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月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習俗---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隨著歷史的發展,對日月的隨意性跪拜演變為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和程式的制度化祭祀。對此較為詳細的記載出現於周朝。

  《國語。周語上》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神明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這段文字本沒有明確是在秋季祭月。但一般認為“朝日”就是春分的早晨祭月,“夕月”就是秋分的傍晚祭月。

  三國時代的韋昭註釋上文中的“朝日夕月”說,春分拜日在東門以外,這時由於在東門可以禮迎日出;月亮從西方升起,所以秋分在西門外拜月。

  唐朝的孔穎達解釋說:“亦順天時也。為朝,謂天子春分之日,朝日於東門之外;為夕,謂天子秋分之夕,祀月於西門之外也。日是陽,故朝旦用事;月為陰,故夕晚用事也。朝禮有東西之異,是放法於日月之始。”意思是在東方祭日和在西方祭月是仿照日出和月出的方位來定的,也明確夕月是在秋分進行。

  東漢鄭玄註釋說:“天子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春分、秋分是晝夜平分的日子,古人認為這時祭祀日月有特別的意義,確實在這兩天分頭舉行祭祀日月的隆重場合。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待到宋時,才正式定為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並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


中秋節少數民族的祭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 ...

老北京中秋節習俗:主食吃團圓餅 男人不能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張中江) 9月12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不能參加。   中秋節來歷:團圓節日,男不拜月   崔岱遠介紹說,中秋首先是個團圓 ...

紹興中秋節吃什麼 紹興中秋傳統習俗

  中秋最主要的主角就是月亮,古人因對月亮的崇拜之情,常會有拜月的習俗,而中秋這一天正是月亮一年中最圓的時候,因此也是祭祀拜月最主要的日子。人們透過月餅、賞月等習俗來突出團圓的美好願望。而在中國紹興中秋節吃什麼呢?紹興中秋傳統拜月習俗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紹興中秋節吃什麼 ...

“秋暮夕”各地中秋節習俗大盤點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 ...

"男不圓 女不祭灶"各地中秋節習俗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 ...

“男不圓 女不祭灶” 各地中秋節習俗大盤點

  “男不圓月 女不祭灶” 各地中秋節習俗大盤點 http://www.tech-food.com 2010-8-13 中國食品科技網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 ...

中秋節娘”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大(春節、端陽節、中秋節)之一,除了吃月餅,還有一箇中秋節拜“月娘”的習俗。在鄂西北十堰山區,有這樣幾種拜“月娘”習俗:   慶團圓:就是中秋節這天晚飯後不久,圓月初升,婦女們設桌於門前或大埕中,有聯戶合拜的,有自家自拜的。她們用紅紙剪出各式各樣吉祥圖案,一一貼在糕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