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寧波冬至的習俗與過法

寧波冬至的習俗與過法

  冬至標誌著陰陽交替,陽氣回升,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冬至這一天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特別是在南方更加流行。說到吃湯圓,不得不提寧波湯圓。寧波人很重視冬至,在他們眼裡“冬至大如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寧波文化中他們是如何過冬至的吧。

  一、大頭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寧波人一般不出門,冬至節一早有全家人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大頭菜香成了寧波冬至節風味獨特的鄉間美食,讓人食之難忘。冬至節前夜,家家烤大頭菜,大灶的火燒得旺旺的,將大頭菜洗淨,削皮切塊,菜葉也不要浪費。削掉表面上有坑坑窪窪的東西,放入鑊中,塊要切得稍厚一點,否則容易煮散導致筷夾不起。大頭菜先放入,後放大塊年糕,翻一下,放點醬油,然後把呼呼燃燒的柴爿蓋上草灰,柴爿徹夜暗燃,用文火煮,大頭菜在鑊裡焐一夜。第二天一早水將燒乾時,放入糖和鹽,再澆入一層菜油起鑊,香氣四溢的大頭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大頭菜經久耐煮而不變形,一鑊方方正正的大頭菜,在醬油、菜油的潤澤下,紋理清晰,看似有紅燒肉的質感。夾一筷入口,菜香撲鼻,嚼之肉質軟嫩,鮮鹹中帶著大頭菜天生的甜味,沒有太多調味品的摻和,吃的就是大頭菜的原汁原味。

  冬至大頭菜烤年糕的關鍵是冬至那晚灶火不滅,家家都要燒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傳,日子紅火是老百姓最實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則寓示“年年高”。

  二、拜冬至

  寧波老話“冬至大如年,皇帝老倌要謝年”,寧波冬至流行祭奠祖先,焚香燃燭,稱“拜冬至”。舊時冬至日有宗祠的大族則在宗祠內用三牲福利祭祀祖先,令人興“孝思不匱,永錫爾類”之思。是日,當地望族凡男性,由族長率領,在宗祠內舉行族祭禮儀。將整雞、整魚放在紅木盤上,恭恭敬敬地端放到祖先靈位前,先由族長太公上香叩頭,然後各子孫按輩份循序一一跪拜祖先,行三叩首之禮後,由主持人念祭祖辭,再焚燒紙錢、寒衣供死者享用和禦寒,俗稱“送寒衣”。

  冬至前,預先剪好紙做男女衣服,以備冬至日在先祖像前焚化,叫“做寒衣”。祭典之後,按常規,祭祀當值者依靠祠堂公田的收入,備辦“冬至酒”,也叫“亞歲宴”,所有“拜冬至”者均入席,既懷念亡者,又彼此聯絡久別生疏的鄉情,稱之為“食祖”。還請戲班子在宗祠處演戲。族祭的“冬至酒”每戶僅限一人參加。若附近住有孤獨或無力做羹飯者,亦邀來共餐。囿於禮俗,謝絕女性參加冬至酒。

  “冬至酒”散席後,同姓宗族祠堂還要按人丁分發“胙肉”。肉有生熟兩種,分時有諸多獎勵規矩,清朝有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級,民國有高小、中學、大學、留學四級,以學歷區別高低,高者多得,以示鼓勵;老人優先,在50、60、70、80、90年齡段,數量依次遞增,以示敬重。冬至“胙肉”是用祠堂公田所產或富家捐款購置的,族長主理其事,“胙肉”在當時被視作一份厚禮。

  氏族內每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續修一次族譜,續譜在冬至日舉行開筆典禮。冬至也是遊子尋根認祖之日。

  三、冬至湯糰

  寧波民間有“吃了湯糰大一歲”之說,吃湯糰一直是寧波盛行的冬至習俗,冬至吃的湯糰又叫“冬至團”。寧波老話“冬節糰子年節糕”之說,意思是冬至節吃湯糰,過年吃年糕。冬至吃湯糰象徵團圓、圓滿、和諧、吉祥。

