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年節的過法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年節的過法

  布朗族,我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的土著少數民族,在布朗族的傳統節日中,許多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布朗族文化中瞭解關於布朗族年節的過法。

  過年節

  布朗族用傣語叫“京比邁”,年節一般過3天,特殊的年份過4天。

  年節的第一天稱為“麥”,是即將逝去的舊年的最末一天,有如農曆春節的除夕。這天的活動,主要是清掃住室、村寨,清洗衣服被蓋、炊具食具,宰豬牛,做年糕,備辦過年用的用品食品。

  第二天叫“惱”,意為腐掉的日子,這天是雲南旅遊景點西雙版納傣歷計算週年時間長度中多餘出來的日子,既不計算在舊年內,也不計算在新年內。因此,人稱空日。這個日子,民間還傳為惡神捧瑪點達拉乍死亡之日。這天,人們通常要備辦家宴,吃年飯或宴請親朋好友,共度新年。

  第3天稱為雲南旅遊景點西雙版納“麥帕雅晚瑪”即日子之王來臨之日,是新年伊始之日,類似公曆元旦、農曆春節,慶祝新年的活動主要在這天舉行。這天一早,人們首先要用竹筒抬來清水供僧侶浴佛,將佛像身上塵埃沖洗乾淨。

  家族成員要端上一塊插有蠟條和鮮花的餈粑去向家族長告卡滾拜年。每戶的男性家長,應脫掉頭巾,用清潔之水為家族長舉行洗禮,一邊灑水,一邊祝禱:“新年到了,我們家族成員,祝告卡滾長命百歲、吉祥平安,請告卡滾賜福給家族成員。”

  告卡滾也向大家祝福說:“我們家族的成員,沒有忘記過年祈福的古規,誠心向祖宗祈福。祖宗一定會賜福給你們,保佑你們平安幸福。我也祝福你們種地地好,養豬豬肥,穀物豐收,人丁興旺。”唸完祝詞,告卡滾要帶領家族成員到供奉祖宗的“胎卡滾”(家族神)前祭祀,請祖宗賜福給整個家族。然後帶領大家到寨西滴水,祈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吃罷中午飯以後,全寨人穿戴一新,抬著高升,載歌載舞地擁向趕擺場,燃放高升,迎接日子之王的來臨。

  布朗族其它的節日習俗,與傣族大同小異,如“過新年”,“進窪”、“出窪”等。在傣歷一月十五這天“賧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賧坦”。“賧”為傣語,指世俗眾生對僧侶或先祖亡人敬獻物品,佛教俗稱“佈施”或“化緣”。布朗族傳說,他們與傣族是兄弟關係,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區種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壩子種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賧佛”都要請傣族佛爺上山,傣族“賧佛”時也請布朗族佛爺下山。

  關門節

  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樣叫“豪瓦沙”。這一天家族成員照例要給家族長送一朵鮮花、一對蠟條,去祭“胎嘎滾”,並跑著為家族長舉行洗手、洗腳禮,表示祈福。全家男女老幼還要向房門,樓梯及傢俱雜物的鬼靈“蘇瑪”(磕頭),分別奉兩對蠟條作為祭品,祈求人畜來年平安。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回族有什麼節日

  對於小孩子來說每年最期待的就是節日與假期,過節的時候除了有多餘的假期之外還有著各式各樣的食物。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與我們的節日有些許的不同。

  那麼,本期瞭解一下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大爾迪)、宰牲節(小爾迪)、聖紀節,所有節日都與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著密切的聯絡。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伊斯蘭教歷,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12個月,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一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節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個月。

  在我國陝西、甘肅、青海、雲南等地的回民穆斯林將開齋節亦稱為“大爾德”,流行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的穆斯林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聖紀節,是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由於穆罕默德的誕辰與逝世恰巧都在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稱“聖紀”。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蹟。

  之後,穆斯林自願捐贈糧、油、肉和錢物,並邀約若干人具體負責磨面、採購東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雜活都是回族群眾自願來乾的。回民把聖紀節這一天義務勞動視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爭先恐後,不亦樂乎。

普米族傳統節日,本族人都不能錯過

  對每一個民族來說,都有屬於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這是這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展示了其獨特的民族精華和民族風貌。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七八天時間。大年初一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臺)燒香祈禱,祭祀祖先。

