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時調: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2、天津快板: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餘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
3、京東大鼓: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臺、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臺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后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樑畫棟、典雅樸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緻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說起天津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狗不理包子,雖然它的名氣十分的大,但現實卻不是很好吃,很多遊客吃過後都對其十分的失望。那麼天津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什麼呢?本期的天津小吃,為你解析。
1、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現在算是全國各地都有的早點了,然而最正宗的還是要看天津。很多地方的煎餅用的是白麵,而正宗的煎餅果子的面應該是綠豆麵。我在西安見過的煎餅果子攤的時候拿出一團面開始攤,正經的應該是麵糊,製作之前先熬骨湯,然後用綠豆麵、黃豆麵等這種面混治成麵糊。而綠豆本身就具有的豆香+骨湯的香味才是煎餅果子好味的真正來源。至於究竟都有什麼面,以及比例各個小攤不同,也是人家的秘方,好吃不好吃就在這裡了。
2、耳朵眼炸糕
天津衛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比較知名,提到天津大多數人都知道,然而還有一絕耳朵眼炸糕少為人知。然而實際上,狗不理包子天津人本地人很少會去吃,麻花也僅是偶爾當作零食,炸糕才是日常經常會吃的小事。
炸糕是一種黏食,有餡。外皮是糯米,裡面是用紅豆、砂糖製成的餡料,裹好後下油炸。吃起來外皮酥脆內裡軟滑香糯,是一種很可口的小食。雖說一開始是耳朵眼發明的炸糕,但是現在街邊各個小攤都有,只是口感殘次不齊,有的控油不好,吃起來會感到有些膩,還是推薦去吃耳朵眼的炸糕。
3、糖果子
果子又稱“油炸檜”,據稱是象徵將秦檜夫婦下油鍋,但是真吃起來哪有那麼多講究,壓一個麵餅照樣炸著吃,可能別的地方也有,叫油餅。但是天津人明顯覺得這樣吃不夠過癮,吃起來跟油條又沒啥區別費那麼大勁做什麼,所以天津的油餅上鋪上了另一層用紅糖製成的麵皮一起炸,吃起來又香又甜。
4、熟梨糕
說了半天早點,一會還要說早點,插點不是早點的小吃換換口味。學名叫熟梨糕,但是一般不愛這麼叫,叫“zier糕”,因為做的時候會發出zierzier的聲音而得名。至於熟梨糕,跟梨一點關係沒有,據說“熟哩兒”的同音。做的時候有一個類似於小碗的容器,在裡面放上米磨成的粉,大概五六個摞成一摞,放在高壓鍋上,利用水蒸氣蒸熟。蒸之前會放上各種調料,白砂糖、豆沙、巧克力之類的,一口一個,味道還不錯。不過這種小吃一般沒有固定的點,都是騎著三輪到處走的,能不能找到就看運氣了。順便一提,放熟梨糕的托盤也是用面做的,可以吃。
5、涼糕
說到熟梨糕就聯想到涼糕了,這都是小時後最愛吃的幾樣小食,都是有人騎著車遛街穿巷在居民區裡叫賣的,現在都變成小區進不去了,也就基本見不到這些東西了,挺可惜的。
6、栗子羹
栗子羹,實際上和日本的羊羹差不多是一類東西,只不過沒有那麼貴,當然品質也就沒那麼好了。實際上就是一種小零食,超市會有賣,很便宜一個,栗子味很濃,但是真正的栗子成分並沒有那麼多。最大的問題在於過於甜了,吃多了牙疼,但是偶爾吃一兩個還是很好吃的。
7、藥糖
有段傳統相聲叫《賣藥糖》,講的就是這個。藥糖藥糖,既是藥,也是糖。熬製時加入了各種中草藥,有提神醒腦,潤喉止咳的功效。賣藥糖的一般用一個玻璃箱子裝上藥糖,帶著走街串巷吆喝著賣,具體怎麼吆喝可以去找段《賣藥糖》聽聽,非常好聽。不過我長這麼大也就在一地見過賣藥糖的,還沒吆喝,很多老東西都漸漸消失了。
8、嘎巴菜
嘎巴菜,一般寫作鍋巴菜。先用醬油、澱粉、腐乳、麻醬、醬油等各種材料熬成滷子。然後用綠豆麵製成製作煎餅後切條,泡入滷子中食用。可能非本地人吃起來口感不太習慣,但是這是一個天津獨一無二的美食,其他地方都沒有,推薦嘗試一下。
1、新鄭黃帝文化: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都會在新鄭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代表聚集中原大地,共同拜祭我們共同的祖先——軒轅黃帝,同根同祖源遠流長,和平和睦和諧萬方,大力弘揚根親文化和黃帝文化。
2、許昌曹魏文化: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如今,“來到許昌,許君以昌”,成為這座城市的宣傳語。曹魏古城、文峰塔、華佗墓……三國文化是許昌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是許昌最大的文化特色、文化資源、文化寶庫。
3、河南豫劇文化:豫劇,原稱“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調”,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豫劇音樂豐富多采,唱腔屬板腔體。唱詞通俗易懂,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流派,著名的演員有:王玉枝、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等。
4、嵩山少林文化: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一個聞名天下的旅遊勝地,有多少人曾為少林武術的精湛而傾倒。相傳少林武術創始於達摩祖師傳易筋、洗髓二經及先天羅漢拳。此後少林寺歷代高僧結合中華民族固有的武術技法,發展成名揚中外的少林武術。
5、洛陽牡丹文化:洛陽牡丹,有一句詩可形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自古以來便有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洛陽牡丹不僅花朵碩大,而且品種繁多,花色多樣,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複色9大色系。
伊春文化代表的原始自然的氣息,除了能讓我們的身心都回歸最原始的狀態,享受自然帶給我們的安寧之外。在這座寶庫中最不能錯過的便是,絕對的天然綠色的飲食了,這也是伊春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專案了,你願意錯過嗎?
熗蕨菜,此道菜清淡可口,味香色濃,全天然,保健功能強,深受日本及韓國客人青睞。
山蘑燉山雞,有名的 ...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合了乞巧習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習俗。七夕節除了浪漫的愛情文化之外,傳統美食也有很多。
七夕節的傳統美食
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 ...
1、漢族,漢族的民族服裝為漢服,中式服裝之一,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2、苗族,簡稱苗服,苗服的主要特色是其光彩奪目的銀飾;
3、俄羅斯族,俄服與中原服裝 ...
南昌瓦罐湯、上饒筒骨粉、宜春雞公蛋、萍鄉蓮花血鴨、廬山石雞等。廬山石雞的做法:用料:邵陽米粉250g、筒骨1根、大蔥、薑片、酸豆角 50g、肉末50g、鹽、薑末、小蔥、蒜、麻油、香油。
1、筒骨從中劈開洗乾淨。備好清水,加入生薑和料酒,一同放下骨頭,開火慢慢的把血水煮出來。有這些泡泡後再煮多一會。
...
1、分別有:南昌瓦罐湯、上饒筒骨粉、宜春雞公蛋、萍鄉蓮花血鴨、廬山石雞。
2、江西:簡稱贛,省會南昌。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於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
1、巧果: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2、巧酥: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 ...
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有隻袋鼠,澳大利亞的足球隊也被稱作“袋鼠軍團”。
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它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廣大海域中。其狹義的範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範圍是指除上述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