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臺灣的傳統節日,臺灣節日習俗

臺灣的傳統節日,臺灣節日習俗

  不要以為臺灣的傳統節日都跟大陸一樣,臺灣還是有很多自己的傳統節日的,原住民的節日還是很多的,就讓我們來看看臺灣的傳統節日到底多有意思,也許會發現一些有趣之處,讓我們更加了解海峽對岸同胞們的臺灣文化。

  燒王船祭典臺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原始用意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東港燒王船約在農曆9月份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舉行,西港燒王船在農曆4月中旬於臺南縣西港鄉慶安宮舉行。其中東港燒王船場面最為熱鬧盛大,聞名全臺,除廟會活動外,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更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原住民祭典臺灣原住民分為阿美、泰雅、卑南、布農、排灣、達悟、魯凱、鄒族、賽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撒奇萊雅等13大族群,們常常藉由祭典、儀式、歌舞、競技等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崇敬。如阿美族的豐年祭、賽夏族的矮靈祭、布農族的打耳祭、卑南族年祭、達悟族飛魚祭等,都極富特色,很具觀光價值。

  媽祖遶境臺灣各地共有870餘間媽祖廟,每逢農曆3月媽祖誕辰,全臺各地如臺中縣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遶境等活動,其中尤以臺中縣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

  您也許還喜歡:

  貴州少數民族主要有哪些?

  黑龍江結婚習俗是怎樣的?

  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獨樹一幟的黑龍江方言

拉祜族節日,拉祜族的傳統節日習俗

  拉祜族的節日很多,而且都非常有民族特色,比如葫蘆節、火把節、二月八和月亮節等都是拉祜族比較特別的節日。拉祜族人熱情好客,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體驗拉祜族傳統的節日,感受這個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拉祜族文化,看看他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葫蘆節

  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葫蘆節源自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史詩敘述厄莎造就天地萬物後,將一粒金色的葫蘆種子種在一棵大樹下,種子慢慢發芽、開花、長成葫蘆。厄莎請來小米雀和松鼠啄開葫蘆,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從葫蘆中走出來。這一天是農曆十月十五日,成為拉祜族的誕生日,每年都要舉行莊嚴的慶祝儀式和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

  春節

  拉祜族的春節稱為“擴”,分為大年和小年,時間與漢族春節相同。正月初一至初四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為小年,又叫“男人年”。傳說遠古過年,男子外出打獵,來時年已過完,為了慰勞男子,重過一次年,是為小年。

  拉祜族對春節極為重視,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四日就開始準備過年,打掃衛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初一清晨雞叫後,家家戶戶便在槍炮聲中到山泉邊、水井旁搶“新水”。據說,誰家最先搶到“新水”,誰家當年的穀子就會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搶回來後,要供於神龕上祭神敬祖,給老人洗手。接著將糯米粑粑烤熟,先敬傳說中的英雄扎怒扎別,再分別獻給牛、農具以示慰勞。

  初一這天,活動限於寨內進行,主要的活動是到寨子東面的山崗上請年神。初二至初四,親友間帶酒、糯米粑粑、豬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過年禮後,要給拜年者拴紅線祝福。出嫁的女兒亦攜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體外出打獵,出發前,要舉行狩獵祭祀活動。正月十二日是滿年,全寨人將年神送回到山崗上,夜裡在村寨廣場歡跳蘆笙舞,第二天開始生產勞動,春節結束。

  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語支各族的共同節日,也是拉祜族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節日。拉祜族有著本民族關於火把節來歷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天神厄莎強迫人們在八月十五這天向他進貢,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別帶領人們進行反抗,厄莎一怒之下將太陽和月亮藏了七天七夜,天地一片漆黑。

  扎努扎別採松明綁在水牛角上,將蜂蠟塗在黃牛角上,照亮大地。人們才得以耕種、收穫,戰勝了厄莎。

  厄莎十分氣惱,設計害死了扎努扎別。

  為了紀念扎努扎別,人們便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點燃松明火把,相沿至今,成為火把節。

  火把節之夜,村寨中央立一對數丈高的大火把,由頭人或德高望眾者將大火把點燃,各家家長也將自家房前的火把點燃,持火把繞行房前屋後,田間地角,驅趕蚊蟲鼠蛇,青年們則圍著村寨廣場的大火把歡跳蘆笙舞,通宵達旦。

