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孔子在杏壇設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藝之學,自古以為美談,為士林所稱頌,進而又將杏壇作為孔子興教的象徵,列入孔廟的建築體系之中,這種格局甚至影響到了儒學所及的東南亞諸國,所以手來孔子講學的地方被稱為杏壇。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相傳孔子在杏壇設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藝之學,自古以為美談,為士林所稱頌,進而又將杏壇作為孔子興教的象徵,列入孔廟的建築體系之中,這種格局甚至影響到了儒學所及的東南亞諸國,所以手來孔子講學的地方被稱為杏壇。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杏壇”的典故最早出自於莊子的一則寓言。莊子在那則寓言裡說,孔子到處聚徒授業,每到一處就在杏林裡講學。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杏壇之上。後來人們就根據莊子的這則寓言,把“杏壇”稱作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
杏壇是孔子教育光輝的象徵,位於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壇旁有一株古檜,稱"先師手植檜"。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二層黃瓦飛簷,雙重半拱。亭內細雕藻井,彩繪金色盤龍,其中還有清乾隆"杏壇贊"御碑。亭前的石香爐,高約1米,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北宋時,孔子後代在曲阜祖廟築壇,球植杏樹,故因此得名;金代又於壇上建亭;明代後期重修,即今日杏壇。
孔子講學的地方叫杏壇。
“杏壇”的典故最早出自於莊子的一則寓言。莊子在那則寓言裡,說孔子到處聚徒授業,每到一處就在杏林裡講學。休息的時候,坐在杏壇之上。後來人們就根據莊子的這則寓言,把“杏壇”稱作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
杏壇是孔子教育光輝的象徵,位於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傳為孔子講學之處,壇旁有一株古檜,稱"先師手植檜"。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二層黃瓦飛簷,雙重半拱。亭內細雕藻井,彩繪金色盤龍,其中還有清乾隆"杏壇贊"御碑。亭前的石香爐,高約1米,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該壇建於宋代,四周環植以杏,故名;金代又於壇上建亭。明代後期重修,即今日杏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