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這個形象令人笑中帶淚。對於失敗、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難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會悲傷之後繼續奮鬥;憤怒之後難以忘懷;不滿之後努力改變困境。但阿Q卻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獨特的、但同時又是病態心理表現的對付方法,那便是“精神勝利法”。
阿Q這個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在未莊人的眼裡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阿Q地位低下不懂愛情,也沒有任何精神追求,他從沒有想過習得一技之長或者出外投奔革命,也沒有一個社會上公民的責任感和道德感,
阿Q這個形象令人笑中帶淚。對於失敗、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難免遇到的事,一般的、正常的人會悲傷之後繼續奮鬥;憤怒之後難以忘懷;不滿之後努力改變困境。但阿Q卻不然。他自有他一套獨特的、但同時又是病態心理表現的對付方法,那便是“精神勝利法”。
阿Q這個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令人同情的是阿Q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在未莊人的眼裡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阿Q地位低下不懂愛情,也沒有任何精神追求,他從沒有想過習得一技之長或者出外投奔革命,也沒有一個社會上公民的責任感和道德感,
導演作為一個法國人,能這樣把阿Q及其整個未莊乃至 革命年代的背景呈現在舞臺上,實在值得敬佩。在形式上,鋼伴、電子音樂、中阮、快板、京劇唱腔、書法、剪影投射、黑白影像、多媒體直播、包括我不太能理解的喪屍舞蹈,可謂花了很多心思。所有演員們無論肢體、聲音還是各項才藝都很精彩。
《阿Q》改編自魯迅寫作的小說《阿Q正傳》。這篇小說發表於1921年,寫的是1911年辛亥 革命期間的故事。
2016 年,他受邀來中國執導這部戲劇。他當時說到他是 20 歲的時候就看了《阿Q正傳》,到 40 歲及 50 歲左右的時候,又再閱讀過幾次。對於他來說,這個人物就像卓別林表演過的流浪漢一樣,是有著喜劇外殼的悲劇性人物。
1、周作人評價:《阿Q正傳》是一篇諷刺小說。諷刺是理智的文學的一支,是古典的寫實作品。他的主旨是“憎”,他的精神的是負的。然而這憎並不變成厭世,負的也不盡是破壞;
2、村上春樹評價:在結構上,魯迅的《阿Q正傳》透過精確描寫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Q這一人物形象,使得魯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現出來。這種雙重性賦予作品以深刻的底蘊;
3、孫犁評價:《阿Q正傳》寫了紹興一地,就體現了全國的農村,寫了辛亥一時,作品就能傳流永久,寫了一個禿頭阿Q,就使人人得到一面鏡子。這是生根在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