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寒食節是什麼節日+寒食節是清明節嗎

寒食節是幾月幾日 寒食節時間

  寒食節是幾月幾日 寒食節時間

  寒食節是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寒食節是中國農曆清明節前、中、後這三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

  寒食節的由來傳說

  相傳當年晉公子重耳周遊列國,歷盡艱辛。一次,他捱餓難熬,百般無奈時,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後來重耳當了國王,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後發現介之推與其母被燒死。重耳十分後悔,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

  寒食節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

  今天,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麵、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麵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在這一天全家吃炒麵。

  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更是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的饊子最為有名。寒食禁火的風俗,在山西一直最為流行。這一點在後來很長時間都是如此。

  寒食節對聯

  寒食節期間,人們用麵粉和棗泥做餅,捏成燕子狀,稱“子推燕”,用柳條串起掛於門。此外還有用粳米和大麥等煮粥而食等習俗。唐代韓翊有《寒食》詩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料。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所說“傳蠟燭,即當時的”寒食賜火“、”請新火“習俗。魏武帝曹操考慮到吃冷食對北方人身體無益,遂下令廢除禁火。又因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鄰,後將兩節合併,逐漸形成了於此節祭祖掃墓的民間習俗。

  ”寒食節“的常見對聯有:

  雨滅龍蛇火春生鴻雁天

  曉林花落雨;寒俗鳥啼風。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杏酪偷羹何處夢,

  石泉槐火為誰新。

  若按寒食節在清明的前兩天,音韻訓話學家黃侃教授就生於清光緒十二年二月二十九寒食日(1886.4.3),當年4月5日清明。汪東撰賀聯贈雲:,此地宜有詞仙,山鳥山花皆上客。

  何人重賦清泉,一丘一壑也風流。

  清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1905.4.3)為寒食日,4月5日是清明。近代民主革命家鄒容在帝國主義的迫害下,死於上海租界獄中,年僅20歲。章太炎撰輓聯雲:

  群盜鼠竊狗偷,死者不瞑目;

  此地龍蟠虎踞,古人之虛言。

寒食節是清明節嗎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關係

  寒食節是清明節嗎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關係

  我國古代在清明節前還有一個與清明相連的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在冬至後105日,寒食共有3天,過後就是清明,因此清明節正好在冬至後的第108天。現代寒食節基本已經併入清明節,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之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什麼是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也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2)。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清明節後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後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總而言之,在清明的發展過程中,在本身的節氣含義中慢慢吸收了寒食節祭祀掃墓、禁菸冷食、盪鞦韆、踏青郊遊等習俗和文化內涵,逐漸取代寒食節的地位,最終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清明節。

清明節和寒食節一樣嗎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嗎

  清明節和寒食節一樣嗎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寒食節不是清明節的別稱。

  寒食與清明是農曆三月的兩個節日,由於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慶祝活動也頗近似,因此將二者合併起來一起慶祝。

  我國的清明節是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後。這個節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節氣,它是寸序的標誌。從這個角度來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四月五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5。時,開始的一日為清明節。《歲時百問》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人們根據它的特點安排耕作,江南人“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春耕生產就忙乎開了。二是指節日。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現今具有節日意義的只有“清明”。那麼,“清明”又是怎樣演變為祭祀的節日呢?據《荊楚歲時記》說:“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這是說,冬至過後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節,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因為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且又禁火三天,如此,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的區分了。到現在,人們已把寒食和清明並稱,祭寒食也相當於祭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

  掃墓祭祖

  清明節和冬至節、過年都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你知道民間清明掃墓從何時成為禮典的一部分嗎?

