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宗教文化:神道教的祭祀服裝

宗教文化:神道教的祭祀服裝

  我國的傳統宗教佛教,道教等教派的教徒和神職人員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服裝,中國的佛教的宗教服裝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們甚至在生活中也能見到佛教的傳統服裝——袈裟。至於道教的道袍想必大家也略有耳聞,那麼,日本神道教的祭祀服裝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在神道教文化中找找吧。

  與中國的道教有自己神職人員專門的宗教服裝相似,日本現代社會的神道教從社會開始穩定,經濟、文化也得到發展的江戶時代起就逐步確立了自己宗教的神職服裝,或者更確切的說這是一種神道教的神社、神宮在祭祀時專用的職業服裝。這種專門的神職服裝最初來自於日本平安時代古代宮廷祭祀時專用的齋服,以後經過與平安時代其他服裝的融合改進,成為今天專門的神道教祭祀服裝。

  比如,現在常見的齋服是舉行一般祭禮活動時穿用的服裝,稱之為“水乾”,在平安時代以後曾經是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裝,到了近代社會演變成為和服禮服中的一種。為了表示潔淨無瑕,齋服的袍服選用無文白絹作為布料;下身穿裙褲,也叫裙袴,為日本平安時代的差褲;頭戴的冠為不分身份等級的遠文冠;腳穿黑包頭的“官靴”,手執一尺長的笏板。

  穿水乾時,有的要將後裾塞入裙袴之中,類似於穿西裝時一定要將襯衣塞入到西裝褲的道理一樣;但按照高倉流的穿法,男女穿水乾時的後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現在,常見日本女性神職人員也穿著沒有菊綴的水乾,所穿著的方法與男性神職人員大體上相同。

  齋服中還有一種淨衣,經常看見女性神職人員,也叫“神女”穿著,是舉行神道教小祭時穿用的服裝。另外,一些神道教的神社有色狩衣和小祭裝束也都可以穿用,不過規定要求在清淨的場合必須穿著純白的淨衣。扎袖的帶子選用不分身份的白繩,裙褲為差褲,配以與遠文冠不同的高帽。

  在一些神社、神宮正式的祭奠儀式和舞蹈上,神女身著淺花白上衣,類似於百褶裙行燈式的大紅燈籠裙褲,也稱緋褲,有的神女的頭上,或者以紅布纏住髮辮,或者頭系紅布帶,或者頭戴華麗的頭飾,不一而論;腳上則穿白布襪、用皮革、棉布製作的紅帶平底的木屐。

  另外,還有一種“格衣”,是在神事和典禮時常穿用的服裝,在建築工地開工前的地鎮祭時也常使用。格衣是直垂上衣,兩脅相縫,外褂(羽織)有裝飾用的菊綴結,胸扣要使用胸紐系起來,脅部的縫合處要使用叫做“千鳥掛”的針腳花式,褂底的褶皺要確保穿用者的行動方便。

  而扎袖的袖露部分,雖然原則上應遵循古例使用“籠括”,但實際上大多采用與狩衣相同的式樣。頭戴與淨衣相同的高帽。最後,神官在做祭禮時還有一種“直垂”,有小圓領和開胸兩種,這種淺灰、淺綠、淺褐、淺紫的神社禮服在神社的重大活動時經常可以見到,而且男女皆可以穿。穿這種隆重的齋服禮服時一定要配以肅穆莊嚴的高帽。

宗教文化:江西道教文化

  道教是根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是我國崇拜鬼神之說的的理論依據。主旨在於追求長生不老和得道成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而江西因其名山好水眾多成為了公認的道教源流之地。是江西文化精神的特殊表現形式。

  江西道教的源流之地,龍虎山是公認的道教祖庭。道教是中國人獨創的精神產品,雖然由來已久,與信奉黃、老學說的道家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但正式成為一門宗教卻是在東漢時期。江西道教文化特別悠久深厚,自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煉丹傳道始,建立天師道,世襲相傳長達六十多代,迄今綿延近兩千年。

  在中國歷史上除孔子世家外,無與倫比。它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道教,又是影響最大的宗教組織。其教義盛傳東南亞,遠播歐美。現尚儲存完好的“嗣漢天師府”是歷代張天師起居之所,規模宏偉,建築瑰麗,號稱“南國第一家”。此外,南昌西山、樟樹閣皂山、上饒三清山、萍鄉武功山、南城麻姑山等都是著名的道教勝地。

  龍虎山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裡承襲了63代,歷1900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南張之稱。

  自古以來,江西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就是神仙方士和黃老道們活動的重要場所。傳說黃帝的樂官伶倫曾隱居於南昌西山修道煉丹。西山,古稱洪崖山,因伶倫或曰洪崖先生而得名。西山還被稱過逍遙山、散原山、南昌山等。

  據周景式《廬山記》記載,有一個“生而神靈”名叫匡俗(續)人,曾隱居在九江廬山的深谷老林中,求仙學道,被漢武帝封為“南極大明公”。還傳說流傳很廣、影想很大的麻姑女壽仙就誕生在山姿奇秀、風景美麗的南城縣麻姑山。早在漢昭帝時,就有仙人浮丘公及弟子王、郭二仙在丹霞山修道。

