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小寒的來歷和風俗+吃臘八粥數九九

小寒的來歷和風俗 吃臘八粥數九九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每年的陽曆1月5日至1月7日左右,當太陽黃經到達285度的時候,小寒就會準時來臨了。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這天有很多習俗,包括吃臘八粥,還有畫圖數九,都是至今還流傳著的傳統活動。

  小寒的來歷

  大家都知道,小寒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月5日至1月7日之間,太陽位代到達黃經285度,為小寒節氣。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因小寒後幾日才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氣,又因小寒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故名“小”而“寒”。對於北方人來說,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小寒習俗:臘八粥

  所謂“臘八粥”就是臘月初八喝的粥,在小寒時節,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臘八粥不僅好吃,還能養生。

  小寒習俗:畫圖數九

  小寒還有一個傳統活動,叫“畫圖數九”。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告成。直到現在,數九九依舊是民間一項傳統習俗。

元旦簡介之中國新年來歷和風俗 吃年糕年年高

  元旦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人們都要期待這個節日的到來,這是因為,在元旦到來之際,也就意味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如果人們想要在這個節日裡面,完完全全體驗元旦帶給人們的不同特點,就需要提前進行了解,才能夠得到這樣的效果。

  捧元寶旺財運

  元旦時節把竹竿束於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我國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醃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裡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於雅。

  年糕取年年高之意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

  吃春飯年年有餘

  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 春飯。春飯是年年有餘的象徵。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餘的象徵。元旦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圍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擺放火鍋,這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桌上的每樣菜都要品嚐,也要象徵性地喝酒,以討來年紅紅火火。

寒露的來歷和風俗 寒露吃花糕步步高昇

  寒露這一節氣大家是比較熟悉的,這個是秋天的最後的一個節氣,過完這個節氣之後,氣溫下降速度越來越快,這個時候一件秋衣往往不夠,還需要多加點衣服才能夠保證不感冒,有不少的人對寒露要做什麼是比較不清楚的,那麼我們來了解下吧!

  寒露節氣是怎麼來的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寒露一過,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氣溫逐漸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如果說白露時暑氣尚未完全消退,那麼“寒露”則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露這天要做什麼

  登高

  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昇”“高壽”。

  觀紅葉

  寒露時節,秋風颯颯,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漫步在通幽曲徑上望山坡,便會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紅葉。

  秋釣邊

  因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吃花糕

  寒露節氣一般與重陽節在時間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後,有吃花糕的習俗。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


立夏的來歷風俗講究 具體解析

  每年一到立夏,氣溫就會上升得非常高,人們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中都會大汗淋漓。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同時民間人們也會有很多的風俗講究,以求好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第九個節氣農忙季節

  芒種夏季中的第三個節氣,氣溫也相對比較高,天氣非常炎熱,特別容易中暑,因此外出的時候要做好防暑措施。同時芒種是收穫的好時候,農民朋友們忙著進行收割農作物,辛苦但是感覺非常值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時候,這太陽剛好到達了黃經75°,時間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5日 ...

冬至的來歷風俗 冬至有什麼禁忌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永定河沿岸民間又把冬至俗稱為“日短”。他們認為,從冬至開始,陽氣四開,又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冬至有3種意義:一是陽極之至;二是陽氣之至;三是日行南至,故謂“冬至”。   從冬至這一天起,到驚蟄節後6天,共有九九 ...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風俗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和風俗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立秋的氣候特點:氣溫逐漸減低、秋老虎;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芒種這天人們要幹什麼

  芒種節氣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兒子叫芒種,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母親老得頭髮都白了 ...

夏至的來歷風俗 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 ...

國慶節的來歷風俗 國慶節的風俗特點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