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子貢贖奴+無私未必是善行

子貢贖奴 無私未必是善行

  11月6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山東省見義勇為獎勵和保護條例》,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中明確規定,見義勇為受益人應當對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成員表達謝意、予以慰藉。同時,各級政府及部門應對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子女在基本生活、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這並不是什麼大新聞,但還是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國人一向認為見義勇為是俠義行為,不收取回報、無私奉獻是高風亮節。當然,那都是老觀念了,根據現在的社會,給予助人者一定的優惠與回報也並無多大爭議。前段時間,在新聞上有看到一則有關公交讓座的新聞,說的是一位老人,每天都帶幾百塊錢的紅包坐公交車,如果有人給他讓座,他就給別人紅包。雖然事情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助人者應該得到好處。

  雖然以現實利益來鼓勵幫助別人是現在的政策,但其實早在千年前,古人就早有這種意識了。

  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麼回到魯國後,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國。

  後來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地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分擔贖人地負累。

  但孔子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側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後國家會給他補嘗和獎勵。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讚揚,長此以往,願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 孔子還說,子貢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讚揚,但是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義’的要求。往後那些贖人之後去向國家要錢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讚,甚至可能會被國人嘲笑,責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聖人說,子貢此舉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

  有時候我也很納悶,既然聖人千年前就提出了這樣的觀念,何以後來演變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俠義形象呢?從某些方面說,古人的確是有先見之明啊!

史上第一鑽石男:子貢

  子貢

  子貢 孔子的學生子貢(端木賜)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是炙手可熱、無數女人心嚮往之的鑽石男,他符合現在幾乎所有的擇偶要求:

  出身名門

  衛國貴族之後,幾世先祖都是士大夫,自己的外祖父還是衛國的大臣。父親是個商人,家裡很有錢。

  慷慨多金

  除了家裡有錢,他自己也非常會賺錢,追隨孔子後,不僅孔子一行都靠他資助,自己還在後來的歲月裡不斷賺錢,終至富可敵國,到後來各國國君都不敢以君臣之禮對待他,而是行賓主之禮。自己有錢還不忘別人,總是資助窮人、贖買奴隸、偷偷給同門兄弟送禮物救窮還不留名,基督山伯爵也沒做到他這份兒過。

  名校畢業

  雖說孔子在當時不招人待見,但畢竟也名動一時且流傳千古了,因此子貢怎麼也算是名校畢業。而且他在孔子的三千弟子裡排名靠前,被認為得了孔子真傳,以至於當世後世很多人都曾經認為他“賢於孔子”。《論語》裡有30多篇都跟他有關,《史記》裡他佔了一章裡1/3的篇幅,在另一章裡也有所體現。真是“功”、“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了。

  事業有成

  由於口才好,又在長期的商業活動中練就了一身運籌帷幄的本領,他屢屢被各國聘用為重要職務,並在外交方面建立奇功。最為著名的就是透過走訪說服,一個人玩了5個國家,滅掉了其中一個,並使另一個成就一時霸業。他當時有多成功、多著名?就這麼告訴你吧,一個商隊只要掛上他的旗幟,就可以在各國間暢行無阻;一個國家只要用他的名義在邊境走一圈,就能嚇退敵國。

  追求進步

  就這樣一個奇才兼奇財,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地伴隨在老師身邊,不斷追求進步,完善自己,總是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出門給老師駕車,在家給老師打理外務,老師臨死之前,他是守床多日送終的那個;老師死後,別人守孝3年,他守孝6年,還主持整理了老師的作品,建了老師的廟。這位鑽石男是多麼的低調啊。

  以上都是硬體,最打動人的還是這些軟體:他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孔子走國串州,都靠他打理一切 安排食宿,尋訪官貴,處理突發事件。而孔子就會坐在屋裡做理想狀,動不動還跟他撒嬌,“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之類的;或者一盆一盆地給子貢潑冷水,對其冷嘲熱諷。他感情專一,至情至性,一生只娶過一個女子,只跟過孔子這一個老師。除了給老師送終,無論孔子生前身後人前人後,都是往死裡誇孔子,絕不允許別人說他壞話 這樣的男人,世上有幾個啊?楊過,也不過如此吧?何況楊過還沒有子貢有錢。

  唯一的缺憾是不知道子貢帥不帥,這事,史書裡沒說,只說他很會穿衣服。不過就算不帥也很可以了,條件這麼好還帥的話,上帝都要怒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什麼意思

  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意識: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諡號呢?”。

  2、傳統譯註認為 “文”是諡號,一是對諡號的誤解,一是不瞭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關於諡號的興起,古今說法不同,多從《逸周書·諡法解》,認為起於周初,郭沫若先生認為,“當在春秋中葉以後”(《金文業考諡法之起源》),“諡法之興當在戰國時代”(《諡法之起源》),楊伯峻先生批駁郭先生這種結論“缺乏堅強的論證,而且太與古代的文獻材料相矛盾”(《論語譯註》),舉的例子其一就是《論語》中的這句“孔文子何以謂(為)之,文也?”,其二是“託古作偽”的《左傳》中的記載,很明顯,郭沫若的結論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諡號,在這裡,“文也”是指成名。


問曰賜也何如的賜是什麼意思

  端木賜,名賜,字子貢,賜就是他自己。   原文: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譯文:   子貢問道:“賜怎樣呀?‘’孔子說:‘’你是一件東西。‘’子貢說:“什麼東西呀?”孔子說:“你像是放在宗廟中盛黍稷的瑚璉。” ...

是做什麼生意的

  子貢的生意主要是貨物倒賣以及投資。子貢能夠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賤買貴賣從中獲利,以成鉅富。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後世 ...

孔子為何批評

  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地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分擔贖人地負累。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側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 ...

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翻譯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第二十小段(二)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全部原文:   子貢問 ...

... 趙佶作有《會圖》無論從 ... 》載,宋代禮部院試進士,設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如何不丈夫什麼意思

  1、意思是對子女沒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傑,憐愛孩子怎見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2、出自《答客誚》,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1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開頭兩句正面立論,大處落墨,首先闡明“無情”與“憐子”的實質。這首詩的前兩句“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堅實有力,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是流傳較 ...

黃頭雙鴉漸是什麼生肖

  黃頭奴子雙鴉漸是生肖猴,生肖猴指十二生肖的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與十二支配屬“申”,故一天十二時辰中的“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又稱“猴時”。   猴子是一個總稱。靈長類中很多動物我們都稱之為猴。靈長目是哺乳綱的1目,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