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車到大連港碼頭,車上客滾船,連人帶車坐船到煙臺,直線距離一百多公里;
2、開車走陸路,要走營口、錦州、葫蘆島、秦皇島等繞渤海灣走,路程比坐船要遠很多。
1、開車到大連港碼頭,車上客滾船,連人帶車坐船到煙臺,直線距離一百多公里;
2、開車走陸路,要走營口、錦州、葫蘆島、秦皇島等繞渤海灣走,路程比坐船要遠很多。
1、開車到大連港碼頭,車上客滾船,連人帶車坐船到煙臺,直線距離一百多公里;
2、開車走陸路,要走營口、錦州、葫蘆島、秦皇島等繞渤海灣走,路程比坐船要遠很多。
我問三個小學生:“八仙從哪裡過海?”一個答:“從天上。”一個答:“從地上。”另一個答:“從船上。”我笑了:“讓你們的媽媽,帶你們去蓬萊閣吧。”
幾天以後,單位組織山東半島遊,三個小學生都跟媽媽去了。在蓬萊閣八仙祠裡,一見八仙的塑像,他們就瞪大了眼睛。原來,八仙是從這裡過的海呀!接著,導遊介紹,這個叫鐵柺李,那個叫漢鍾離,這個叫呂洞賓,那個叫張果老。那個、那個、那個呢?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啊!過海的八仙,全到齊了。
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八仙們過海的神通。鐵柺李乘著葫蘆,漢鍾離坐著蒲扇,何仙姑腳踩荷花,張果老倒騎毛驢,藍采和攀住花籃,曹國舅足踏巧板,呂洞賓長劍劈浪,韓湘子仙笛分水。好瀟灑,好神氣!
三個小學生從人縫中鑽到我身邊,一個問:“八仙為什麼要從這裡過海?”我答:“因為這裡是仙山。”又一個問:“他們過海去幹什麼?”我又答:“尋找救世濟民的寶藥。”再一個問:“後來八仙住在哪裡?”我再答:“住在蓬萊閣唄,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回答雖然非常乾脆,但我心裡沒底。不知道這樣簡單的答案,會不會誤人子弟。
蓬萊之所以被稱為仙山,據傳與秦始皇有關。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來到成山。那一天,他站在海邊,興致勃勃地極目眺望,忽然發現波浪中有一片紅色。便問身邊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答:“是仙島。”始皇又問:“叫什麼名字?”方士倉促之間,見水中海草隨波飄搖,遂靈機一動,用草名答道:“那叫蓬萊。”蓬萊因此得名,仙島從此傳開。
八仙過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但他們為什麼要過海?過海之後去幹什麼?無論史籍還是民間,都有很多傳說。第一種說法,為救瘟疫所害的蒼生百姓,八仙要過海採藥;第二種說法,東海龍王及其兒子興風作浪,八仙欲過海懲惡揚善;第三種說法,八個人閒來無事,想到海上游玩;第四種說法,沙門島監獄因人滿為患而投海殺人,八個人渡海逃了出來,遂成八仙。當然,人們更為相信前兩種說法。既然是仙,就得勤政愛民,替天行道。要不老百姓怎麼會津津樂道,傳世紀念。
我倒覺得,八仙之所以從蓬萊過海,很可能與歷史上蓬萊的對外開放有關。古代的中國,也曾多次提倡對外開放。而蓬萊古港,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蓬萊古稱登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有了船運港口。到了唐代,隨著中外貿易的大幅增長,登州古港與揚州、明州(寧波)、泉州三港,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通商口岸”。或許,是八仙的神通,激發了蓬萊人的膽識;或許,是蓬萊人的成功,吸引了八仙的目光。於是,八仙與蓬萊,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裡邊,自然也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功勞。喜歡旅遊的人都知道,中國有舉世聞名的“四大名樓”。一是湖南嶽陽的岳陽樓,范仲淹在這裡喊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崔顥在這裡吟出了“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一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王勃在這裡揮就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再一個就是山東蓬萊的“蓬萊閣”,臧克家在這裡題下了“神仙夢幻,空餘史蹟斑斑;海市蜃樓,現實活鮮,今朝勝往昔兩千年”。
為了留住八仙,蓬萊人不僅在蓬萊閣上立了八仙祠,而且還在周圍建了八仙坊、八仙壁、仙人橋、仙源樓、會仙閣、拜仙壇、八仙大型群雕和八仙過海處等旅遊景點。讓你一進蓬萊,就與八仙為伴。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蓬萊閣上的開懷大笑。導遊說,要想將來成仙,就得在邁出蓬萊閣大門時排成單行隊,後邊的人搭住前邊人的肩,然後大家邊走邊笑,大笑三聲。那一刻,幾十個人前仰後合,歡聲一片。不僅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而且留下了共樂的照片。我相信那三個小學生,從此以後,也會永遠記住蓬萊,記住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