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布林津回族人的生活起居習俗

布林津回族人的生活起居習俗

  回族使用漢語漢文,其語言基本上保持西北各省方言特色,由於地緣與宗教關係,還夾雜有塔城方言和少量阿拉伯、波斯語,以及維吾爾、哈薩克詞語及宗教詞彙。有些回族人兼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民族的語言、文字。

  服飾:回族人傳統的衣飾,年長者多穿黑色布料外衣,喜穿白襯衣,青色和棕;色坎肩中老年男子常戴白色小圓帽。老年婦女多著青色服裝,布料多為平絨和條絨,白襪子,平絨或條絨布鞋,扎腿,蒙白色蓋頭。青年婦女喜穿大襟繡花外衣、繡花胸兜、扎繡花圍裙。喜戴首飾,多戴耳環、髮卡。已婚婦女要盤發(或梳兩條辮子),蒙黑色蓋頭或戴白布深簷圓帽。新中國成立後,回族人的服飾有很大改變,中青年人的服飾同漢族人相似,唯老年人和一些農村婦女,仍然保持著回族服飾的某些傳統特點。

布林津回族糧食節

  回族人民過完開齋節第一百天,好要吃一次阿術拉飯。

  阿術拉飯是用黃米、小米、大米、小麥、大麥,以及扁豆、豌豆、黃豆、綠豆等幾十樣豆類加紅棗、核桃熬成稀飯。

  回族為什麼要吃阿術拉飯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聖人阿里帶兵打仗,打了三天三夜以後,人無糧,馬無草。士兵們回來,黑壓壓的站了一大片沒有飯吃。阿里的妻子法圖買了一隻鍋子,就是沒有米麵可以下鍋。阿里心裡很不安:這麼多人吃不上飯,怎麼打仗呢?他把兒子哈賽和哈桑叫來吩咐道:“城裡有個‘多斯提’,是個木匠,你們兄弟倆去向他借些米來。”阿里把人名和地名講得清清楚楚,弟兄倆就出發了。這時,士兵們餓得心裡發慌,有計程車兵探進頭來問:“飯熟了沒有,我們都快餓死了。”

  法圖為了安撫人心,只好連聲說:“快了,快了,再等一會兒。”可是等來等去不見倆兄弟回來,法圖實在忍不住了,就跑到路口把各式各樣的小石頭撿回來,淘洗了兩遍就下到鍋裡。

  過了一會兒,哈賽和哈桑每人提了一個布袋回來了。法圖很高興地迎上去問:“借到吃的沒有?”哈賽怕士兵聽見,悄悄說:“借到了,媽媽你看。”法圖一看是一袋木屑,頓時失望了。這時外面的人喊叫的聲音越來越大了。法圖沒有辦法,只好把木屑倒進鍋裡。

  阿里和士兵們正在閒聊,一看哈賽和哈桑回來了,急忙進屋檢視。哈桑嘆了口氣說:“你的多斯提"不搭理我們。”阿里把鍋蓋開啟,看見盡是木屑和石頭。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不出辦法來。法圖只顧往灶膛裡添柴禾。

  過了一會兒,鍋裡忽然飄出一股米味和豆味。阿里感到很好奇。法圖急忙把鍋蓋開啟。哈哈,一大鍋稀飯。她舀了一勺仔細一瞧,木屑和石頭都成了黃米、小米、白米。各式各樣的石頭都變成了各種豆子,滿屋子都香噴噴的。她嚐了一口,十分可口。

  阿里高興地跑去通知士兵們:“穆民們,今天的飯特別香,你們放開肚子吃罷。”

  人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屋子裡,法圖、哈賽和哈桑舀都來不及。說也奇怪,鍋子看看不大,可是總也舀不完。穆民們有的吃了三碗,有的吃了五碗,都吃飽了。阿里對眾人說:“今天為吃飯無常了的,真主不降罪。”

