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布朗族的“邀貫奇”,有如漢語的談戀愛和尋女,是年輕夥子追求女性的統稱。布朗族長期實行自由戀愛,父母對子女的婚戀一般不干涉,但需嚴格執行卡滾(家族)外婚制,姨表、姑表之間不許婚戀。不同家族之間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結為夫妻。 青年們的邀貫奇活動,只能在舉行過“波即”儀式的男女間進行。男女青年年滿15歲以後,要舉行一次以漆齒為主要內容的“波即”儀式,將牙齒染黑,女孩子還要更換耳塞(耳環),用彩穗、彩纓裝飾包頭巾和耳塞,精心打扮。青年們只有在舉行過波即儀式後,才能談情說愛。 布朗族青年求偶,通常都是男青年佔主動。每年秋收結束以後(通常是開門節以後),夥子們便開始在夜晚邀貫奇。他們三三倆倆相互結伴,一起去尋找姑娘談心。夥子們或吹竹、或彈四絃琴在姑娘居住的竹樓下轉游,到夜深人靜以後,一起登上姑娘的竹樓串訪遊玩。對夥子們的來訪,姑娘不論中意與否都要以禮相待,陪著交談。姑娘的父母則避入臥室,讓年輕人們自由交談。幾個年輕人圍著火塘而坐,竊竅私語。大家在交談的過程中,如果發覺姑娘對某個夥子特別親呢,或已有情人,便知趣地離開,另選串訪物件。有些外寨來訪的夥子要求留宿,姑娘會安排他們在火塘左側就寢。 對於來訪的夥子,姑娘的父母,也會偶作暗示。他們如果知道來訪者有什麼劣跡,不太中意,會在臥室內不斷地無故咳嗽,或連續起床佯裝下樓小便,作出不高興的反映。遇到這種情況,來訪者應有禮貌地向姑娘辭別,若姑娘不加挽留,夥子即下樓離去,永不再來串訪。若姑娘對夥子有意,便會高聲挽留,向父母表明態度,暗示父母不要故意干擾。 姑娘一般不主動串訪,但和傣族姑娘一樣,有“儒控”風,常借在寨場中紡線之機,與夥子們交談,選擇意中人。布朗族青年有用鮮花求愛的風俗。準備尋找物件的姑娘,不僅常用紅色顏料塗染面頰,而且尤愛戴各種鮮花。邀貫奇的夥子們上門的時候,便到處找花,把自己中意的姑娘喜愛的花采來,當面送給姑娘,或託弟妹送到姑娘手中。姑娘一旦接到夥子送來的鮮花,便當著夥子的面,把他送給的鮮花戴在頭上,即表示對夥子有意,同意夥子與她幽會。如果姑娘接到鮮花,隨意評論花的好醜,或將花丟進揹簍,那就是表明拒絕夥子的求愛。如果接花後反覆觀賞而不戴,那是主意未定。有些漂亮的姑娘,在同一天內會接到幾個夥子送來的同一種花,她只好將花裝在挎包內,帶在身邊,碰到中意的那個夥子時,迅速取出鮮花,插在包頭巾上,讓夥子看上一眼,過後又摘下裝人挎包,以免讓別的夥子看到而產生妒意,惹出麻煩。 戀愛中的青年,一旦愛情關係明確,就要互贈禮物作為信物,夥子送給姑娘的多是漂亮的耳塞或銀鏈;姑娘送給夥子的多是挎包。互換信物以後,若姑娘發現夥子有劣跡,可將信物退還夥。如果是夥子變了心,姑娘則不必退還信物,亦不再與其往來。決意結婚的男女,應將情況告訴父母。男方父母託媒求婚,得到應允方可結為夫婦。
布朗族青年男女結婚需要舉行兩次婚禮。
青年男女透過自由戀愛,雙方感情融洽,男方父母就請媒人給女方家送去茶葉、鹽巴等禮物。女方家收下後,男方就可以請祭司卜卦,選擇吉日結婚。
結婚前一天,男女雙方要分別送給本村寨的長老草煙等禮物,請長老向全村寨的人釋出結婚的訊息,請長老向全村寨的人釋出結婚的訊息,並邀請全村寨的人都去喝酒吃肉。結婚當天,男女兩方都要殺豬置酒。熱情款待親朋好友和全村寨的鄉親。同時還要把剩餘的豬肉切成許多小塊,用竹片穿起來,全村寨每戶送一心。豬心和豬肝則剁碎後煮進糯米飯中,請兒童們來吃,以祝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舉行婚禮前,要置辦最豐盛的酒席招待村寨長老、頭人和族長,飯後再請他們主持婚禮,並請他夥為新郎新娘的心和靈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線。當象徵著新郎和新娘和心和靈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線儀式結束後,新婚夫婦要拿芭蕉葉包的一包飯和一包菜到佛寺去行滴水禮,請佛爺唸經禱告和祝福。
布朗族青年男女婚前有充分的戀愛和交友的自由,在舉行婚禮的當天晚上,新娘還要設宴款待自己交往過的男朋友們,以回憶過去的友誼,期望今後能友好相處,並接受男朋友們的祝賀。這時候,新娘和男朋友們都以歌聲來問答和交流,並伴有錚錚的琴絃聲,使婚禮充滿別具一格的情趣和韻味。
結婚當晚,新郎新娘各住一處,並不同房。第二天雞叫頭遍的時候,新娘和女伴悄悄來到新郎的住處,推醒新郎,並帶上早已準備好和東西,一起匆匆來到女方家。這時候,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樓門口,見女婿來到,把一件新上衣送給女婿。新郎則取出兩支用芭蕉葉裹好的臘條插在門上,作為結婚的象徵。這種習俗被稱為"偷女婿",帶有儘早拜謝女方父母的意思。新婚夫婦進入房間後,女方家早已賓客滿座,新郎新娘要一一拜見,並接受老人們的祝福的拴線。
按布朗族婚俗,這次婚禮之後,新郎仍在男方家勞動、生活,只是晚上才到妻子家住宿;新娘則勞動、生活、居住在孃家。這樣的生活一般要經過三年。這期間,女方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撫養,同時也屬女方家庭的成員。三年後,夫妻恩愛,感情融洽,就可以舉行第二婚禮。屆時,妻子就攜子女正式來男方家生活。個別感情不和的,就可以在這三年內離異。
第二次婚禮屬正式婚禮,其隆重程度要超過第一次。屆時,新娘頭上綴滿鮮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眾多送親者的陪同下來到男方家。一路上要燃放鞭炮,高奏鼓樂,一派喜慶氣氛。陪嫁的物品和財產有:茶樹、竹蓬、豬、牛、鐵鍋、衣服、首飾以及腳踏車、電器等,個別的還有汽車、電器等,個別的還有汽車、摩托車。這時候,新娘要啼哭。以表示離不開父母和兄弟姐妹。到了男方家後,婆婆在樓門口給新娘一條新筒裙,新娘把這條筒裙和第一次婚禮時母親給新郎的上衣疊在一起,以示夫妻今後永不分離。送親者們則同女方家一一清點和交驗陪嫁的物品和財產,並立字為憑。這親者同時還拿出四對蠟條,讓新郎新娘互相交換,以作為第二次婚禮的象徵物。接下來,由村寨中的長老為新婚夫婦拴線,並致以吉祥的祝福。