  凡年滿十三週歲的男女兒童,要舉行“穿褲子”、“穿裙子”成年禮儀式。除此外,還有上山打獵、繞山放牧、玩磨秋、祭山神、跳鍋莊等活動。

  吃完除夕團圓飯後,年滿13歲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別各聚一處,通宵狂歡。待東方發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裡人為他們舉行“穿褲子”或“穿裙子”成丁儀式。

  瀾滄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雙腳分別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豬膘象徵財富,糧袋象徵豐收;右手拿耳環、串珠等首飾,左手拿麻紗、麻布等日用品,象徵婦女有物質享受的權利和承擔家庭勞動的義務。接著母親把女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繫上一條繡花腰帶。

  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徵財富,尖刀象徵勇敢。然後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長衫脫下,換上短衣,穿上長褲,繫上一根腰帶。儀式過後,這些男孩、女孩才算長大成人,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

  端陽節:

  每到農曆四月初五,普米家便開啟用新麥釀就的酒罈,咂出蘇理瑪,過嘗新節。除自家暢飲外,還分別送給親友嘗新。

  端陽節這天,孩子們穿著盛裝,到野外採來各種鮮花,插在屋裡屋外,顯得十分美麗。然後全家老少圍坐在火塘邊吃種類食品。


重要的傳統節日納西族火把節的來歷

  火的炙熱代表了光明,面對著光明與黑暗的選擇大多數人都有了抉擇。而火把節也是相當於一個狂歡節,中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著這麼一個古老而有傳統的節日。   那麼,本期看一下納西族火把節的來歷。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氣衝上來,下令把天門長閉不開。可是不久,十八層天遊膩了,仙境看煩了。一天他 ...

畲族傳統節日畲族二月二

  畲族文化歷史悠久,無論是民族風俗還是傳統節日,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畲族二月二就是畲族民間文化的一個奇葩。畲族語言雖然沒有文字,但卻生動形象,二月二璀璨的文化內涵就是畲族文化的直接表現。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畲族二月二吧。   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國東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省 ...

臺灣的傳統節日臺灣節日習俗

  不要以為臺灣的傳統節日都跟大陸一樣,臺灣還是有很多自己的傳統節日的,原住民的節日還是很多的,就讓我們來看看臺灣的傳統節日到底多有意思,也許會發現一些有趣之處,讓我們更加了解海峽對岸同胞們的臺灣文化。   燒王船祭典臺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每三年舉行 ...

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清明節祝福語有哪些?

  1、人死不能復生,喪葬亦可適度,生活節約光榮,浪費最是可恥還有多少同胞,生活還不富裕,同志仍須努力   2、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不會忘記,也不會離去,為了身邊的,離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3、清明時節語紛紛,郊外遊客笑嘻嘻,欲問酒家何處停,路邊農婦歡迎賓 ...

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清明節祝福語有哪些?

  1、清明節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祭祀的節日裡,我的淚水又一次“氾濫成災”;親人的離去,讓我倍感思念。因為思念,我常常在夢中驚醒;因為思念,我的枕巾常被淚水浸溼……   2、今天清明節,又是一個思念親人的日子,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幾個親人。帶著這種思念,我和姐、妹、弟一行5人去了城區公募,在父親母 ...

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清明節祝福語有哪些?

  1、走進清明的懷抱,領略春光的美好。笑看桃花的妖嬈,靜聽溪水的歡笑。遠望青山綿遠,沐浴陽光的燦爛。品味季節的變換,歌唱生活的*。   2、年年清明年年有,今又清明故人無,天堂人間兩相隔,相思想念相牽掛,春風春雨送思念,來生來世再續緣。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3、一片春光,兩三好友,四五里路,六七分春色 ...

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關於清明節祝福語有哪些?

  1、寒食禁火吃冷餐,多多運動體康健,清明時節好春光,風箏放飛美心願,鞦韆蕩起滿心歡,插柳聊且為思念,踏青遊玩神清爽,吃塊青團好運粘!   2、清明時節語紛紛,郊外遊客笑嘻嘻,欲問酒家何處停,路邊農婦歡迎賓,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催,商隱彈淚誰人,信香燭鞭炮金錢知。   3、清明裡總有一些花開,這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