  “冬至團”以糯米粉為外皮,“冬至團”之,以豬肉、薺菜、蘿蔔絲、豇豆沙、赤豆沙等蒸好作餡子。“冬至團”分甜鹹兩種,甜團做法:裡邊不放糖,待團煮熟,外表用炒熟的黃豆磨成粉加上白糖或紅糖“擂一擂”,所以又叫“擂團”,香甜爽口。有的人家裹好的團,放在晚稻米里“擂一擂”,在羹架上蒸熟,叫做“雪團”。

  冬至前幾天,用糯米水磨,幹後揉粉備用。冬至前一日晚間,全家大小一起來搓湯糰,主婦們將搓好的湯糰盛於盤中,冬節早晨,燒煮甜湯糰,先在堂前敬供神明與祖先。祭拜結束後,會將湯糰黏一二個在門戶獸頭鋪首之上,視為辟邪。然後家人圍坐而食,取其團團圓圓之意。“冬至團”好煮,吃起來細膩、黏軟、滋潤。“冬至團”煮做好後主要用以作祭祖供品,也可用於親朋互贈,鄰里相饋,小輩送長輩,或者待客,冬至團是“亞歲宴”上的必備食品之一。

  四、冬至羹飯

  舊時,在寧波,每戶人家,無論貧困富裕,冬至日有祀神之舉,叫做“供金紫”;各家多備辦酒餚,在家祭祀祖先,稱為“冬至羹飯”。“供金紫”其實就是“家祭”,焚香點燭祀祖所用的蠟燭須為綠色。在冬至前數日,將祖先遺像從箱中取出,逐一開啟檢視,如被鼠咬蟲傷,立刻送裱畫店整修。至冬至夜,循例將本支系歷代祖先遺像取出,按輩份依序掛起,懸掛堂前間,陳設供桌擱幾,燃點香燭,供奉祭品,藉以表“孝思不匱”之意。

  祖先遺像格式甚多,有夫妻合繪於同一幅者;有男女各繪一幅者;還有的生前不願預先繪遺像,到了壽終正寢,移靈於中堂之際,才召來畫師面對死者臨摹。

  冬至夜闔家相聚宴飲,一般人家都備“十碗頭”,取其十全十美之意。其中又以“六葷四素”居多,葷的有雞、肉、魚、蛋等,素的有千層結、粉絲、青菜、烤麩等,都是家常菜餚。有的還包括“四京果”:胡桃、桂圓、蓮心、黑棗之類;“四水果”:橘子、蘋果、生梨、金柑之類:“四茶食”:黑洋酥、白麻片、麻酥、桃酥之類。滿滿一大桌,邊吃邊聊,於推杯論盞間加深親情友情。一年間的疑慮隔閡不知不覺煙消雲散,一年疏遠了的親情和淡漠了的友情再度續上。

  五、冬至圓夢

  冬至夜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老寧波人有“困困冬至夜”的說法。在睡前要洗熱水腳,意思是養成晚上熱水洗腳的好習慣,天冷不開裂,也祈求來年走得順利。寧波民諺“冬至前夜夢最靈”。冬至前一天晚上,備好香燭向灶神祈求好夢,亦有趕往慈城鎮清道觀(今已毀)求夢者,謂“冬至前夜夢最靈”。寧波民間總認為冬至夜的夢最美好,以此夜夢兆占卜一年吉凶,那一夜要比平常要睡得早些,以求好夢。

  冬至當天早晨,大家會相互傳夢,長輩還會為小輩們“圓夢”,跟西方聖誕節孩子放襪筒等聖誕老人爬煙囪來送禮物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冬至節與西方聖誕節雖時間相近,但兩者體現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西方人過節喜歡以狂歡來慶祝,而我們寧波因獨特的農耕文化,更傾向於以溫馨祥和的方式過節。

