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平利民間舞蹈

平利民間舞蹈

  平利民間文化是社會生活的寫真,歌舞彈唱,形式多樣,既保持著當地傳統藝術的本色,也汲取關中秦腔、楚地漢調的精華,形成獨具平利特色的藝術風格。

  流傳在平利的民間舞蹈千姿百態,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代表性的要數彩蓮船、獅子舞、龍燈、鷺鷥啄蚌、秧歌舞、打連錢、高蹺等。尤以彩蓮船、獅子、龍燈舞最為盛行。彩蓮船又叫跑旱船,平利稱為船燈,是用竹木彩紙扎糊而成。選一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坐船,肩挎綵船,手扶船舷,隨鑼鼓節奏和艄公哨聲的引導而舞蹈。另有2至6名雙數女子幫船,還有1名大頭和尚和老搖婆。表演時都以舞蹈動作表現行船、撐篙、過灘、擱淺、推船等情節,老搖婆手執破蒲扇,大頭和尚舞動拂塵插科打諢,極盡詼諧幽默,邊舞邊唱花鼓詞,祝願吉祥。獅子舞,先用竹麻彩布編織獅子頭和皮,再挑選兩名精壯而靈巧的青年男子披戴上,摹獅子狀,另有一男子扮武士,頭扎紅布巾,身穿武士褂,腰纏花板帶,腳蹬麻草鞋,手持繡球挑逗戲耍,諧調錶演獅子玩耍嘻戲或格鬥,觀看欣賞者對著獅子燃放煙花,龐然大物又奪不得小小鏽球,惹得獅子齜牙咧嘴,狂奔狂舞,情趣盎然,熱鬧非凡。技高者還表演上桌子、跳凳子等高難動作,將表演推向高潮。

  龍燈舞,我縣均稱玩龍燈,是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我們民族的圖騰。這是“龍燈”藝術在民間盛行,經久不衰的基礎。“龍燈”的形象各有特色,均用竹、紙、布扎糊製作,節數不等,一般為雙數,遇上有閏月的年份,則增(或減)一節,湊成單數,每節內用皮紙裝糊一盞燈,稱“龍燈”。“龍燈”的外形呈馬頭、鹿角、虎牙、鷹爪、魚鱗狀,充分體現了龍的威武雄健。舞龍時,由一人手持木杆、杆頂有一個點燃的燈火,且能轉動的綵球(叫龍膽),戲龍作舞。舞龍人數視龍節數而定,每節一人擎舞。常有“龍打滾”、“龍擺尾”、“龍搶珠”、“龍起波”、“金龍鬧海”等舞態,花樣十足,蔚為壯觀。

達斡爾族民間舞蹈魯日格勒舞

  咯咕……咯咕……一群身著粉色衣裙、梳著長辮的姑娘們模仿著布穀鳥的聲音,舞歌和呼號、音樂融合在一起,姑娘們在盡情地載歌載舞。

  這是達斡爾族民間舞蹈的統稱“魯日格勒”,它因地域而異,有“阿罕伯”、“郎突達貝”、“哈庫麥”和“哈根麥勒格”等幾種叫法。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魯日格勒舞》在單項節目中獲優秀節目獎。

  歷史上,達斡爾族主要是以狩獵為主,兼營畜牧業、農業。幾百年前,達斡爾族在黑龍江流域以狩獵為生,並季節性地從事林、牧、漁業等,婦女們在家種田、栽菸葉、擠牛奶及採摘柳蒿芽、野果等。她們閒暇時聚在一起跳魯日格勒舞,魯日格勒舞多表現狩獵生活和勞動場面,與達斡爾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絡。

