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以致遠的下一句是什麼
五嶽尋仙不辭遠下一句
五嶽尋仙不辭遠下一句是一生好入名山遊。出自唐代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譯文: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裡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嶽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遊。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鬥旁,九疊雲屏像錦繡雲霞鋪張,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雲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雲霄莽莽蒼蒼。
翠雲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天上萬裡黃雲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
閒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淨,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
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雲裡,手裡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遊太清。
賞析: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遊、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託,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下一句
1、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出自木心 ——《從前慢》。
2、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天高皇帝遠下一句
天高皇帝遠下一句是民少相公多。“天高皇帝遠”是個常用語,最早是指稱偏僻的地方,官府的權力達不到。現在則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語含貶義。“民少相公多”中“民”是指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窮苦百姓,“相公”是對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蔑稱,兩個詞語對應的分別是兩類不同的群體。
山高路遠下一句是什麼
“山高路遠”下一句是“不畏險”,意思是路途艱難而遙遠但是不畏懼困難險阻。出自於《李時珍》:“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
《李時珍》是一部厚重而又飄逸離奇的長篇歷史小說,透過大量李時珍相關史料,打破傳統歷史小說的創作模式,從李時珍幼年寫起,歷經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代皇帝統治 ...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下一句
1、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出自木心——《從前慢》。
2、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山高皇帝遠下一句是什麼
民少相公多。
出自:明朝黃溥的《閒中今古錄》:“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釋義: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上半句話的意思是說,皇帝最為最高統治者,離真正的百姓生活十分遙遠,不知民間疾苦,當然不會為百姓謀福。而 ...
山高皇帝遠下一句是什麼
1、山高皇帝遠應該是天高皇帝遠,下一句是民少相公多,出自黃溥《閒中今古錄》:“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2、天高皇帝遠的意思是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
日暮蒼山遠下一句
1、日暮蒼山遠下一句是天寒白屋貧。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 ...
任道而重遠下一句是什麼
任道而重遠下一句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翻譯:曾子說:“有特殊社會地位以及有遠大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使命重大,路途遙遠。把實現仁愛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才停止,不也很 ...
寧靜以致遠的下一句是什麼
寧靜以致遠的下一句是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其意是說想要成功就要心無旁騖的專心做一件事情,出自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