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安徽壽縣是哪個市

安徽壽慶儀式

  壽誕:極為生日舉行慶祝儀式,俗稱“做壽”、“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歲生日叫做“長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和衣物鞋帽以示慶賀。中、青年生日,沒有請客慶賀之例,俗諺“不三不四”,是說20、30、40不慶壽,逢這樣年庚,只增加一些葷菜而已。40歲不做壽,還因“四”與“死”諧音,做壽不吉利。壽慶通常從50歲開始,50歲為“大慶”,60歲以上為“上壽”,兩老同壽為“雙壽”。兒女們在壽辰日要給父母做壽。諺雲“三十、四十無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鑼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說。80歲壽辰多沿至下年補行。俗稱“補壽”、“添壽”,也有提前一年慶壽的。凡成年人壽慶,男子“做九不做十”,不計足齡;女子則“做足不做零”;有的地方是男女皆“賀九不賀十”。舊俗還因百歲嫌滿,滿易招損,故不賀百歲壽。舊時凡大辦壽慶,多是富室且有社會地位之家,貧窮人家則不做壽。

  壽禮:慶壽之家,先期為壽翁蒸制米粉或麵粉“壽桃”(壽越高,桃越大)分送親族好友,同時告知為家中某老人幾十壽慶之喜,祝壽以女婿女兒為主,兒子媳婦陪襯。

  壽慶形式:慶壽之家發出請柬,同時佈置壽堂,堂前正中掛金色“壽”字,或掛“百壽徒”,兩邊掛賀連“福如東海大,壽比南山高”。先擺好壽堂,壽辰前一天晚上,紅燭高照,壽翁焚香拜告天地祖先後,端坐上座,受子孫和幼輩叩拜禮,俗稱“拜壽”。壽誕日為正日,清晨,鳴放鞭炮,親族好友登門祝賀,俗稱“拜生日”。至時,壽翁迴避,堂上虛設空座,賀客向虛座行禮,兒孫侍立一旁答禮。

  壽宴:先招待雞蛋、茶點、長壽麵。有不少敵方,請全村、全族吃壽麵,未到的還送上門。吃壽酒,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幾個年齡相仿的老者作陪,在裡屋另開一席。菜餚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壽之兆。壽宴過後,壽翁本人或由兒孫代表,向年高輩尊的親族賀客登門致謝,俗稱“回拜”。富有人家還於晚上請戲班坐棚清唱(不化妝、不表演、不登臺)。但有鼓樂伴奏。大多唱喜慶戲文,如《打金枝》、《九錫宮》等。

安徽戀愛婚嫁習俗

  訂婚:一般由男方託媒向女方提親,雙方依家境相似,門當戶對為佳u舊時經雙方父母認可後,便用庚帖互換生辰,清算命先生 合八字 ,占卜吉凶。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訂婚。正式訂婚得 過紅書 ,又叫 過書子 。男方請媒議聘,女方提出聘禮品種數額後,男方按商定標準,準備聘禮。聘禮多少、質量好壞,由雙方家境而定,沒有確切規定。 過紅書 由男方家選擇吉日,先下十封全書給女方家長,再下柬請媒人。是日男家懸燈掛彩,焚香點燭,由執事先生書寫 求允書 ,媒人帶著 敬請金諾 的紅帖和聘禮送往女家。女方即回 慕允玉青 的綠帖。 過書子 後就可擇期完婚,由男方託媒出面邀請女方喝一次 哈親酒 ,雙方言定完婚日期,並分頭準備嫁娶的各項準備工作。