  魯日格勒’其含義為‘燃燒’或‘興旺’之意,達語‘魯日格勒貝’可以引申為‘跳起來吧’之意。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舞蹈魯日格勒舞以群舞為主,上身和手臂的動作豐富,腳下的側滑步為基本步伐,舞蹈開始時先唱徐緩輕快的舞歌,隨著歌聲舞者輕柔地舞動起來,此時,旁觀者可以任意加入隊伍隨舞。舞蹈氣氛逐漸熱烈,節奏加快,交叉交換位置,所有舞者齊呼‘哲嘿哲’、‘德乎達’等簡短風趣的呼號,腳上踏出有力的節拍,舞蹈達到高潮。舞者舞出了一種自然、古樸和永恆的特徵。

  “魯日格勒”是達斡爾族人民歡樂吉祥的縮影,它是達斡爾族聚居區的優秀傳統民間舞蹈文化,是古老達斡爾族民間舞蹈的遺存,在中國其他民間舞蹈中實屬罕見。然而民間藝術的生命又是脆弱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達斡爾族文化日益淡化;這個緊緊附著在人身上的遺產,隨著人的生存而生存,隨著人的離開而消亡;在科學技術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人們追求現代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審美需求也得以提高,對跳“魯日格勒”民間舞蹈的興趣淡漠,這個民間舞蹈正逐漸失去它原生態的味道。

唯美的鄂倫春族民間舞蹈文化

  富有民族特色的鄂倫春族民間文化你看過嗎?鄂倫春族的舞蹈與熊分不開關係。他們既有與熊相愛相殺的傳說,如今他們的民族舞蹈也被稱為“鬥熊舞”。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到鄂倫春族文化去看看鄂倫春族的舞蹈吧!

  鄂倫春人與熊的傳說

  鬥熊舞形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人們模擬黑熊在搏鬥時的一種動作,較粗獷簡單。二是由於鄂倫春人早期對熊的崇拜,認為熊和他們有著血緣關係。鄂倫春人對熊不能直呼其名,要叫“雅亞”“即祖父 或“太帖”“即祖母 ,有的地區又稱熊為“阿瑪哈”即舅舅或伯父之意 。過去對熊也有禁獵的習慣,獵人為了自衛打死熊,也要舉行一套完整的風葬儀式進行祭祀。

  鄂倫春人對熊的崇拜遺蹟,尚有許多還保留在傳說和現實生活中。如述說有一獵人被一母熊抓去,居山洞多年,並生下一隻小熊,獵人想逃走,但母熊嚴加看守難以脫身。於是獵人生出一計:每當外出砍柴速去速回,時間長了母熊防範稍懈,獵人乘機逃至江邊,自制木筏順水而去。黃昏時,母熊返回,見獵人逃走,即帶小熊順足跡追至江邊,順水奔跑,追上獵人吼叫不止,任母熊怎樣呼喊,獵人也不回頭。母熊跳不上木筏,一怒之下竟將小熊撕為兩半,一半扔向獵人,一半抱在懷中哭嚎許久。被撕成兩半的小熊,隨母者為熊,隨父者就成了鄂倫春人了。

  這雖然是一個傳說,但過去的鄂倫春人確信他們與熊是有血緣關係的,所以在圖騰崇拜全盛時期,鄂倫春人是不獵取熊的。後來隨著人們宗教觀念不斷髮展變化,尤其從飼養生畜後,鄂倫春人對禁止獵熊的習慣就逐漸放鬆了。所以每當人們跳起黑熊搏鬥舞時,是有多種複雜思想感情的,正因為如此,該舞盛行至今。

  鬥熊舞的基本步伐

  民間舞蹈作為傳承鄂倫春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重要價值就是它以一種舞蹈的形式記錄了鄂倫春人從狩獵和採集的原始生態發展、演繹的程序。鄂倫春族鬥熊舞正是以這種模仿動物形態的舞蹈,彌補了鄂倫春族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鬥熊舞為我們提供和印證了彌足珍貴的鄂倫春原始狩獵時代的基本生產生活形態特徵,為研究民族學、民俗學、人類歷史學、民族宗教學、人文藝術等社會學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民俗行為藝術的寶貴資料。