  據道書說,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從四川南下江西龍虎山,繼承祖業,開創天師道龍虎宗。龍虎宗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成長壯大起來,到宋時張天師已由一教之主,發展到提舉三山符篆,即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前兩山都在江西;到元時進一步被封為“正一教主”和主領江南道教。明初,天師道達到鼎盛時期,發展到掌管天下道教事。

  江西道教對道教思想理論有很大的發展,如天師道對道教“道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天師道早期對“道論”的神學化;二是天師道變革時期對“道論的”玄學化;三是天師道興盛時期對“道論”的演化,即把外在於人的“道”變為直指人內心的“道”。

  又如淨明道的特點是融匯道、儒、釋,倡導三教歸一。認為道教的淨明,儒教的忠恕,佛教的大乘,三教之旨,殊途同歸。淨明是對內心修煉的要求,忠恕是對行持的要求。江西道教對科學技術的貢獻。在煉丹方面,著名的有張陵、葛玄、葛洪、張宇初等;在符、籙、齋、醮方面,有與科學暗合的地方,故有所謂的“靈驗”。

  在養生方面,內煉理論和內煉實踐都很豐富。如天師道早期經典《太平經》和《老子想爾注》闡述了“守一”等煉養之道,主張以合煉精氣神三者為一、寶精惜氣嗇神為養壽之要,這一思想後來一直被奉為道教養生學之要旨。張陵的“九鼎丹法”就是內煉的一種。而神霄派就是以內丹和符籙結合而成的道派,主張內煉成丹,外用成法。

  江西道教在文學與藝術方面有很多價值很高的創作。如道教宮觀宏偉華麗的建築藝術;大量至今仍閃爍其光輝的詩、文、碑刻、記傳等;特別是為了祈禳奏章而發明了“青詞”或曰“綠章”的一種文體而流傳於世;還有在道場從事齋醮活動中所運用的各種儀式,比如有音樂、有歌唱、有舞蹈等等,給人民群眾以深刻的印象,成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之一。

河南宗教文化:河南佛教文化

  宗教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上已有上千年,它經過時間的檢驗,經過歷史的長流被人們傳承至今。宗教文化在每個民族、每個城市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及保護,而河南省一直是歷史中的名城,河南佛教文化也在河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對於河南宗教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河南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佛教,在東漢時由印度傳入中國,信奉出家者,男的稱和尚,女者稱尼姑,和尚住寺院,尼姑住庵堂。佛教宗派繁多,宋代以後,境內佛教屬禪宗的曹洞宗。

  西魏大統元年(535年),境內建有中興寺(亦稱燈禪寺)1座,為佛教傳入縣境之始。西魏之後,境內佛教發展較快,佛寺修建頗多,至唐朝肅宗、代宗時佛教發展初具規模。據《菩提寺志》碑文記載:唐高宗永徽年間(650—655年),菩提祖師朱智勤在老莊鄉杏花山建立菩提寺,時有房舍殿宇200餘間,香田700畝,僧人170餘名,此後百餘年間僧人發展到300餘人。唐會昌三至六年(843~846年),武宗旨諭天下“滅佛興道”,境內香田和從教人員頓減。宋朝建立,佛、道並重,佛教重獲生機。金朝時,境內佛教受地方官府限止而趨衰微。

  元朝,統治者對宗教採取“相容幷蓄”的政策,境內佛教振興,先後修建多座寺院。惠宗至正元年至二十八年(1341~1368年),菩提寺僧德欽重建菩提寺與楊營鄉賈莊村的燈禪寺,縣城東門內的延壽寺,石佛寺鎮洪教寺、馬隱寺、三教寺(原稱石佛寺),在老莊鄉建的園朵寺,四山鄉的寶林寺、福勝寺,王崗鄉的龍泉寺,棗園鄉的復興寺、孤峰寺等10座佛寺。明代,太祖朱元璋推崇佛教,佛事興盛。永樂至萬曆年間(1403~1620年),先後又建老莊鄉明月寺,賈宋鎮圓通寺、清涼寺,王崗鄉廣泉寺,張林鄉狼冢寺,柳泉鋪鄉大莊寺,晁陂鎮彌陀寺,安字營鄉園明寺,二龍鄉觀音寺、雙泉寺,盧醫廟鄉冢上寺(原名大乘寺),彭營鄉隆興寺、太子寺,石佛寺鎮曹營的普門寺,城郊鄉的雙泉寺等12處15座。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僧宣智禪師重修中興寺。弘治四年(1491年),重修二龍鄉的觀音寺。

  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四山鄉的寶林寺。萬曆九年(1581年),重修安國寺的大佛殿。十三年(1585年),僧秦貴禪師重修馬莊鄉侯莊寺。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安國寺塔。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菩提寺藏經房。天啟元年(1621年),重修二龍鄉雙泉寺。明末清初,由於戰亂,全縣多數寺院無守寺僧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高宗通令全國取消“官給度牒制”,此後佛事活動迅速發展。乾隆二十年(1755年)、光緒三年(1877年),除重修菩提寺和原有其他佛寺外,又新建二龍鄉紅雲寺、白雲寺和棗園鄉的華嚴寺。境內歷代共建佛寺31座。

