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縮小地區間、學校間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關鍵;
2、農村義教經費保障:“兩免一補”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孩子上學的負擔明顯減輕。“免除學雜費,農民得實惠”;
3、在家門口讀上好學校:升學校素質,不僅體現在硬體上,更體現在辦學理念、師資、管理經驗等軟體上;
4、打破"小公平意識" :"小公平意識"包括兩方面,一是狹隘的"地區意識"。幾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願改革,怕影響自己的利益。
1、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縮小地區間、學校間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關鍵;
2、農村義教經費保障:“兩免一補”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孩子上學的負擔明顯減輕。“免除學雜費,農民得實惠”;
3、在家門口讀上好學校:升學校素質,不僅體現在硬體上,更體現在辦學理念、師資、管理經驗等軟體上;
4、打破"小公平意識" :"小公平意識"包括兩方面,一是狹隘的"地區意識"。幾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願改革,怕影響自己的利益。
政治方面:
1、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因此自稱“始皇帝”。
2、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兼理國家監察事務;太尉負責管理軍事。以下設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縣一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組織。
3、制定頒佈了《秦律》。
經濟方面:
1、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收稅。
2、統一度量衡。
3、統一貨幣。
4、統一車軌,修馳道。
文化方面:
1、下令小篆為通行全國的文字,後又在社會上流行更為簡單的隸書。
2、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3、興辦學校,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強了監察機構;
2、注意法治,執法嚴明;
3、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任命善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
經濟上:
1、輕徭薄賦,勸課農桑,興修水利;
2、戒奢從簡,唐太宗力倡節儉,不準修建臺榭,禁止地方官進貢奇珍異寶。
文化上:
改進科舉制,興辦學校,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