  鬥熊舞的基本步伐有拖步、搏鬥士步伐等,一般為二人對舞,模擬黑熊形象。鬥熊舞多與歌謠相連,舞蹈者一般不用伴奏,邊歌邊舞。舞曲經常以“額呼蘭德”、“額乎德乎”、“介邊介回”等詞為襯詞,同時還以“哲黑哲”、“加黑加”、“達乎達乎”之類襯詞作為伴奏的節奏呼號。

  鬥熊舞也可由三人表演,不分性別,也不論年齡和社會地位都可以跳。舞蹈開始時三人站成品字形,其中,左右二人面對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傾斜,兩膝略向前屈,兩手放在膝蓋上,兩足跳躍不息,同時兩肩和頭部左右搖擺,嘴裡發出“吼吼吼”的粗重聲音。第三個人在旁也以同樣的動作參加進去,並勸解兩個正在用下巴做出襲擊對方肩部的舞者,情緒高昂,動作勇健有力。

  黑熊搏鬥舞產生較早,流傳很廣泛,遜克縣新鄂村、呼瑪縣十八站或鄂倫春族自治旗境內各獵民村都有人會跳這種舞蹈。鬥熊舞是一種集體育、舞蹈、美學與童趣為一體的民間表演形式,動作既優美又穩健,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拉祜族民音樂舞蹈

  思茅地區的拉祜族分佈在瀾滄、孟連、景谷、鎮沅、西盟等縣。其民間歌曲可分為:敘事歌、頌歌、情歌、兒歌、催眠歌、喪葬祭祀歌五類。   敘事歌:拉祜語稱“木哈可”。一般多見於農閒佳節或村寨有婚嫁時,由老歌手演唱,內容多為祖先開天闢地、遷徒傳說、民間故事、風土人情、生產節令等。有《牡帕密帕》、《扎努扎別》、《追蜂 ...

舞蹈轉技巧是什麼

  1、可以先從把杆上練起,雙臂開啟,手輕撫把杆,雙腿夾緊腳跟併攏,小八字腳位,腳跟立到最高,全身收緊,頭轉向右側90度,眼睛盯住一個點,半圈半圈的練習,頭快速轉動,帶動身體,然後頭留住,轉動身體,反覆練習。   2、平轉"屬移動轉.在"小八字位"上準備,兩腳踮起交替上步保持" ...

舞蹈轉技巧

  1、可以先從把杆上練起,雙臂開啟,手輕撫把杆,雙腿夾緊 腳跟併攏,小八字腳位,腳跟立到最高,全身收緊,頭轉向右側90度,眼睛盯住一個點,半圈半圈的練習,頭快速轉動,帶動身體,然後頭留住,轉動身體,反覆練習。   2、在小八字位上準備,兩腳踮起交替上步(保持小八字位踮腳)碾轉180度(即轉體半周),先留頭後 ...

為什麼練舞蹈和體育的妹子大多都

  因為有很多動作都是壓著的,如果是業餘愛好去學舞蹈 不會是這樣,練得那些不會有很多的難度。如果是專業的,像這些都是在練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不過也不是完全的平胸 ,跟天生有一定關係的,不一定跳舞就平胸瘦的話胸一般來說小一點也正常。 ...

治道塗

  指鋪平道路等工事。   中國黃曆用語。平治,即整治之意。塗通途。平治道塗,即修整道路的意思。在黃曆中屬於宜字類,即那天的黃道日標明“平治道途”,那麼這一天就適宜修路。在黃曆中這一項往往與“餘事勿取”相連用,合起來就是:“平治道途,餘事勿取”,意思就是當日除了修整道路外其它事都不宜。   歷史   持地菩薩 ...

歷史古城:

   這裡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乾燥,冬夏溫差大,冬季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儲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國務院1986年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 ...

愛侶29條精準“預言”

  定律一   如果你的多數朋友不喜歡你的那一位,那麼,他/她肯定不是the right one。   定律二   分分合合,分分合合,最終還是要分的。   定律三   三個月是個坎兒,一段感情到底是該當成露水情緣,還是該嚴肅認真地發展下去,一般來說,三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見分曉了。   定律四   有了分歧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