  六、冬至老話頭

  寧波有關冬至的民諺還真不少。“過了冬(指冬至),日長一顆蔥”、“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喝了冬至酒,一天長一手。”意思是說,冬至這天白天最短,過了冬至日,白晝就一天比一天白天長、夜晚漸短,道出了冬至日的氣象特點。“冬至有霜,年有雪”是說冬至有霜,過年就會下雪。

  “冬至多風,寒冷年豐”、“冬至前頭七日霜,明年有米沒礱糠。”“冬至青雲從北來,定主年豐大發財”,這是討口彩。

  “冬至西北風,明年燥鬆鬆”、“爛冬油菜燥冬麥”指冬季多雨油菜長勢好,乾燥麥子長勢好。“冬至長長節,做到除夕歇”意思是:只要你有時間,有心去做,在這一時段內活計很多,什麼都可以做,做到除夕方可歇息。

  但假如真的從冬至做到除夕,那麼,寧波人又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兒孫不還債,冬至連除夜。”寧波話“還債”的意思是不孝順或沒教養,此話謂兒孫不孝順,那末只有一年做到頭了。

  七、冬至進補

  冬至進補在寧波歷史悠久,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古人認為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應講究“養藏之道”,適時進補,更好地發揮食材、藥材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寧波人冬至進補必服中藥。因此,冬至一到,中醫師、中藥鋪,門庭若市,其盛況要到立春為止。

  王詩琅所編的《艋胛歲時記》中有關“補冬”的記載:“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福建產龍眼乾)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

  寧波舊俗,冬至正時辰,拋擲蘿蔔至屋瓦上,經雨淋日曬成幹後,收集掛於牆壁之上,俗稱“冬至蘿蔔”,謂是治痢疾的良藥。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冬至日的各種習俗也慢慢消失了。但作為一種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現在的寧波人還是應該瞭解一些。

南京冬至習俗與傳統過法

  冬至節氣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的習俗各個地方差異很大,北方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子,江浙一帶則吃湯圓和麻餈。我國南京冬至的習俗有很多,在南京民俗中,有著吃“大蔥燉豆腐”“青菜豆腐”保平安的習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京文化中冬至都有一些什麼習俗吧。

  一、祭祖

  提起冬至,老南京人當然不能少了祭祖先。各家各戶都要備好酒菜和紙錢,以祭奠先祖、亡人。對新近逝去的先人,還要上墳祭祀,以示對逝者的懷念。做媳婦的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襪。據說這樣做是希望長者健康長壽。

  二、送冬

  在六合一些地區,每逢冬至,凡有女兒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物到女婿家,即所謂的“送冬”之俗。有的還在送給女兒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進手爐、火盆等,意為希望女兒女婿日子美滿紅火。

  三、燒包數九吃豆腐

  老南京冬至的習俗有很多的,現在已經簡化為“燒包數九吃豆腐”。“燒包”在老南京人的說法裡,就是燒一包一包的紙錢。此舉意在祭奠先祖。而“數九”則是一個歌謠,由於天氣寒冷,人們只能“屈指”度日,透過對於天氣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觀察,聯綴了九九歌,廣泛流傳,以數九消寒。

  關於吃豆腐在過去和現在還有不一樣的地方。以前老南京有種說法叫“蔥煎豆腐燒大腸”,說的是當時吃豆腐還要配上蔥和大腸,這樣油水豐富,能夠滿足物質匱乏時期人們的需求。又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但是現在老百姓一般都是隻燒青菜豆腐,既不油膩,又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

  四、吃湯圓、青菜豆腐

  南京於“冬至”所準備的家宴中,有吃糯米豆沙團,以取團圓。“青菜豆腐”也是老南京人保留至今的冬至食俗,具有“聰明逗富”、“保平安”的寓意。據傳,南京人冬至吃豆腐還與朱元璋有關,這也是歇後語“小蔥拌豆腐-清二白”的由來。