  祭祖節

  農曆七月十三至十五舉行。祭祖時,每家在神龕旁臨時擺一篾桌,將芭蕉、菠蘿、桃子、石榴、姜苗花、雞鳳花、養鳳花等祭品一一堆放在篾桌上,祭品堆數與去世的祖宗人數相同,插上香蠟,之後殺雞做飯,用最好的菜敬奉祖先。祭祖時要按去世祖先的輩分大小一一恭請回來過節,祈求他們保佑世人平安幸福。祭祖須邊祭三天,至十五日將祭品用一塊篾笆盛著送至寨外僻靜處,節日方告結束。

  新米節

  具體日期不定。在農曆的七、八月間稻穀黃熟時選一天。按習俗,這天所有人都要回到家裡,連牲畜也趕回家。新米飯做好後,先祭天神厄莎和祖先,然後按順序給動物、生產工具及狗各分一份,人最後吃。

  二月八和月亮節

  這類節日只有信佛教的拉祜族才過。時間分別為農曆二月初八和農曆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前者的主要活動是到佛房拜佛、喝佛水,求佛保佑人畜平安。後者除到佛房拜祭外,各家還由老人用新米飯、新鮮瓜果祭拜月亮。

  聖誕節

  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在公曆12月25日過此節。節日清晨,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齊集教堂唱《讚美詩》(拉祜文),下午開展群眾性文體、社交活動並互贈禮品。禮品由教堂波管(管理財務的人)造冊登記,懸掛在立於廣場中央的竹竿上,由牧師禱告後點名領取。送禮品要送對方沒有的東西,青年男女之間則互贈對方心愛之物。各種文體活動多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優勝者可獲得一定數量的獎金和糯米粑粑。聖誕節雖為西方宗教節日,卻帶有濃厚的拉祜族傳統節日特點。

  在年節喜慶日子裡,除了跳蘆笙舞外,打陀螺和盪鞦韆也是拉祜族普遍喜愛的娛樂活動。打陀螺通常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少則兩人,多則數十人,各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線將陀螺繞緊,然後扯動鞭子,陀螺即飛旋而出,以擊中對方的陀螺並使之停止轉動者為勝方。打陀螺不僅在寨內進行,有時寨與寨之間還各自選出代表隊開展比賽,風氣頗盛,民間亦有諺語云“過年過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發”。盪鞦韆更是年節裡不可缺少的活動。

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

  佤族是少數民族中的一個民族,他們有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而且他們對於這些節日也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有哪些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佤族的傳統節日

  “便克”節

  每年農曆6月24日為節日,類似其他民族的火把節,但它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過節這天,家禽家畜、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要全部關好收齊,不能讓其留在野外,別人借去的東西也要收回,家裡人不準外出。

  除了派女孩到旱谷地裡採摘小米穗或者幾片葉子、瓜果之類外,全寨人誰也不準上山下地幹活,不準出門串親。因為小米比旱谷成熟得早,就先叫小米魂,生怕不乾淨的人先拿吃,年收成不好。小米穗、瓜果等拿到家後要殺雞、蒸糯米飯,舂粑粑,由老人念祝語叫魂。這天早上忌諱客人進屋。

  當夜幕降臨時,家家戶戶要點燃火把,豎在屋簷下,整個寨子亮如白晝,接著用幹蒿子和香灰撒向室內外,驅逐蚊蠅。

  青年男女借撒香灰之機互相傾訴愛慕之情,老人們成群結隊地巡迴喝酒唱調對歌,年輕人集中在舞場上踢竹球,整個寨子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之中。

  在佤族節日中,便克是第一大節日,人們將它視為滅災驅鬼,送舊迎新,預示家事平安,五穀豐登,六畜滿園的隆重佳節,視為舊的災難、飢餓、疾病的結束,新的吉祥、平安、快樂的開始。

  “齋”節

  又稱新米節。佤族是一個農業民族,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圍繞農業生產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動,有的還漸漸形成定製,發展成為節日。“新米節”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節”是稻穀成熟,品嚐新米的日子。由於氣候的差異,各地穀物成熟的時間不同,因而各地區、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戶過節的時間也不一樣,但過去一般多在農曆七八月份(佤歷九十月間)進行。日期的確定,一是根據各自糧食的成熟情況選擇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屬相之日為最佳。意在請先祖的靈魂回來,與家人一起同嘗新米,共享歡樂。並請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子孫後代家庭幸福,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為了讓各地佤族同胞能夠共同歡度“新米節”,1991年,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聯合決定,把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四日定為佤族的“新米節”。

  傳統的新米節多各家各戶獨自進行。節日這天,主人早早起床,準備好過節的酒肉佳餚。然後到田裡去採割新谷。割回來的穀子一束掛在門上,表示招谷魂進家。其餘的搓下穀粒,用鐵鍋微火焙乾,舂出新米,做成米飯。