  結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舊時男女一般在十八週歲以上結婚。婚期選擇雙日子,以求吉利。婚期定後,女方置辦嫁妝,稱為 陪送 ;親友們贈送禮物,稱為 添箱 。男方設新房,打製傢俱,鋪新床,辦酒席。婚期當天早上發轎,轎杆上放一隻公雞隨帶四色禮,回來時,女方給一隻母雞名為 跟轎雞 ,表示雙雙對對,回來時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女方有送親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親的稱 上客 、 大賓 。喜轎回到男家時,新娘、新郎由賓相攙扶,雙雙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雙親,最後新郎新娘對拜。拜後,由家人在地上次遞傳送麻袋稱為 傳代 ,為新娘鋪路到洞房。另有撤帳人端起放有五穀雜糧、棗子、銅錢的籮筐,口唱撤帳歌,將筐中物品撒放在新郎新娘的頭上,直到進入洞房。再用稱杆桃開新娘的蓋頭,意為稱心如意。合禮後新娘站在床沿邊 裝新 ,這時鬧房的便開始了。鬧房時還唱鬧房歌。唱詞有 看新娘、賀新郎,一進洞房喜洋洋,左腳進門生貴子,右腳進門生鳳凰 ; 手打燈燭亮堂堂,看看新娘好嫁妝,高的櫃、矮的箱,不高不矮象牙床,象牙床上臥鴛鴦,鴛鴦成對,鳳凰成雙 。新房內充滿歡樂和詼諧。晚上還有 聽房 的習俗。婚後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長輩們行見面禮,並上墳祭祖。三天夫妻雙雙回門省親,當天返回。六天孃家來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孃家接回新娘,稱 回門 。

  解放後,《婚姻法》頒佈,實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戀愛結婚。舊時習俗大為減少,辦理婚事一般比較節約。 1980年後,結婚大操大辦,浪費嚴重,雖經宣傳教育,但收效甚微。在婚姻上大做錢財文章,什麼見面禮、允媒禮、追允禮、結婚禮、上、下轎禮;還有每逢過年過節的四色禮等。加上蓋新房、制傢俱、請賓客、擺闊氣,媳婦進門,少則數千元,多則超萬元。特別是農村為娶兒媳婦,使經濟負擔過重,給生活帶來困難。

  舊時境內還有一些特殊婚姻形式。指腹婚:由於雙方家長情深誼長,雙方內眷同年懷孕,分娩前即許下諾言,若兩家都生男孩或女孩,則結為 乾親 ,孩子們以 幹兄弟 乾姐妹 相稱;若一家生女一家生男則結為姻親,也叫 娃娃親 。童養媳:俗稱 童兒媳婦 ,多因家境貧寒女方養活不了,說與家境較好的人家;或幼小時就收養下來的少女,成年後為兒媳。完婚儀式簡單,選個好日子,一大早放炮磕頭結婚,俗有 半夜放炮小磕頭 之說,一般不招待客人。童養媳身受舊禮教折磨欺凌,地位低下,縣內城鄉譬喻有人受氣說: 像個受氣童兒媳婦。 招親:有女無兒之家,為了傳宗接代,養老送終,便招女婿上門,與女婚配,俗稱 倒站門女婿 。解放後政府為破除封建婚姻禮教,提倡男嫁女家。

  換親:是婚姻中的一種陋習。雙方男子因家境貧困或殘疾難以娶妻,相互交換其姐妹為妻,實際上是一種對等交換的議婚形式,俗稱: 兩換親 或 親換親 。納妾:舊時貧困人家為生活所迫,將兒女賣給富家為婢,成人後為富家看中被納為妾。也有富家原配無子,娶婢為妻,名曰 二房 ,解放後被取締。

  解放後,雖然日的婚姻禮教逐步淘汰,但新的陋習時有滋生。

安徽鳳陽:明皇陵祭祀 朱氏後裔免費遊

  

  安徽鳳陽旅遊部門近日推出新策劃,全球的朱氏後裔只要出示身份證件,即可1個月內免費遊覽當地以明皇陵為代表的五大景區。這是創意還是炒作?有關專家認為,景區促銷無可厚非,但長久的旅遊品質才是“王道”。

