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布朗族民間音樂舞蹈

布朗族民間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布朗族民歌按唱的格調區分,可分為“擺”、“栽”、“佔擺”“東麻”、“擺崩”、“素”、“東算傣”等。“擺”有大擺、小擺兩種唱法。為主人賀新房、賀生,為辦婚禮的人家唱賀新郎、新娘時唱大擺調;請人吃飯或跟姑娘談情時唱小擺調。逢臘月到翌年二月是建蓋房屋季節;建房人家都要請歌手來唱賀新房調。舉行婚禮請歌手唱賀新郎賀新娘歌。節日期間男女對唱“擺素”吃飯歌。過年過節,日常生活中唱一人獨唱的“裁”,唱調有情歌、送別歌、夢歌、尋找親人歌、讚歌等。“佔擺”的特點也是以獨唱為主。“東麻”調多唱《檳榔盒歌》、《請吃擯榔歌》、《送情人》等。“擺崩”是過年過節或賧佛跳象腳鼓舞時唱的曲調。“素”是過宗教節日唸經書時伴唱的一種曲調。 “東算傣”是過年過節時才唱的古老曲調,有《祖先歌》。瀾滄布朗族流行刀舞和賧佛舞。景谷瀾滄布朗族流行象腳鼓舞。

傣族民間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的傣族民間歌謠音樂分勞動歌和風俗歌兩大類,通常是以“贊哈”演唱形式表現出來,以竹笛、瑟伴奏。

  勞動歌:內容多反映日常勞動生活中的情趣,有《摘果歌》、《狩獵歌》、《歡樂歌》、《拾木頭歌》、《打水歌》、《紡織歌》、《破蔑歌》、《穿牛鼻子歌》、《撒秧歌》、《十二馬》、《叫魂歌》、《拴牛魂歌》等。

  風俗歌;範圍較廣泛,包括愛情、婚姻、年節、疾病、喪俗、祭祀、賀新房等均有唱歌活動。主要曲目有《滿月歌》、《起名歌》、《放牛歌》、《讀書歌》、《升和尚歌》、《說親歌》、《許配歌》、《拴線歌》、《招魂詞》、《滴水歌》、《哭喪歌》、《哀比邁》、《贊高升》、《賀新房歌》、《引路歌》等。景谷傣族村寨流行《黃寧》唱調,內容廣泛,由一人或二人唱,賽歌時富戲劇性。

  傣族民間器樂有吹管樂器;弓弦樂器、打擊樂器三類。

  吹管樂:有瑟、葫蘆絲、牛角號、木葉等。流行曲目有蒼蠅搓腳、白魚翻身等。

  弓弦樂:有省、丙、牛角琴等。形似板胡,採用椰殼或“篤丙罕”(一種硬殼野果)或小葫蘆做共鳴器,用筍葉蒙面,木棍作杆,竹子做碼,安有弦檔和兩條金屬弦,用馬尾做彎弓拉,所奏曲調悠揚婉轉、流行曲目有:“甩角龍”、“稜”等。“省”,形似四絃琴,供彈奏。“丙”,是形似三絃的彈奏器樂。“牛角琴”形似二胡,弦頭為牛角。

  打擊樂:有象腳鼓、芒、鑼、鑔、嘎拉薩等。“嘎拉薩”是用19塊長短不一的鋼片製作的編琴,鋼片打孔,用兩條線穿拴木架上排列,用包牛牢的木棍敲打。

  傣族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孟連、景谷、江城、瀾滄、西盟的傣族多套路象腳鼓、多套路刀舞、孔雀舞。孟連、思茅、西盟、瀾滄流行馬鹿舞。孟連、西盟流行多套路棍舞。孟連、江城流行多套路拳舞。景谷流行白象舞、大鼓舞。孟連流行魚舞、蠟燭舞、猴子舞。西盟流行愛情舞。江城流行紗巾舞、蔑幅舞。舞蹈內容多與生產、生活、宗教祭祀有關。

哈尼族民間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的哈尼族能歌善舞,按不同曲調來分類,民歌有四類,即:哈巴、阿哧、儀式歌、然古宅。“哈巴”,是歌唱傳統古規、道理的,一般稱“酒歌”。凡節慶佳節,婚喪嫁娶及祭祀活動,新居落成等場合,多在酒席上邊飲邊唱以自娛。酒歌有<唱天地>、<唱人生>等。哭調有<離娘調>、<哭訴調>、<出嫁離別>、<媳婦調>等。“阿哧”,屬山歌,歌唱勞動與愛情,也稱“阿其”。主要在山間田野中或勞動休息時唱,一般多用男女對唱形式、亦有雙方几個人同時齊唱或單人獨唱。“啊哧”的曲調,一般說來高亢宏亮,奔放悠然,委婉動聽,清新明快。根據表達的情感和句型結構,又可分為四種,即:(1)“哧麻”。在山上或串寨途中唱,曲調高亢明朗,富有抒情色彩。(2)“羅北”。男女對唱時一般多用此調,曲調較自由,情緒歡快。(3)“哧然”。男女青年坐在一起時喜唱此調,用假嗓唱,聲音尖而細,抒情味極濃。(4)“奪蝦”。戀人約會時或一個人走在山路時吟唱,曲調較簡潔,低沉而纏綿,較有感染力。山歌有<甩山調>、<吼山調>、<跑山調>等,情歌有<小月亮>、<小男婦女>等。