  至今,回族在吃阿術拉飯時,還是盡情地吃,請人,送吃,湊錢湊糧一起做著吃,直到把肚皮撐圓。回族們把這天叫糧食節,也叫媽媽會。

布林津哈薩克人的“阿肯”彈唱

  哈薩克人的阿肯彈唱哈薩克族有著極其豐富的民間文學,其中口頭文學 尤其發達、普及。其形式有神話、故事、詩歌、民歌、諺語、格言等。眾多的作品既不是出自某個時期,也不 是完成於某位作家這手,而是在人們一代又一代相繼傳 頌過程中不斷加工而逐步形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批 專門收集、加工、承傳演唱這些作品的民間藝人也就應 運而生,他們就是哈薩克草原上廣受人們尊敬和喜愛的 “阿肯”。

  “阿肯”的活動,主要是將民間的文學創作收集起 來,加工提煉,使之完整化,到民間演唱,表演形式往 往是懷抱一隻“東不拉”琴,在人群的擁簇中邊彈邊唱 ,因而,“阿肯”也是哈薩克族民間歌手和東不拉琴手 的通稱。  

  為了宏揚哈薩克族這一傳統的優秀文學藝術,豐富 人民的文化生活,如今的哈薩 克草原上,每年夏秋的黃 金季節,都要舉行各種規模的“阿肯彈唱會”。屆時,方圓數百里內的牧民,都會騎馬、架車,趕來助興。

  由各部落推選出的阿肯們,紛紛登臺亮相,競技表演。一 段段動情感人的故事,一首首優美動聽的詩歌,一曲曲 響亮悅耳的東不拉琴聲,使聽眾時而屏息靜聆,時而歡 聲雷動。這種演唱會同時伴有賽馬、摔跤和其它娛樂活 動以及物資交流,時間有的要連續數天。使往日靜謐的 草原,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布林哈薩克的調馴獵鷹

  草原上的哈薩克人,既是畜牧業的行家,也是捕獵 能手。他們傳統的捕獵武器,除獵狗外,主要是獵鷹。   每當冬季出獵,剽悍的哈薩克獵手,身跨天山駿馬,手 託兇猛的獵鷹,在獵犬的前呼後擁下,放馬賓士于山林 草原上,每次行獵,必會有所收穫。而所得之物,不論 是黃羊、狐狸,還是野雞、野兔,都要歸功於靈巧勇猛 的獵鷹 ...

布林回族—“花兒”

  “花兒”又稱“少年”,是回族地區的一種民歌,實際上是一種高腔山歌 。在“花兒”對唱中,男方稱女方為“花兒”,女方稱男方為“少年”,這種對人的暱稱逐漸成為回族山歌的名稱,亦統稱為“花兒”。     “花兒”約產生於明代,有關它的起源眾說紛紜。 有人說它是在蒙藏民歌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民歌; 有人認為它是從 ...

布林回族婚禮節日

  回族婚禮,各地大同小異,均圖喜慶、吉祥,山區農村婚禮尤為熱鬧。一般是在男女雙方領取結婚證後,由男方選擇一個吉日(多數在星斯五聚禮日)在徵得女方同意後,於結婚前兩三天,帶上10-12個半斤重的大蒸饃和整隻的羊肉,到女方家送“催妝禮”。     結婚這天,男方家派出迎親車和接親人到女方家迎親。女方家給新娘開臉 ...

布林飲食習俗

  飲食習慣西域香味濃烈,各種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風靡全國,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饌。吃法別緻的抓飯、手抓羊肉是少數民族最喜歡的食品,也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必備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饢、烤包子、拉麵、油饊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則是少數民族的傳統食品。牧區的少數民族能將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種奶製品,或香 ...

布林蒙古族的居室和服飾習俗

  蒙古族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塔城地區的蒙古族操衛拉特方言,使用託忒蒙古文,亦推廣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使用的胡都木蒙古文。   居室: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傳統居室。它和哈薩克族房不盡相同,包頂篷杆是直線杆,門必須朝南開,爐子設在正中天窗下。從事農業或牧業定居蒙古族農牧民,居住土木或磚木結構平房。從事牧業的牧 ...

回族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1、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2、回族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據《古蘭經》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安拉開始把《古蘭經》的啟示給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 ...

回族有什麼性格特點及生活習慣

  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和洗滌。走進農村回族清潔整齊的屋內,往往可看見門後房樑上吊著一個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淺坑,這裡是人們經常沐浴大淨的地方。平時洗臉、洗手,則用湯瓶,而不用臉盆。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