老少都還堅持過秋夕。在這一天裡,韓國會放假,各大商場也會有打折促銷的活動。韓國人會乘節日打折的機會購買很多禮物互贈親朋好友。

  當問及他們對中國中秋節的瞭解時,一些受訪的日本人和韓國人表示,不太清楚具體的表現形式,但他們感受到了中國人對中秋節的重視,特別是吃月餅和賞月讓他們覺得很新奇。

  另悉,中國的“中秋節”還受到了別的周邊國家的追捧。20多名俄羅斯旅客從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入境,來過“中秋節”。該團領隊、來自俄羅斯烏蘭烏德市的娜塔莎說,他們此次是自發組織來華的,入境後將直接前往中國首都北京,在那裡親身體驗中國人吃月餅、賞月亮的 “中秋節”。

外國人眼中中國特有的禮節

  在外國人的眼中,中國人的禮節與他們的禮儀習慣有很大不同,有時甚至令人費解的。他們認為:中國式的禮節禮貌,有它自己的嚴格規則,要更好的瞭解中國,更好的和中國人交流,下面的這些概念就不該忽視:  面子羞恥這個概念,通常被表達為“面子”。在中文中大致的含義是“地位”或者“自尊”,這和外國人的觀念並不相同。在中國,最糟糕的事莫過於失了面子。所以,千萬不要對一個人進行侮辱、羞辱或者對其大吼,讓其尷尬等。因為這樣會讓一箇中國人感覺到失了面子。千萬不要證明某人錯了,或者在公共場合對其吼叫。為了能有效的傳達意見而不讓中國人丟了面子,任何的批評都應該私下傳遞,而且方式要巧妙而謹慎。否則,你將事與願違。關係縱貫中國的歷史,一個維繫社會的基本粘合劑就是關係這個概念,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對中國人來說,有良好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他們往往將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看成是一個人能力和影響力的象徵。一個毫無關係的人將會被輕視,而且最多隻能算半個中國人。客氣客氣並不只是包含考慮周詳、禮貌文雅和舉止端詳,還表現在謙遜和謹慎。對自己或者自己的圈內人表達的傲慢或者自誇都是不禮貌的。表達的時候,通常要以否定的形式,比如“不要客氣”,意思是說“你不必對我這麼關心、禮貌”或“不用謝”。此外,中國人很少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喜歡用側敲旁擊的方式。從不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的情緒或者感覺。儘管在西方握手的見面禮非常普遍,但在中國這樣做的人還不是很多,更不用說見面和道別時的擁抱和親吻了。因此,即使你是出於好意,在公共場合也不要表現的太自由自在。同樣,在政治話題上保持相對慎重也是明智的。不要太特立獨行,否則你將會是不受歡迎的。總之,入鄉隨俗,但外國友人也不必對這些文化障礙擔心,因為大多數中國人都是好客和和藹的,他們不會介意你的不熟悉。

向外國人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曆即陰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年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


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 ...

中秋節的傳說---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並搗制長生不老藥。 ...

中秋節的傳說---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 ...

中秋節的傳說---玄宗漫遊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遊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 ...

中秋節習俗---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 ...

中秋節習俗---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 ...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