  近日,安徽省鳳臺縣推出“朱氏後裔免費遊”活動,凡是持有效身份證件的朱姓人員,一律可以免費遊覽該縣五大景區,包括明皇陵、鼓樓、小崗村、韭山洞和狼巷迷谷,時間從今年12月1日起至年底。

  “鳳陽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大明文化的發源地,今年冬至那天將舉行‘明皇陵祭祀’活動。”對於這次免費活動的本意,鳳陽縣旅遊發展公司總經理助理楊永強解釋說,“主要是為了方便朱氏後裔,給他們來鳳陽省親、尋根、拜謁、祈福提供便利。”

  據瞭解,鳳陽有朱元璋時期留下的明中都、明皇陵等歷史遺蹟,當地的冬至日明皇陵大型祭祀活動,已經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舉辦過兩屆,吸引了不少朱氏後裔前來旅遊觀光、投資興業。

  據鳳陽相關部門統計,“免費遊”活動開展一週以來“效果較好”,前來旅遊的朱氏後裔已有近千人。對於鳳陽旅遊部門的“免費活動”,有人質疑“炒作”,也有人認為是一次成功的創意。

  安徽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吳樹新認為,運用市場手段推銷旅遊景點無可厚非,但不宜從過高的角度解讀。他同時提醒,景區的長期競爭力還是靠品質和服務,“創意或者炒作可以短期內吸引更多的人,但如果不能給他們留下好的口碑,反而會起到更大的負面效應,不利於景區的長遠發展。”

  安徽鳳陽旅遊部門近日推出新策劃,全球的朱氏後裔只要出示身份證件,即可1個月內免費遊覽當地以明皇陵為代表的五大景區。這是創意還是炒作?有關專家認為,景區促銷無可厚非,但長久的旅遊品質才是“王道”。

  近日,安徽省鳳臺縣推出“朱氏後裔免費遊”活動,凡是持有效身份證件的朱姓人員,一律可以免費遊覽該縣五大景區,包括明皇陵、鼓樓、小崗村、韭山洞和狼巷迷谷,時間從今年12月1日起至年底。

  “鳳陽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大明文化的發源地,今年冬至那天將舉行‘明皇陵祭祀’活動。”對於這次免費活動的本意,鳳陽縣旅遊發展公司總經理助理楊永強解釋說,“主要是為了方便朱氏後裔,給他們來鳳陽省親、尋根、拜謁、祈福提供便利。”

  據瞭解,鳳陽有朱元璋時期留下的明中都、明皇陵等歷史遺蹟,當地的冬至日明皇陵大型祭祀活動,已經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舉辦過兩屆,吸引了不少朱氏後裔前來旅遊觀光、投資興業。

  據鳳陽相關部門統計,“免費遊”活動開展一週以來“效果較好”,前來旅遊的朱氏後裔已有近千人。對於鳳陽旅遊部門的“免費活動”,有人質疑“炒作”,也有人認為是一次成功的創意。

  安徽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吳樹新認為,運用市場手段推銷旅遊景點無可厚非,但不宜從過高的角度解讀。他同時提醒,景區的長期競爭力還是靠品質和服務,“創意或者炒作可以短期內吸引更多的人,但如果不能給他們留下好的口碑,反而會起到更大的負面效應,不利於景區的長遠發展。”

  明皇陵祭祀:

