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株待兔告訴我們人應主動努力,不要對任何僥倖的事情抱有幻想。通常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2、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努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告訴我們只有透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守株待兔的道理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努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告訴我們只有透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1、自相矛盾,漢語成語,拼音是zìxiāngmáodùn。比喻別人或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2、揭示道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做事說話皆應三思而後行。
1、紙上談兵的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死書或者死書讀是不行的。成功來之豐富的實踐生活,而不是書本上的條條框框。做事情還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生搬硬套書本上的東西是行不通的。光說不練,只會誇誇其談的人是沒有真才實學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2、典故: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 ...
1、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齊策二》,原意是畫蛇時給蛇添上了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兒,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2、典故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在祭完祖後,準備將祭祀用的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但是人很多,這一壺酒該怎麼分呢?最後有人提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看誰畫的快,畫 ...
1、道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2、意思: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
3、出處:唐初虞世南的《蟬》。
4、全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5、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 ...
1、亡羊補牢這個故事。亡羊補牢,意思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2、亡羊補牢的故事是根據《戰國策》相關內容改寫的,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 ...
1、南轅北轍,漢語成語,拼音是nán yuán běi zhé,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轅:車前部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轍:車輪在地面上碾出的痕跡。比喻行動和目的相牴觸。出自《戰國策·魏策四》。
2、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他說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 ...
1、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含貶義。
2、成語寓意: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 ...
程門立雪的意思是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闡明的道理是求學一定要學會堅持,千萬不可以半途而廢。
程門立雪的意思
意思是: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自:《宋史·楊時傳》。
原句:楊時和遊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