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1、送窮。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2、開市。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3、大掃除。“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4、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年初七習俗和禁忌

  1、年初七習俗:

  ⑴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⑵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⑶戴人勝、贈花勝

  人日節時,中國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⑷出遊、登高看晴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唐朝之後,“人日”開始變得重要起來。古時,每至人日,皇帝便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據說,如果當日晴空萬里,就代表今年國家風調雨順,是大吉之兆。

  ⑸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⑹吃麵條

  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⑺送火神

  在山東部分地區,有送火把的習俗,用作物秸稈綁紮的火把,在自家門前點燃,一直送到村外,意為驅除火災,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無事,不著火災。

  ⑻拆天地棚子

  山東莒縣一帶,正月初七俗稱“人七日”,有“拆天地棚子”之年俗。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開大門,並將除夕入夜時放置的”攔門棒“(一根適當粗細,比大門口稍寬些的木棒,放置在大門口裡側的地上,傳說用於攔截不祥類靈物。這裡順便提醒,外地人去莒縣過年,特別在晚間進門要注意抬腳,防止絆腳喲!)撤走,在門口點一把豆秸,並將家裡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一種用紙做的牌位籤,插在用一塊麵食做的底座上,天地三界神牌位用黃色紙做,一般用毛筆寫”天地三界神之位“,灶君神牌位用紅色春聯紙做,寫”灶君神位“)請下來,一起點燃燒了,同時放鞭炮,放完鞭炮後從大門處開始,從外向裡把家裡院子掃一遍,整個“拆天地棚子”的過程就完成了。從此開始,請來過年的神都返回自處,過年環節即結束,各家恢復平常日狀態,可以洗衣、從事各種事宜。

  ⑼人口饃

  在晉東南地區(山西晉城一帶),人們會蒸特殊的饅頭(個數比家裡人口多一個)。饅頭中間加入制錢,據說吃到帶制錢的饅頭一年中會有好運。

  ⑽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2、年初七禁忌:

  ⑴不能訓子

  由於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所以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在古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到了現在,家長則不能在今日訓斥孩子,所以熊孩子們,這一天你們可以放肆的蹦蹦跳跳了。

  ⑵避免外出遠行

  傳說裡若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又稱“七煞日”,諸事情不宜,尤其應避免外出遠行。

  ⑶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

  ⑷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3、年初七的注意事項:

  ⑴初七占人,人勝節。由初一到初六分別是雞、狗、豬、羊、牛、馬的生日,說明人對大自然的尊重以求和諧,但是“馬行千里,無人不能自往”。

  ⑵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⑶這一天,當年滿16歲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頭出現“雞不啼,狗不咬,十八歲的大姑娘滿街跑”的亮麗景觀。各處廟會也在這一天掀起客流高潮。遊人明顯比初一到初五多。

  ⑷人們將彩紙剪成花或人的形狀,或戴在頭上或貼在屏風、大門之上,以此象徵新一年人丁興旺。

過年除夕習俗和禁忌

  1、除夕的習俗:

  (1)燃爆竹。

  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燃爆竹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可以營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2)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此外,在漢族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3)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祭祖是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數人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4)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

  吃年夜飯,是除夕夜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年年有餘”。

  (5)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2、除夕的禁忌:

  (1)福字不能倒貼,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2)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麼,務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以趨利避害。

  (3)忌倒汙水、倒垃圾、丟棄雜物、掃地、灑水、隨地便溺。據說這樣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就會降禍於人。

  (4)不論是否守歲,屋裡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5)記得要在年前還清債務,如果已欠過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

  (6)忌說不吉利的字眼。

  (7)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


清明代表什麼節日?清明節有什麼習俗禁忌

   清明代表什麼節日   清明節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祭祀日,在這一天人們對已經去世的人們進行祭拜,也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這是對死者的一種懷念的儀式。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現在流傳的節日中,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也是唯一演變成節日的節氣,並由此產生出許多習俗。 ...

各個民族林卡節習俗飲食禁忌

  西藏農村過林卡節   歡歌跳舞,暢飲青稞酒,騎馬射箭擲骰子,是過去西藏農村過節日最典型的寫照。但今年日喀則地區傳統的“林卡(郊外遊玩)節”,呈現的已不僅僅是這些傳統的場面。   每年6月1日起的第一週,是日喀則地區的公共假期。城鄉家庭幾乎傾巢而出,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到草木蔥蘢、陽光明媚的園林或郊野遊玩,俗 ...

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禁忌

  中元節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2、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 ...

正月初四的風俗禁忌,大年初四的習俗禁忌

  大年初四的習俗1迎灶神2接五路3羊日4吃折籮5祭灶神大年初四的禁忌1忌出遠門2忌摔東西3忌吵架大年初四的習俗1、迎灶神、接火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從月朔到初四,商 ...

大年初五的風俗禁忌是什麼

  1、吃餃子。與大年初一一樣,初五也要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這樣捏住了小人的嘴巴,避免流言蜚語四起。我們這邊說是“吃花疙瘩”,因為在餃子裡面可以包些花生、蜜棗、硬幣,寓意將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家庭興旺發大財。   2、放鞭炮。初五這天,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放 ...

大年初五的風俗禁忌

  1、吃餃子。與大年初一一樣,初五也要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這樣捏住了小人的嘴巴,避免流言蜚語四起。我們這邊說是“吃花疙瘩”,因為在餃子裡面可以包些花生、蜜棗、硬幣,寓意將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家庭興旺發大財。   2、放鞭炮。初五這天,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放 ...

初五禁忌有哪些 大年初五的風俗禁忌

  1、吃餃子。與大年初一一樣,初五也要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這樣捏住了小人的嘴巴,避免流言蜚語四起。我們這邊說是“吃花疙瘩”,因為在餃子裡面可以包些花生、蜜棗、硬幣,寓意將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家庭興旺發大財。   2、放鞭炮。初五這天,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