金華冬至習俗與食俗介紹

  金華是浙江省轄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金華的文化對浙江文化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冬至節氣是我國的重要節氣,雖然不是國家法定假日,但是在浙江金華,家家戶戶仍然遵守傳統,慶祝這個節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浙江金華在冬至的一些習俗吧。

  一、祭祖

  在金華,冬至祭祖是絕對不能忘的。雖然不會有豬肉、雞肉等祭品,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帶上菊花,去先祖墳上走一番。上墳祭祀必備四樣菜上墳時的祭祀食品有講究,有四樣是金華傳統中必備的:小青菜、白切肉、豆腐、豆腐包。“小青菜要一整根,白切肉不要放醬油,清清白白的意思。”金華市婺城區文化館研究員章竹林說,四種食品都有寓意,豆腐兩面煎過,寓意紅紅火火;豆腐包因為和篩子顏色相同,代表豐收。

  二、羊肉湯圓年糕瓜子,你要吃哪一樣?

  冬至這天要吃什麼,不同地方的人有不一樣的說法。有人說吃羊肉,有人說吃湯圓,有人說這一天要舂上足夠吃到明年的年糕,還有人說要吃瓜子、花生等乾貨。至於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沒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其實,不外乎就是驅寒保暖的意思吧。你知道你們那旮旯要吃什麼嗎?

  三、曬年味,做米酒

  窗外欄杆上,一串串飽滿的香腸紅白相間,在陽光下泛起嫩嫩的光澤。旁邊還有被燻得黑黝黝的臘腸和醬鴨,有時候還能看到幾條鹹魚呢

  除了香腸,老金華人還會用紅曲釀一罈清香的米酒。據說,在冬至這一天釀的酒味道特別好,容易儲存。

  四、泡泡腳,去凍瘡

  說到泡腳,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每天都要泡的嘛。可是在金華的湯溪一帶,確實流傳著這樣一項習俗。據說,這樣可以去掉身上的凍瘡,過個暖和的冬天。金華有一句話“冬至洗凍缺,過年洗錢財”。

  五、媳婦回婆家團聚

  金華農村有不少媳婦在冬至要專門趕到婆婆家團聚,有句金華話叫做“媳婦在外過個冬,弄個兩頭空,家裡失個公。”江南流行“冬至大如年”,在這一天,民間都希望一家人團圓。


潮汕冬至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載:“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五日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據《辭海》載:“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開始。”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潮汕地區民間一個大節日,有“ ...

紹興冬至習俗

  冬至是紹興民間一年中的大節,諺稱“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們一直是把它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的。《嘉泰會稽志》稱其節“大略如正旦而差簡”,且諸多事情皆以冬至為起點。農曆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後106天為準,謂“冬至百六是清明”。《九九歌》也以冬至起算為頭九、二九直至九九,以記季節變化。民間更有“冬至月初,石板冰酥 ...

臺灣冬至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 ...

香港民間的“太平洪朝”習俗祭祀活動儀式

  “太平洪朝”是粉嶺圍彭氏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於該活動開始之前,彭氏族人會先進行“點燈”儀式,但每年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要視乎擇日的結果。雖然如此,舉行日期不得遲於該月的十五日。   開燈   神棚入囗的頂部懸掛了一盞大花燈,在所舉行日期早上開始燃點,直至十六日,“朝首送燈”,分 ...

“七月半”中元鬼節的起源、習俗豐富的人文內涵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由來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 ...

波利維亞的習俗商務禮儀

  玻利維亞共和國   簡稱玻利維亞,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109.8萬平方公里,其西部是高原,海拔平均在3700米以上,面且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很多,因此有 南美洲屋脊 之稱。人口600萬。94%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語為國語印第安人通用克亞語和艾馬拉語。除一流旅館的服務人員外英語幾乎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