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信陵君,中國戰國時期四君之一。本名魏無忌。戰國時魏國貴族。魏安盝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故稱信陵君。他禮賢下士,廣納門客,據說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圍趙都邯鄲,趙王求救於魏王。初,魏王派晉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國,又令禁止,故晉鄙率兵只到鄴。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率軍救趙,打敗了秦國。後留在趙國10年。公元前247年,秦國攻打魏國時,魏王被迫任他為上將軍,他聯合五國擊退秦軍進攻,破秦軍於河外。秦收買人中傷他,魏王聽信讒言,疏遠了信陵君。他因此閉門託病,耽酒而亡。十八年後魏國被秦所滅。
信陵君在戰國時期是一位君子,同時信陵君生不逢時,壯志未酬。
當信陵君聽說魏有隱士侯嬴後,並不因為他是一個又老又窮的“夷門監者”而厭惡和嫌棄,恰恰相反,他立即“往請,欲厚遺之”,並且“置酒”以待;然後“從車騎”、“虛左”、“自迎”、“執轡愈恭”;入市之後,則“顏色愈和”、“色終不變”;至家之後,馬上“引侯生坐上坐”、“為壽侯生前”。一個魏國的貴公子,居然能夠去拜訪、親迎一位看守城門的小人物,並表現出如此異常尊敬和謙恭,實在難能可貴。它強烈表現了信陵君仁而下士、謙而禮交的美德,閃爍出深邃的思想光彩,這種美的也是信陵君能成功救魏的主要原因。
信陵君富有政治遠見,又具有軍事才能,位居“戰國四公子”之首,其聲譽也遠在其他三位公子之上,信陵君能慧眼識英、不恥下交、禮賢下士,網羅各種人才為己所用。而信陵君一生中也以“竊符救趙”最為重要,信陵君擁有仁愛精神,他能急人之難,救人之威,且愛民如子,十分愛才。而信陵君也是有弱點的,在事成之後也會”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但是他也是能虛心聽取建議並改正的。太史公也曾讚揚信陵君,而在《信陵君列傳》裡,通篇稱呼信陵君為“公子”共計147處,讚頌之情溢於言表。
1、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經擊破了趙國的長平軍,又進兵包圍趙首都。信陵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給魏王和公子書信,向魏國求救。魏王派晉鄙將軍帶領十萬部眾援救趙國。卻怕秦國報復而讓軍隊停留在鄴城安營,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觀望雙方的態度。一個隱士,大梁夷門的守門人侯嬴向信陵君獻計:“我聽 ...
魏國的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因傷於酒色而死。
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 ...
1、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2、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3、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 ...
唐雎說信陵君
1、原文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 ...
1、【譯文】
信陵君殺死晉鄙,拯救邯鄲,擊破秦兵,保住趙國,趙孝成王準備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對信陵君說:“我聽人說:‘事情有不可以讓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記的,有不可以不忘記的。’”信陵君說:“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唐雎回答說:“別人厭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厭恨人家,又不可以讓人知道。 ...
說明一個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於人有恩德的事不應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現這一主旨時,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迴切入,唐雎先從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種情況說起,再具體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於我、我有德於人而應採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種態度,最後才落 ...
秦王為了離間信陵君跟魏王的關係,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說公子是魏將,諸侯的將也都歸附他,天下徒聞魏公子,不聞魏王;公子想要稱王,諸侯也打算立他為魏王。”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公子,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天天聽到誹謗的話,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將兵。公子知道自己因為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