  明皇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也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規模的陵墓。始建於1366年,復建於1369年,1379年正式完工。初建之時“宮闕殿宇,壯麗森嚴”,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尚存的31對石象生,為明初所刻,全部使用整塊石料,數量之多,形體之大,保護之完好,為歷代帝王陵墓之最。石雕的比例準確,刻工細膩,形制和風格堪稱一絕,專家研究後一致認為,明皇陵的神道石像生表現手法代表元朝,為上承宋代,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珍品,其豪華侈麗的規制繼續了漢唐兩宋的傳統,開創了明清時代的風格,在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即便就現存的明皇陵來看,仍極具觀賞價值。朱元璋親撰碑文的大明皇陵之碑堪稱中國一絕。1982年,明皇陵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明皇陵是明清陵墓制度的典範。經唐、宋、元的不斷演化,中國文化到了明朝趨於成熟並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同時明文化是真正意義上的漢文化。在朱氏後裔的多次建議下,為了進一步挖掘和弘揚明文化,研究朱元璋現象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鳳陽縣明皇陵管理處決定,於12月22日舉行,在明皇陵舉辦華夏朱氏源流研究會成立大會和冬至日祭祀活動,遍邀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蘇、雲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後裔和明史研究學者、有關方面嘉賓前來參加,為朱氏後裔提供一個省親、尋根的機會,給明史研究學者、愛好者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進一步展示鳳陽厚重的明文化,提高明皇陵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據有關史料記載,周朝時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日祭祀是明代一年當中一項重要的祭祀活動。洪武皇帝朱元璋對於祭天尤為重視。嘉靖皇帝建天壇於南郊,冬至日至彼祭天並被列為朝廷三大節之一。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始按明代禮節祭天。


安徽的節令習俗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一帶還曬乾豆腐,稱“臘八豆腐”。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做米??,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 ...

安徽鄉間宴請習俗

  潛山人歷來重感情,講禮節。鄉間宴請,是新朋維繫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在宴請中逐步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禮儀。   有接有催。鄉間宴請一般都講究“接”和“催”兩個程式。第一次接客,有的寫請帖,有的口頭邀請,等於提前發個通知,讓被請的客人預先做好事務安排,騰出功夫接時出席。第二次為催客,是在臨近宴請時進行。主 ...

安徽的人文風俗之———節日風俗

  農曆   又稱陰曆、夏曆或古歷。相傳中國的歷法始創於夏朝,《尚書·大傳》稱“夏以十三月為正”,即每年定l2個月,至第13個月時轉為新一年的正月,至漢代時統一使用這種曆法,因而稱之為“夏曆”。夏曆極為重視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與農業、作物生產與生長的關係,故其別稱為“農曆”。夏曆主要是對照月亮(太陰)繞地球環行 ...

比南海? 去"長壽之鄉"文登悟"道"

  有“壽比南山”一說,沒聽說過“壽比南海”。   壽比南山,典出《詩經·小雅》:“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南山,巍巍秦嶺終南山的縮稱。壽比南山,是說人活得如大山般長久,祝壽用語。古人六十即為“壽”,七十而“稀”。壽“比”南山,比比而已。當今之世頗多長壽之鄉,那裡的壽者,不用“祝”,自然堪比南山。   為什麼 ...

中國民間傳說:麻姑獻

  麻姑獻壽印象中,《麻姑獻壽圖》多為年畫,且為女性祝壽。我家老屋的廳堂曾經掛過一幅,我見到的時候它已經面目全非,被許多革命樣板戲年畫所覆蓋。每年貼年畫時,我總是自告奮勇地爬到條几上,輕輕地悄悄地將上一年的年畫揭下來,生怕撕破了麻姑那張好看的臉。然後,愣頭愣腦地看著那個俊俏的女人,她就是麻姑獻壽中的女人,但當 ...

安徽婚俗

  在古徽州,一場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訂親、成禮、合親四個階段。一般有九道程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經過以上階段和程式的,才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舊時徽州人的婚嫁習俗,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其諸多繁文縟節,不少到帶有迷 ...

安徽元宵節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民間有燃燈、觀燈的習俗,每逢這一天,大街上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花燈,故又名“燈節”。後來,元宵燃燈的習俗,漸漸演變成望月夜遊、賞燈觀燈。在我省各地,每逢正月十五,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賞燈夜遊的慶祝方式。 年味正濃是元宵 臨近元宵這幾天,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的街道社群和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