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論點: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
中心論點: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
《師說》的中心論點是“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於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
原文: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古之學者學者必有師,意思是從古至今求學的人都有老師.,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提出觀點之後,作者接著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這一反問句是就人求學的普遍情況來論證觀點,非常有說服力。本段最後一句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實際是議論文中解決問題部分的關鍵句,即指出怎樣從師。綜觀第一段,其思路是提出論點,然後加以簡單論證,並指出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