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

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1、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譯文: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拿蠟燭呢?”平公說:“哪裡有為人臣子而戲弄自己的國君的呢?”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麼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就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烈);晚年時喜好學習,就像拿著火把照明。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3、註釋: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燭。炳,光明,顯明。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昧行: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

  1、翻譯: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年齡七十歲,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麼不把燭燈點燃呢?”

  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戲弄國君的行為呢?”

  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 時喜好學習,如同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烈;晚年時喜好學習,如同拿著火把照明,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 路相比,哪個更好呢?”

  晉平公說:“說得好啊!”

  2、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全文翻譯

  1、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好啊!”


論學主要觀點是什麼

  主要觀點是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   《師曠論學》,出自《說苑》,作者是西漢人劉向,是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文章簡介:   晉平公想要學習,卻擔心自己年齡已老。而師曠認為,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學習。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學,好像初升的太陽,壯年好學,好像正午的陽光,老年好學 ...

論學中的是什麼樣的人

  師曠稟性剛烈,正道直行,他嫻於辭令,卻從不趨炎附勢,具有不畏權勢的正直品格。   《師曠論學》原文: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

論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終生學習,受益終生。老而好學雖比不上少而好學和壯而好學,但總比不好學好。要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想立志學習就應該從當下開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學到老,年紀性別和成功無關。只要有目標,有恆心,有決心,一定能成功。 ...

撞晉平公文言文翻譯

  1、譯文: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興時,他就得意地說:“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只有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說:“樂師, 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晉平 ...

林琴南敬文言文翻譯

  1、原文: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脩之禮?”即呼備,齎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2、譯文: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紓(字琴南,當時是孝廉,清明時對舉人的稱呼)六七歲的時候,跟 ...

失明的樂聖:

  春秋晉國悼公、平公時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師曠。師曠不僅音樂造詣高深,而且關心民生,以樂論政,具有高明的治國理念,後人尊之為“樂聖”。因他是盲人,他又自稱為“盲臣”或“瞑臣”。   師曠,字子野,是中國史籍記載最早的音樂家,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洪洞)人。其為何目盲,有三種說法:一說天生眼盲;二說他是因 ...

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

  1、譯文:孟子的母親,人稱孟母。當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時候,遊戲玩耍的都是下葬哭喪一類的事,還特愛學造墓埋墳。孟母見了說到:“這裡不該是我帶著孩子住的地方。”於是將家搬到一處集市旁,孟子又學玩起了奸猾商人誇口買賣那一類的事。孟母又說:“這裡也不是我該帶著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將家搬到了一個學宮的旁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