  其中規模宏大、衣缽相傳不絕的有菩提寺、延壽寺、彌陀寺,寶林寺,陽安寺,中興寺。菩提寺山水風光清幽,建築雄偉,佛事興盛,為南陽一帶名剎。光緒三十年(1904年),鎮平奉南陽知府令,將部分宗教場所改為學堂。除菩提寺和有影響的佛寺予以保留外,餘皆被廢。民國初期,因戰亂兵燹,縣內寺院多被毀壞,民國17年(1928年)。19年(1930年),彭禹延倡辦自治時亦將一些寺廟改為學校。至鎮平解放前夕,全縣有佛寺1座,寺房122間,僧侶87人。

  建國後,較完整的寺院,僅餘菩提寺,時有和尚30人,香田百餘畝。1951年,土地改革時,按照國家政策,香田分給當地貧下中農。對寺內和尚,每人留給雙份土地,使其自種自養。1953年,寺僧僅有釋然芬等10人。1959年,縣興辦林場,僧人所耕種的土地劃歸國有,時僧人年事已高,均轉為“非農業戶口”國家給予生活費用補貼。“文革”破“四舊”中,菩提寺、延壽寺、安國寺、陽安寺、侯莊寺等佛寺內的建築物均遭嚴重破壞,菩提寺經卷被燒。1980年後,宗教活動恢復,菩提寺有還寺僧人4名。1983年,寺僧釋清浩參加河南省佛教協會。

  民國8年(1919年),侯莊寺僧人修黃土河、礓石河二橋,接通鎮平、鄧縣道路。義倉清同治十年(1871年),菩提寺設義倉,將豐年餘糧和寺僧募化俗眾饋贈物資存於寺中,於荒年施捨救濟貧民。光緒三年(1877年),農業歉收,曾開倉舍米舍粥。

  建學較大佛寺均設有學經班,以培養佛門弟子,開設“讀經”或“外經”課。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菩提寺在寺莊創辦“救濟小學”(初級小學),民國34年(1945年)春,因日軍犯境停辦。是年秋,抗戰勝利,寺僧創辦佛學苑,接受年青和尚和農家子弟入學。


宗教文化伊斯蘭教可以喝酒嗎

  宗教文化複雜多樣,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禁忌事件,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我國對選擇信仰宗教是自由的,你選擇了這個宗教就要服從這個宗教的教規,違反了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懲罰。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伊斯蘭教文化的教規,瞭解他們能不能喝酒。   不允許喝酒,伊斯蘭教禁止喝酒喝抽菸,先人在伊斯蘭教之前社會喝 ...

宗教文化基督教允許婚前性行為嗎

  兩個人在一起熱戀久了之後,肯定會有一隻越舉,可能自己兩個人覺得沒什麼是,但有些時候有許多因素是不允許的。在源遠流長的基督教文化中有著許多的禁忌,其中有一條就是有關於婚前性行為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基督教文化中是否允許婚前性行為吧。   基督徒的身體代表的是聖靈的殿,婚姻是神所賜給人類最美好的祝福,性也是神 ...

宗教文化猶太教吃豬肉嗎

  猶太人的飲食習俗和他們信仰的宗教有直接關係,猶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猶太教文化解密猶太教吃不吃豬肉。   《舊約·未利篇》第十一章中:“凡蹄分兩半,倒嚼走獸,你們都可以吃……豬因為蹄分兩半,卻不反芻,就與你們不潔淨。這些獸的肉你們不可 ...

宗教文化摩尼教的教義是什麼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教義。教義是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摩尼教之前也叫明教,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曾經也為如今的社會發展做過很大的貢獻。那麼摩尼教文化中,一起來了解這個曾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的摩尼教吧。   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 ...

宗教文化什麼是基督教

  基督教起源於公園一世紀,相傳是耶穌與其十二使徒開始在巴勒斯坦一帶從事宗教活動。大家對於基督教的認識好像並不是很深。而什麼是基督教,對於很多信徒來說或許只是輕描淡寫。那麼,究竟什麼是基督教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尋找答案吧!   什麼是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三位一體的神(聖父, ...

宗教文化什麼是無神論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人相信宗教,而有人卻不怎麼相信鬼神。廣義上講,無神論是一種不相信一切鬼神以及靈魂的存在思想的總和。大家對於無神論並沒有那麼深入的瞭解。那麼,大家知不知道什麼是無神論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學習學習吧!   無神論的定義:   根據定義的不同,無神論可以分為強無神和 ...

宗教文化什麼是佛教文化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的塑造“佛教聖地”的形象,很多人都認為佛祖是降生在印度。我們都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我們其實並沒有深入的瞭解過佛教文化是什麼意思。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尋找答案吧!   佛教文化的基本介紹:   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