  儀式歌:主要有“眯煞威”、“蘇眯威”、“約拉祜”。“咪煞威”是喪歌、輓歌,老年人死後,小輩和同輩親屬對死者哭唱,同時可借哭死者來哭悼自己已去世多年的親人。“蘇咪威”是哭嫁歌,新娘出嫁時,百感交集,在親人、夥伴前邊哭邊唱,表達心中之情。“約拉祜”是喊魂歌,過去哈尼族很重視生產的興旺和人口的繁衍,故在不同場合的儀式上有喊谷魂之歌、喊人魂之歌。祭調有<攆鬼調>、<叫魂調>、<祭山神>、<祭灶君>等。

  “然古宅”,即兒歌。一種是母親為幼兒唱的搖籃曲,一種是兒童自唱的遊玩歌,句子短小,多重複句。有(催眼歌)、<揀竹葉>、<捉泥鰍>、<摘果果>等。

  哈尼族民歌音樂無固定格式,句子、音節、句式較自由,篇幅長短全以表達感情需要而定,但講究句子的排比與對仗按習慣說法,就是要求成雙成對地唱出來。用韻上一般是押腳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又常轉韻。

  哈尼族民間器樂,思茅地區的主要有吹管樂、弓弦樂、打擊樂三類,多作歌、舞、演唱伴奏用。(1)吹管樂。有嗩吶、笛子、葫蘆笙、金竹嗶蘆、稻稈嗶蘆、響篾、哨笛、口笛、葉子、曲裡(直簫)、牛角號、巴烏等,多作抒情曲伴奏。曲目有吹葉調、響篾調、祈神調、迎客調等。(2)弓弦樂。有小三絃、大三絃、二胡、牛腳弦、牛角胡琴、竹琴、竹片琴、牛角彎頭琴等,多用於歌舞場,曲目有慶豐收、唱古根等。(3)打擊樂。有大鼓、象腳鼓、竹筒、芒、鑼、鑔等。多作起舞伴奏以增強氣氛,曲目有鑼鼓調等。

  哈尼族民間舞蹈。墨江、江城流行“嘎尼尼”、“扭鼓舞”、“扭芒”。墨江、普洱流行“打莫撮”。江城、墨江、普洱流行“阿迷車”。瀾滄流行“擺手舞”。瀾滄、孟連流行“竹筒舞”。孟連流行“串花舞”。數十種兒童舞在江城、墨江、瀾滄、孟連、普洱流行。“嘎尼尼”是臘米支系節日慶典時跳的舞蹈。“阿迷車”是哈尼族男女社交活動喜慶時跳的舞蹈。“打莫撮”是祭祀活動時跳的舞蹈。此外還有跳龍縱、三跺腳、蘆笙舞、彈弦舞等。


彝族民間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的彝族主要分佈在景東、景谷、鎮沅、普洱、江城、瀾滄、墨江、思茅等地。彝族民歌音樂按其體裁,表現內容及演唱形式可分為跳歌、小曲、山歌三大類。   跳歌:是詩、歌、舞融為一體的群眾自娛活動。眾人隨蘆笙、笛子音樂的旋律節奏,邊唱邊跳,一人領唱,眾人合唱。從歌詞內容上分盤曲(排曲)、雜曲(散曲)、對歌(辯 ...

佤族民間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佤族的民歌音樂分為風俗歌、山歌、玩調、兒歌四類。   風俗歌:粗獷樸實的音樂風格突出,風俗歌中有:(1)勞動性風俗歌,是在野外集體勞動時對唱,以配合勞動,協調動作的歌曲,有《拉木鼓歌》等。(2)祝賀性風俗歌,有《結婚調》、《蓋房調》。(3)歡慶性風俗歌,有狩獵滿載而歸後唱的《獵歌》。(4)生活性風 ...

拉祜族民間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的拉祜族分佈在瀾滄、孟連、景谷、鎮沅、西盟等縣。其民間歌曲可分為:敘事歌、頌歌、情歌、兒歌、催眠歌、喪葬祭祀歌五類。   敘事歌:拉祜語稱“木哈可”。一般多見於農閒佳節或村寨有婚嫁時,由老歌手演唱,內容多為祖先開天闢地、遷徒傳說、民間故事、風土人情、生產節令等。有《牡帕密帕》、《扎努扎別》、《追蜂 ...

民族民間音樂都有哪些種類

  1、民間歌曲簡稱民歌,是中國各民族人民在長期勞動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集體創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現實、被子人民群眾普遍掌握、廣泛流傳的一種短小的歌唱藝術。   2、歌舞音樂,指的是伴隨著民間舞蹈的歌唱和器樂演奏。各地的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在漢族地區普遍淬的有龍舞、獅舞、秧歌、花燈、花鼓、打蓮廂、跑旱船、 ...

如何傳承和發展我國民族民間音樂

  1、跟隨時代的腳步,吸收新的精粹。   民族民間音樂只有透過不斷的創新、協調發展,從而保持原有的特色,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傳統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保護”不等於原封不動、固步自封的保留。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保護和傳承原生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最有效的辦法。   2、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有意識的傳播。   目前 ...

民族民間音樂都有哪些種類

  根據我國傳統音樂理論,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可劃分成五個類別   一是器樂音樂。我國的器樂音樂可以劃分成獨奏和合奏兩個類別。獨奏音樂 中再次劃分成弓弦、彈撥、吹管、打擊等類別;合奏類音樂也可進一步劃分成弦 索樂、絲竹樂、吹管樂、鼓吹樂和吹打樂。這五種合奏樂構成了我國傳統音樂的 精髓。   二是戲曲音樂。我國有 ...

南北朝時期的民間音樂是什麼

  南北朝時期的民間音樂是清商樂。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南北朝音樂生活中佔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傳統音樂。清商樂是晉室南遷之後,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清商樂是東晉南北朝期間,承襲漢、魏相和諸曲,吸收當時民間音樂發展而成的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