儀式結束後,男方家盛宴招待賓客,大家喝酒吃酒,笑語喧譁,紛紛祝賀這對夫妻幸福美滿,白首偕老。飯後,人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以示慶賀。布朗族的兩次婚禮這才結束。
布朗族結婚自願,離婚自由。在訂婚階段,如雙方不願維持婚約,彼此送一串檳榔即可解除。如離婚,則女方不參加離婚儀式,由其父或兄代表。屆時,提出離婚的一方殺一頭豬,把豬肉分給全村寨的孩子們吃,讓孩子們在村寨裡大聲宣告某某和某某已離婚。這樣,民俗形式上的離婚就正式生效。也有剪斷蠟燭表示離婚的。離婚時,妻子在夫家住不滿三年的,可以將自己的財物帶回;住滿三年的,財物由男女雙方平分。
斷,生者和死者便斷了夫妻關係。
布朗族青年愛情成熟之後,男方父母會請媒人帶著豬肉、茶葉、草煙去姑娘家求親。姑娘父母一邊先假意推卻,不收禮物。等媒人再次送上禮物時才會接受。他們將肉分成小塊,用芭蕉葉包好,由姑娘分送給親戚。
婚期臨近,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戶,男方就要準備好禮物,擺在飯桌上,由媒人送去。雙方家長聚集女方家,對新郎新娘進行教育。
婚期第二天,在新娘家辦酒席,宴請親朋好友。雞叫之後,新娘和同伴們要悄悄把新郎接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著舉辦儀式。
如果女方落戶到男方,就在男方辦酒席,在當晚雞叫以後,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
沒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婚俗文化,這些婚俗文化也都非常的具有當地的民族特色,而在中國眾多民族中,布朗族的婚俗文化是頗具特色的,它體現了布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下面的布朗族文化為您帶來布朗族的婚俗文化。
布朗族的婚姻實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純情的少男少女戀愛和婚姻都比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現 ...
香港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習慣以及地方的風俗,以信仰道教、佛教為主,由於長期受英國的統治,又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其文化一直處於變動狀態之中。結婚儀式,其豪華程度,以至於其衣食住行都體現了香港特色。 中華民俗節慶網
送嫁
婚禮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們就集中在新娘的家裡,組成姐妹團,通宵達旦地熱鬧,叫做送嫁 ...
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155815.com
1、年節
在農曆清明後十日左右,家家都要殺年豬,全寨要宰牛,婦女們做糯米粑粑;年節的當天,晚輩都必須向家族長拜年,並準備兩份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好,每份上面放一對蠟燭、兩朵鮮花,其中一份糯米粑粑 ...
塔塔爾族的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後再“娶”回來。
婚姻過程是,經媒人三番五次登門求親,女方家長若允諾,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禮,稱為“庫拉克綏雲切”,即給新娘從頭到腳的整套服裝。下過聘禮,即算訂婚。
按塔塔爾人的傳統習慣,婚禮在新娘家舉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結婚前幾天,男方要把為新娘 ...
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這種習俗,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均有,但這只是男女雙方商量好的一種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縣的阿昌族搶親卻有所不同,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有了感情,但說親時女方父母不同意,這時,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讓男方來搶親。男方按約好的日子,邀 ...
一、納采——媒人代表男方向女家提親,女家應允,男家備禮前去求婚。婚嫁中提到的“禮”,有兩種含義,一指禮品,錢財等物質禮。二指禮節、禮儀等精神禮。
二、問名——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 三、納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後,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姻緣,掛鎖。
四、納徵—— ...
米篩是閩南婚俗中的一種重要物品,如迎娶新娘到家門口時,需要一個畫有八卦圖案的米篩將新娘的頭部罩住,然後才能把新娘迎進男方家中,寓意平安吉祥。當地稱之為“八卦米篩”。
說起“八卦米篩”,還有一段來歷。相傳唐朝以前,閩南一帶一片荒涼,當地土匪常常叛亂亂,加上高山峻嶺,土匪經常騷擾百姓。當時常有發生迎娶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