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年糕

吃年糕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糰,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過年吃年糕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等多種稱呼。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諮餈,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得到證明。其製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一點的麵糰,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古來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還甜,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據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春節飲食風俗南北差異——南有年糕 北有餃子

  南方北方春節飲食風俗的差異。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尤其過大年之際,它們都是象徵意味濃郁的符號化食品,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的經典。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作為節慶的傳統,年糕與餃子,各佔半壁江山。大抵是南方人習慣吃年糕,北方人更講究吃餃子。年糕也滲透到北方,但比較單調,只有南方人才能將其做出眾多的花樣。至於餃子,很明顯屬於北方的產物,南方也開餃子館,一般都要打出“北方水餃”的幌子,以示正宗。這猶如某些店鋪強調“手工餃子”,與流水線上生產的“機器餃子”相區別。

  古典的食物,製作方法愈原始愈好,彷彿這樣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在江南一帶,賣年糕,包裝紙上也常印有“水磨年糕”的字樣。

  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

  尤其過大年之際,它們都是象徵意味濃郁的符號化食品,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的經典。即使現有生活條件好了,山珍海味常常喧賓奪主,但因為年糕與餃子對節慶的意義遠遠大於其滋味,仍無法廢黜。想一想,祖宗八代都是藉助這古樸的食物過年的,後人也就不太敢或太願意叛逆了。哪怕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皆以“新人類”自命。

  估計全家老幼去肯德基、麥當勞吃年夜飯以慶團圓的,應該比較少見。

  像年糕、餃子這樣的“文化遺產”越多越好,已徹底變成中國人的傳家寶,不至於失傳的。

  年糕的名字起得好,喻示著“年年高升”。似乎多唸叨幾遍,以誠則靈。不僅聽起來順耳,吃起來,味道也不賴。唇齒之間,能咀嚼出南方稻米天然的醇香。而且因其黏性大,口感獨特。

  江浙人家,大年三十晚上總要在八仙桌上擺一盤年糕,作為供品。我小時候,經常把蒸熟後又冷透變硬的糖年糕,切成片,放進嘴裡,當時香糖來嚼著玩。奶奶說:“小耗子”又在磨牙齒了。甜年糕,以及一種葷油年糕,可當零食吃;做菜,一般選用清水年糕,無色無味的。

  吾鄉人辦酒席,最後和盤托出一道炒年糕,既是下酒菜,又作為主食。用黃芽菜炒,用雪裡蕻炒,如果再加上肉絲,更棒了。

  上海人把這道菜做到了“頂級”:螃蟹炒年糕。用螃蟹作配料,年糕夠榮耀的。螃蟹的鮮香,透過滾燙的湯法,浸透了切成薄片的年糕。有人說:吃螃蟹炒年糕,打你耳光也不會放下。不信試試?

  舊日北京春節風俗,也有熱氣騰騰蒸年糕的,呼應著包餃子,以示米麵充足、家有餘糧。我想,這作為陪襯的蒸年糕,恐怕是南方人帶來的習性。那時候的北京城,南方人已不少了。他們不會因為餃子而忘掉年糕的。更不會因為來到天子腳下,就忘掉故鄉。

  北方人,能將餃子捏合得天衣無縫,有款有型,用熨斗熨過一般挺括餃子之吉利,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其造型,酷似古代作為“硬通貨”的元寶;吃餃子,近似於儀式,象徵性地在“招財進寶”。另一方面,借餃子的諧音,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之寓意。

  中國人相信餃子能帶來財氣,帶來好運。如果這算作迷信,也是一種很美好、很積極的迷信。人生甘苦,總應該有一點點精神寄託的,如果它兼而給你帶來口腹的享受,倒未必是壞事。人們還將抽籤的習俗引進飲食中,包餃子時於餡裡埋藏銅錢、銀幣、寶石、珍珠之類小小的吉祥物,占卜各自的時運。吃餃子的過程,跟抽彩票一樣激動。瞧瞧誰能中大獎?更使通俗的飲食多了一份浪漫的憧憬。這才是最好的調味品呢。

  在清朝乃至民國,水餃又叫“煮餑餑”。“夏令去,秋季過,年節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餑餑。皮兒薄,餡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婦費張羅。”這是清代李光庭《鄉言解頤》一書中收錄的民歌。看來包餃子有助於融合婆媳關係。

