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少數民族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貴州少數民族主要節日表(農曆) 日期(農曆) 節日名稱 民族 地點 活動內容 一月初四至十五 根今 布依 鎮寧縣黃果樹 文藝演出、趕表(談情說愛)、吹嗩吶 一月初九 跳場 苗 貴陽市花溪區桐木嶺 跳蘆笙 一月十一至十五 蘆笙會 苗 凱里市舟溪各寨 跳蘆笙、對歌、鬥牛 一月十五 地戲節 布依 貴陽市花溪區大賽 演唱地戲 一月十六至十八 蘆笙會 苗 凱里市舟溪鄉蘆笙堂 跳蘆笙、敲木鼓、鬥牛賽馬 二月首亥日 翻鼓節 苗 凱里市青曼鄉晴郎村 敲木鼓、敲銅鼓、吹蘆笙 三月初三 三月三 侗 鎮遠縣報京鄉 對歌、跳蘆笙、討籃子(男女青年定情) 三月十五至十六 姊妹飯節 苗 臺江縣 吃姊妹飯、踩鼓舞、吹蘆笙 三月十九至二十一 蘆笙節 苗 凱里市旁海區 跳蘆笙、鬥牛、賽馬 四月初八 四月八 苗 貴陽市噴水池 吹蘆笙、對歌、跳舞 四月初八 四月八 苗 黃平縣飛雲崖、松桃縣等吹蘆笙、對歌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壯族“花街”

  每年舊曆三月,聚居在廣南縣舊莫、者兔、那倫等鄉村的壯族人民,都要先後在三個街場趕花街。在花街上集中對歌,成了壯族人家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的歡樂盛會。

  隨著時代的發展,建國以後的花街會,除了青年人談情說愛、戀愛、結婚的內容以外,還增加了歌唱建設新成就,或唱幸福生活、美好理想、高尚品質的內容。

  每逢花街之日,壯家姑娘有的穿著青衣筒裙,腳登繡花鞋,頭戴花毛巾;有的用自織土布緊身鑲邊衣打扮,佩戴翹角線結布巾,三五成群,成群結隊各自帶著精心製作的花糯米飯,還帶著私下繡做的布鞋以及手帕等禮品,從四面八方,奔走而來;這時小夥子們穿著格外講究的細料褲子、白襯衣,有的推著單車,說說笑笑趕到街場。他們開始是走走串串,見了熟人問寒問暖,瞭解新情況、新事物。繼而物色好物件,男男女女,互相約會,分別聚會成三四人或七八人不等的對歌群。這時擺開陣勢,開始對唱。首先推出二人開唱,對起歌來,隨後自動接替對唱。他們講究在對唱中要有問必答,要問得好,答得妙,才算高手。如此,一對對一對,一群對一群,大街上、兩路旁、樹蔭下、小河邊,到處都是唱歌的對手。歌聲悅耳,此起彼伏,盡人欣賞,使人們進入到一個歡樂的世界。當對歌告一段落時,參加對歌的已婚男女自動散去,未婚男女一般都各自選擇物件,細語聲聲,情深意長地漫步走著。這時姑娘開啟提籃或布袋,捧出花糯米飯或布鞋等物遞給男方;男方青年則以手飾、針線、糖果、布傘等物回贈。此後他們有可能結成良緣,成為佳偶。回憶起這種情形,在他們的婚史上,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象。

少數民族的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及風俗

  少數民族的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及風俗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等。

  苗族:苗年、社節、四月八、蘆笙節、鬥馬節、拉谷節。

  壯族:銅鼓節、蛙婆節、陀螺節、農具節、花婆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壯年、三月三歌節、牛魂節、藥王節、吃新節、莫一大王節、擂背節、嘗新節、跳嶺頭節。

  侗族:姓氏節、侗年、冬節、花炮節。

  彝族: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

  蒙古族: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馬奶節、燃燈節、火日、祭敖包、麥德爾節、點燈節、塔克勒幹節。

  回族: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傣族:潑水節、入夏節、出夏節。

  藏族:轉山會(沐佛節、敬山神)、採花節、黃藏曆元旦、薩噶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白來日追節。

