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民俗有哪些

  1、客家農村的“打吊聚” :

  客家農村的“打吊聚”,在閒暇時間要聚在一起,吃東西時,有一個人出來組織、計劃安排。

  2、客家轎下酒風俗:

  在客家地區,農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齡,在與男方確定了婚期後,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請親朋好友,這一天就叫“轎下酒”。大門上貼上對聯:愛女出閣,佳婿乘龍。橫批:喜慶盈門。這對聯表達了妹子的父母對出嫁女兒的關愛和呵護,對未來女婿的讚賞。

  3、客家的拜祖神活動:

  客家有傳統的拜祖神活動。拜祖神,指對已逝去的父母,乃至上祖英靈,而對直系上幾代祖神,則是最經常叩拜的。一般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叩拜一次。這是最常見的叩拜上幾代祖神活動。

  4、湊谷會:

  舊社會老百姓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較多的錢開支時,銀行一般是不貸款的。老百姓遇到娶媳婦、繳孩子讀大學、建房屋、買田地、治喪等大事,靠民間的借貸來解決。其中有一種形式就是“湊谷會”。

客家民俗文化介紹,客家民俗有哪些

  風俗習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客家風俗絕大部分是從中原地區帶過去的,所以形成了客家民俗與中原民俗相互碰撞與相互融合的現象。本期的民族文化帶你瞭解客家民俗文化介紹,客家民俗有哪些。

  客家大都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來的。客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也吸收、融合於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居住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風俗在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包羅永珍。

  客家風俗是一個民族在生產、服飾、飲食、居住、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信仰等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經常重複出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就是人們自覺的喜好、風氣、習尚和禁忌等,它流行於民間,為大眾所自覺傳承。漢族文化歷史悠久,風俗源遠流長,已有上下5000年連綿不絕的歷史。這一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歷史優勢,使得漢族的風俗,無論哪一種、哪一類,都格外豐富而迷人。

  客家的風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為漢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風俗具有凝聚力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儘管客家風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風俗的基本內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這無論是哪一個省、哪一個地區,也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港、澳、臺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處西方民族包圍之中的客家人後裔,都無一例外。

  客家風俗

  1、客家農村的“打吊聚”

  客家農村的“打吊聚”,意思是農村人閒暇時間或晚上,三、五個好友相聚在一起,搞點什麼東西吃。客家農村有句俗話:“打吊聚都要有個牽頭人。”意思是說,在閒暇時間要聚在一起,弄點東西吃時,也要有一個人出來組織、計劃安排。具體來說,牽頭人首先要確定好友有幾個,打吊聚的時間(在什麼時候)、地點(在誰的家裡搞)、吃什麼東西。到了約定的時間,三、五個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客家農村人的生活是較艱苦的。因此在那個時期,“打吊聚”時吃的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在靠近小溪邊的鄉村,白天,約好了晚上在誰家中“打吊聚”的三、五個好友,拿著捕魚蝦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魚、捉蝦。到了晚上,三、五個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約好了的農戶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來的魚蝦,隨便炒了以後放些大米,煲粥吃。雖然用料簡單,但大夥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東西的時間裡,好友們個個談笑風生,好一派歡樂和諧的氣氛。好友們無所不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談,當然,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農活和家事。“打吊聚”時吃的東西有時候也會豐富一些:還會加上一點豬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時候最簡單的就是:在收穫番薯的季節裡,拿幾條番薯洗乾淨後放在鐵鍋裡,放些水進去“燜番薯”吃。

  2、客家轎下酒風俗

  在客家地區,農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齡,在與男方確定了婚期後,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請親朋好友,這一天就叫“轎下酒”。

  轎下酒這天,出嫁妹子家的屋大門上貼上對聯:愛女出閣,佳婿乘龍,橫批:喜慶盈門。這對聯表達了妹子的父母對出嫁女兒的關愛和呵護,對未來女婿的讚賞!這天,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一陣陣歡笑,一聲聲祝福,非常熱鬧。另外,參加喜宴的親朋好友,要為出嫁妹子送上紅包,對出嫁妹子講吉利話,以表示關愛和祝福。

  轎下酒後的次日(一般都是在轎下酒後的第二天),男方家的迎親小汽車來到女方的家門口,出嫁妹子動身出門前,手裡撐著雨傘,妹子的父親先拿一杯茶潑到雨傘上,口中念:“茶香酒香,子孫滿堂。”再拿一杯酒潑到雨傘上,口中念:“百年好合,五代同堂。”出嫁妹子坐進迎親小汽車裡。迎親車隊向著男方家進發。

客家春節民俗有哪些

  客家的年俗一般有:戶戶大掃除,不可說不吉利的話,用有香味的樹葉放在熱水中給老幼洗澡,暫停下工作,各個村莊裡都打鑼鼓。準備、魚、肉等三牲,奉敬天地神明。

  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特色、各自風情的傳統春節習俗。


正月裡的趣味民俗哪些

  正月裡的趣味民俗有哪些?   大年三十守完夜,這民俗活動就排得滿滿的,大家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俗稱“迎婿日”。這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天拍張全家福。女兒回孃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 ...

小雪節氣的民俗哪些 小雪時節民間特色習俗活動

  小雪節氣的民俗有哪些 小雪時節民間特色習俗活動   醃製臘肉   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鍾。   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蔔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在秋冬寒 ...

立秋民俗哪些 關於立秋的民俗

  立秋民俗有哪些   立秋民俗有貼秋膘、咬秋、喝立秋水、秋社、吃秋桃子、秋忙會等等。此外,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貼秋膘:   由於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慾,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 ...

立秋民俗哪些 立秋哪些民俗活動

  立秋民俗有哪些   1、貼秋膘:由於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慾,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會選在立秋這一天吃美味佳餚,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吃肉(燉的、烤的、燒的、煮的、滷的等各種做法的肉)意在象徵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2、咬秋: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 ...

春分什麼習俗 春分傳統民俗哪些

  春分有什麼習俗 春分傳統民俗有哪些   春分的習俗有春祭、立春蛋、送春牛、吃春菜和放風箏。   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掃墓開始時,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等等。然後開始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立春蛋   春分 ...

臘月二十三的民俗是什麼 小年民俗哪些

  臘月二十三的民俗是什麼 小年民俗有哪些   小年的主要民俗就是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神,並送灶神上天。   因祭灶是在晚上進行的,所以小年也稱“小年夜”。祭灶前,凡是生火做飯有爐灶的人家都要請灶神。將灶神請回家後,一般貼於廚房鍋灶上方,或是置於神盒內,或是直接貼在牆上,目的是揭開鍋就能讓灶王爺看到鍋裡的東西 ...

臘月二十三習俗盤點 小年傳統民俗哪些

  臘月二十三習俗盤點 小年傳統民俗有哪些   祭灶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