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子游,子夏。
2、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稱,受儒教祭祀。
3、《論語。先進》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
1、文學:子游,子夏。
2、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稱,受儒教祭祀。
3、《論語。先進》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門十賢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的合稱。《論語.先 進》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即顏回 (子淵)、閔損(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仲由(子路)、宰予(子我)、端木賜(子貢)、言偃(子游)、卜商。
顏回(公元前521~前481), 字子淵,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貧不憂,好學不倦。孔子贊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 改其樂。”“回也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顏回大智若愚,“聞一能知十”,在眾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隨,不離左右,視師若父。他評價孔子說:“仰 之彌高,鑽之彌深。”顏回二十九歲頭髮白盡,四十一歲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極慟,痛如喪子,悲呼:“天喪我矣!天喪我矣!”
閔損(公元前536~前487), 字子騫,魯國人,小孔子十五歲。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讚賞。幼時遭後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將後妻趕走,閔損,他因後母生了兩個孩子,後母若被趕走了,兩個孩 子就沒人照顧了,反為後母求情說。時人鹹稱其孝,後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閔損守身自愛,“不仕大夫,不貪汙君之祿”,品格很高。季代曾派人去請他 出任費邑宰,他卻要來人替他婉言推辭,並說,如果你們再來強邀,我就離開魯國到汶上去。
冉耕(公元前544~?),字伯牛,魯國人,小孔子七歲。以德行著名,與顏回、閔損並稱,為人端正,善於待人接物。因惡疾早逝,患病之時,孔子前去探望,自牖執其手而嘆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1、孔門十賢分別為: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2、該言論並不是由某一人提出,而是根據《論語》“先進篇”一章中十大弟子而得名:“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門十哲,又稱作四科十哲。其指中國儒家學派早期的十位學者,皆是孔子弟子,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類,開元八年即720年,塑孔門四科高弟十人坐像於孔廟,配享先聖,曰十哲。曾參以孝聞名,特塑曾子像坐於十哲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