  瑤族:討念拜、討寮皈節、度戒、達努節、牛節、盤王節。

  回族風俗

  飲食風俗: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

  婚俗: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比較一致的程式是請媒人提親、說色倆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親)、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鬧洞房、擺針線、回門等。

  葬喪風俗:葬禮要經過停屍、善面、備殮、淨身、下葬、紀念亡人等程式。其中殯禮(站者那則)是回族喪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凡參加殯禮的人必須洗大淨。

  信仰: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後,各地回族一直延續著這一信仰。

  傣族風俗

  飲食風俗: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傣味中以酸為美味之冠。主食以大米為主,食昆蟲,食花。

  婚俗:一般實行從妻居的習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門,因此婚禮主要在女方家舉行。

  葬喪風俗:要根據死者的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和不同死因而採取不同的喪葬儀式。喪葬方式有火葬、土葬、水葬和四種。

  信仰: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餘。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藏族風俗

  飲食風俗: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 。

  婚俗: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來的婚姻是否吉祥,然後男方或女方就請自己的親戚或媒人持哈達及禮品到對方家求婚。

  葬喪風俗:藏族的喪葬習俗比較特別,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這五種,並且等級森嚴,界限分明。採用哪種葬儀,同時也主要取決於喇嘛的占卜。

  信仰: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苯教等。

  壯族風俗

  飲食風俗:主食稻米,製作方法有蒸、煮、炒、燜、炸等,各種米飯、米粥、米粉、米糕、餈粑、粽子、湯圓等。

  婚俗:婚禮四部曲是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他們的婚禮也像他們招待賓客的糖茶一樣,甜津津而耐人尋味。主要分為:接親、送親、成親、回門四個習俗。

  葬喪風俗:壯族傳統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土葬,以“二次葬”為主要葬式。

  信仰: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壯族的宗教多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

  蒙古族風俗

  飲食風俗: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

  婚俗:蒙古族的婚俗是從求親開始的,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

  葬喪風俗: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的喪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稱天葬)。新中國成立後,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

  信仰:薩滿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

  維吾爾族風俗

  飲食風俗: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對較少。

  婚俗:婚前,男方必須向女方交彩禮,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後,會舉行婚宴。

  葬喪風俗:遵照伊斯蘭教規,實行土葬,主張速葬。

  信仰:伊斯蘭教在維吾爾族地區佔據統治地位。

  納西族風俗

  飲食風俗: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

  婚俗:按周禮的六禮:問名,納采,會親(在麗江稱之為親家會),過門(麗江稱請媳婦),送禮柬,迎親。

  葬喪風俗:自古是火葬,後實行土葬,喪葬禮儀注入了諸多的滿漢習俗。

  信仰:納西族是個信仰多種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東巴教,也信仰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道教。

  土家族

  飲食風俗: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豆製品也很常見。

  婚俗: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有“哭嫁習慣”習慣。

  葬喪風俗:土家族實行火葬,土司制度時期至今實行土葬。

  信仰: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大全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 ...

少數民族節日

  1、阿昌族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 ...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有:   1、蒙古族的那達慕: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   2、傣族的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 ...

八九月份的少數民族節日有哪些

  列舉如下幾個少數民族在八九月份的節日:   苗族在兩個月份主要有農事活動節慶、物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等節日;   彝族在兩個月份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節日;   傣族在兩個月份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等節日;   畲族在兩個月份 ...

少數民族節日的特色故事

  少數民族節日有關潑水節的故事如下: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   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把汗流乾了,倒 ...

少數民族畲族節日大集合

      畲族的傳統節日很多,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封龍節”、“六月六”、中元節、仲秋節、重陽節、冬至節、“招兵節”等。   年節,也叫春節,是畲族最隆重和熱鬧的節日。從農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開始過新年了。祭灶神後,就準備除夕的“年夜飯”,閤家“圍爐”。畲族屆時家家蒸 ...

少數民族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十月過春節

  哈尼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自然宗教,其節日主要與自然崇拜、生活習俗有關。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祭母節、祭竜節。   十月年 十月年,哈尼語稱"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時間從夏曆十月第一個屬龍日開始,直至屬猴日結束,歷時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長,內容最豐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