  北方還有諺語:“三十晚上吃餃子,沒有外人。”以示親密無間。可見餃子是除夕之夜各家各戶慶團圓的必備之物。我的朋友伊沙,寫過一篇針對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酷評”:《這鍋餃子怎麼煮》。他把老牌的春節聯歡晚會,比喻為一鍋“文化餃子”,是否有新意,關鍵還看包的什麼餡兒。

  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餃子,會覺得沒有過年的氣氛。正如現在許多中國人,假如不看春節聯歡晚會,會若有所失。

  在節奏慢的時代,全家人圍坐一桌包餃子,東聊西扯,是一項很有情趣的集體勞動。包似乎比吃還過癮。尤其春節,家庭成員悉數在場,其樂融融;誰若缺席,會讓大夥兒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傷與思念。哥們姐們,新年鐘聲敲響之前,一定要趕回家裡吃一碗餃子喲。這樣的習俗很有人情味的。能遵守的話一定要遵守。

  不僅平民百姓,連清代的慈禧太后,都把三十晚上包餃子,當成不可省略的禮儀。葉赫顏禮儀民,寫過一遍《清末宮廷過新年》,回憶前朝舊事。

  “除夕之夜十二點的鐘點將過,太后命眾人齊至殿上,排好長案後,由御膳房將事先預備好的各種素菜端上桌,眾人一齊下手做素餡都餑餑,於是切的切,剁的剁,大殿之上霎時叮兒叮兒亂響。切剁好後,都交到太后面前,由皇后、妃子、大公主等人拌餡兒,口味鹹淡,由太后決定。天到亮時,餃子已包齊。太后命眾人退回更衣,重新梳頭打扮。不大工夫,眾人回到殿上。太后坐在案端,皇后等人都站在案旁。太后命宮女把煮好的煮餑餑端上來,太后說:此刻是新年、新月、新日、新時開始,我們不能忘記去歲的今日今時,今天我們能吃一碗太平飯,這就是神佛的保佑,列祖列先的庇護。說完,命大家用膳。大家向太后叩頭謝恩。吃罷煮餑餑,天才大亮。”

  慈禧太后吃餃子時,確實挺虔誠的:謝天,謝地,謝祖宗。她恐怕想不到:大清帝國,這隻包了兩百多年的大“餃子”,捉襟見肘,不久就要“漏餡”了。一旦“漏餡”,再無法彌補。


年糕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圖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 ...

春節 年糕 -春節年糕的由來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人對米糕就有“稻餅”“餌”、“餈 ...

元旦吃什麼傳統食物 餃子年糕迎新年

  經過一年的努力和忙碌,終於有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束,但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因此,元旦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我們會準備一些特別的食物來慶祝,這樣人們疲憊的心靈可以得到休息,伴著美味佳餚帶來的好運,希望新年能夠重新開心的出發。   元旦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年糕:在南方很流行這類食物,據說吃了年糕有年年高 ...

元旦節為什麼要吃年糕 元旦的傳統美食

  眾所周知,元旦這個節日由來已久,不僅有很多活動,還有許多傳統美食,年糕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元旦為什麼要吃年糕?年糕要怎麼做才好吃呢?元旦還有哪些傳統的美食?帶著這些問題,下面就跟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元旦為什麼要吃年糕   元旦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元旦代表著新年的第一天,人們希望在 ...

大寒節氣都有什麼習俗 大寒吃年糕的寓意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那麼,大寒節氣都有什麼習俗?大寒吃年糕的寓意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大寒節氣都有什麼習俗?   蒸煮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一天,廣 ...

202x年小年在哪一天 202x年小年習俗吃年糕有什麼說法

  在一年當中,人們最重視的便是春節,那麼春節是如何到來的?它是在小年之後來臨的,小年就像是一個提示燈,每當這個節日來臨時,人們便知曉要過年了,於是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過年時要用到的東西,其樂融融的迎接新年。   2022年北方的小年是幾月幾號   透過日曆便可得知小年的日期,但今年北方小年在公曆的2022年1月 ...

202x年大年三十晚飯吃什麼 202x年大年三十吃年糕的寓意是什麼

  中國人十分注重傳統文化,各個民族之間的傳統也有些不一樣,然而每個中國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一定會吃上年夜飯的,且年夜飯也有它的規矩,比如說那天晚上能吃什麼,能做什麼,這都是按傳統文化來做的,每個人都應該跟著傳統走。   年夜飯吃什麼   中華傳統為什麼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飯要吃飯或者年糕,大年初一則要吃餃子和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