  寒食、清明掃墓的民俗在唐代時已經相傳成俗,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寒食民俗的上墳祭掃列入禮典,允許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員行一樣的上墓拜掃禮,以展子孫孝思。上墓奠祭準備祖先生前愛吃的食物,祭拜後哀泣辭別,可在看不到祖先墳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餘饌,不可作樂,表示孝子之情。從唐以來,每年到了這時,全家上墳掃墓成了家族重要行事。

  插柳戴柳

  柳樹生命力強盛,古人說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齊民要術》)。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傳說追溯到春秋時代晉文公紀念忠臣介子推。宋代時民間上墳掃墓之後,往往折下墳墓邊的柳枝插在墳上,也把柳枝帶回家,插在門楣上以辟邪。陸游說的「人家插柳記清明」就是這般表現(《春日》)。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喝涼水。好端端的春光明媚的日子,卻為何要如此這般呢?談到這一風俗,不禁使人想起一個催人淚下的晉文公悼念介子推的故事。

  當年晉文公重耳當年因為他父親晉獻公的“驪姬之亂”被迫流亡到翟國,並在那裡生活了十二年。晉獻公死後,他的弟弟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做了晉國國君,是為晉惠公。這個晉惠公因為害怕素有賢名的哥哥重耳會威脅他國君的位置,於是就派殺手到翟國去暗殺他,得到訊息的重耳不得不又開始了新的流亡生涯。

  一行人又只好繼續往東走準備投奔齊國,大夥飢腸轆轆,再不弄點東西吃真的只能吃土了!重耳一代公子哪裡受過這種苦,沒過多久就真的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隨從介子推到山溝裡,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重耳果然慢慢恢復了一些體力。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最後他們到了齊國境內,重耳收到齊威王的禮遇,大夥才安頓了下來!

  七年以後,重耳回到晉國即位為晉文公,舉行了復國封賞大典,原來跟隨他逃難的人,一下子都加官進爵,成了晉國顯赫一時的人物。封賞之中唯獨不見介子推的名字,原來介子推是個性格耿直而且淡泊名利的人,他早就帶著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感念當年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想要請他出山為官,以報答他的恩情。經過一番打聽後,晉文公帶著一般文臣武將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但是一連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他。這時,有人建議說:“介子推最孝順。如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著老母親跑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一連幾天,大火才滅,可是,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晉文公派軍士搜山,只見他們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於大樹底下。

  秦漢時期,寒食節慢慢增加了掃墓的習俗,因為和清明這個節氣很接近(就差一兩天),久而久之,到了唐代兩者便已經合二為一,形成了我國現在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晉文公後悔萬分,他把介子推安葬在綿山之下,併為他建立祠廟。燒山那天,正是清明節氣前一天,於是晉文公下令將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禁菸止火,只吃冷食,以寄託哀思。從此以後,我國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過寒食節。


清明是不是 清明節

  清明是不是寒食節 清明節是寒食節嗎   寒食與清明是農曆三月的兩個節日,由於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慶祝活動也頗近似,因此將二者合併起來一起慶祝。   我國的清明節是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後。這個節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節氣,它是寸序的標誌。從這個角度來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四月五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5。時 ...

是什麼節日 清明節

  寒食節是什麼節日 寒食節是清明節嗎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節日。寒食節在農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 ...

清明節有什麼關係 不是清明節

  清明節和寒食節有什麼關係   古時“清明節”與“寒食節”在時間上的關係是: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現在二者已經在習俗上合二為一了。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時節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據傳清明節的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 ...

也是清明節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 ...

清明節一樣有什麼由來?

   清明節和寒食節一樣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寒食節不是清明節的別稱。   寒食與清明是農曆三月的兩個節日,由於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慶祝活動也頗近似,因此將二者合併起來一起慶祝。   我國的清明節是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後。這個節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節氣 ...

清明節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青團

  導語:眾所周知,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清明果、青團、潤餅菜、青精飯、寒食粥等等。有許多人覺得,寒食節跟清明節吃的食物是很相像的,所以他們搞不清楚寒食節是清明節嗎?清明節為什麼要吃青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寒食節是清明節嗎   寒食節不是清明節。寒食節是指當天只吃冷食,清明節當天是指紀 ...

2021放假 2021年節假期是什麼時候開始

  2021寒食節放假嗎 2021年寒食節假期是什麼時候開始   寒食節不是法定節假日,所以是不放假的,不過2021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調休,而2021年寒食節是2021年4月3日,所以2021寒食節也相當於是放假的。   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