  接著舉行家祭儀式:盛一碗新米飯,與各種菜餚一起擺於神臺之上。儀式結束後,以巫師和老人為首,全家人喜嘗新米。之後,主人才開啟家門,把自家過節的訊息告知鄰里鄉親們。於是人們紛紛攜帶各種禮物前來祝賀。主人則殺雞、宰豬,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歡歌笑語,同享豐收的喜悅。

  “臥”節

  即春節。節日前幾個月,家家戶戶都要備好肉食、柴禾、節日新裝等,要維修房屋。臨近節日,婦女割草準備料,男子修水溝迎新水。臘月二十九日,村寨中的舞場上要栽一棵松樹,裝飾打歌場。臘月三十晚,每家都舂糯米粑粑、濾水酒,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家裡酹酒祝詞。大年初一清早,大家都起來放槍鳴炮,宣佈新的一年到來了,這時婦女小孩也都起來抬起竹筒接新年吉祥的“新水”。大年初一是戒忌日,佤語叫“近”。

  這天全寨人不出寨門,外寨人也不宜入寨進屋,大家只能在家裡安閒。大年初二清早照例響起隆隆的槍炮,告示大家今天的拜年日。佤族拜年通常逐家逐戶拜一下,備有家宴的吃上一點,未備家宴的喝上兩杯水酒就行了。佤族通常在初二這天開始打歌,下午四點左右老年人就到舞場開始打歌。

  當夜幕降臨時年輕人就陸續走入打歌場,老年人也陸續退出舞場。舞場氣氛熱烈,人們把一年中的激情和快樂盡情釋放出來,一直到半夜人們才漸漸散去。過年一般5—7天,打歌也要打3個晚上。

  過年期間,中老年人喜歡聚在一起唱“宗呷”(唱調),用歌來抒懷,年輕人則聚在舞場上打陀螺、到野外踏青娛樂。

  插種節

  插種節又稱“惹島”節。在山巒重疊的阿佤山上,每當春耕季節,勤勞的佤族人民便忙著耙田耕地,準備插種稻谷,同時舉行饒有風趣的插種節。

  插種節當天,大家要修築好村中的道路,各家房屋內外打掃乾淨,青壯年自動組成幾個小組,有的上山去狩獵,有的在河邊捕魚。打得的獵物和捕到的魚,煮成稀飯,如果獵手們打到大的,野豬等返寨時,人們都到寨門去迎接,唱起獵歌。

  插種節有全寨性活動和各戶單獨活動兩種形式。全寨性的活動,要在寨中廣場上剽牛一頭,然後將牛肉切成塊,按戶各分一塊;各家獨過“惹島”節時,每家主婦要到自己的田地裡,做些象徵的插種動作。傍晚,全寨男女老幼聚集在通紅的火塘邊,飲酒唱祝福的歌。領唱者必須是年長者或者德高望重的老歌手。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有哪些

  在少數民族中,他們有著和漢族不一樣的傳統節日,而他們對於自己民族的節日是十分重視,那麼在東鄉族當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又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   伊歷9月是戒齋的月份,9月因此稱之為齋月。齋月中,他們白天不飲不食,不準說汙言穢 ...

彝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有哪些

  少數民族中的彝族有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有著他們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彝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呢?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彝族的傳統節日   花臉節   花臉節流傳於丘北縣境內,於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歷時3天。節日期間,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歡聚一堂,殺 ...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民間習俗活動

  普米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並且也有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   小天地神靈的祭祀   過去普米族民間每隔三年一年舉行一次較大的小天地神靈的祭祀活動(有的在農曆 ...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其中一個民族,在錫伯族中有著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和傳統節日,那麼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抹黑節   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 ...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年節的過法

  布朗族,我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的土著少數民族,在布朗族的傳統節日中,許多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布朗族文化中瞭解關於布朗族年節的過法。   過年節   布朗族用傣語叫“京比邁”,年節一般過3天,特殊的年份過4天。   年節的第一天稱為 ...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回族有什麼節日

  對於小孩子來說每年最期待的就是節日與假期,過節的時候除了有多餘的假期之外還有著各式各樣的食物。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與我們的節日有些許的不同。   那麼,本期瞭解一下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大爾迪)、宰牲節(小爾迪)、聖紀節,所有節日都與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著密切的聯 ...

普米族傳統節日本族人都不能錯過

  對每一個民族來說,都有屬於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這是這個民族的文化體現,展示了其獨特的民族精華和民族風貌。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大過年: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