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表示疑問,語氣詞,是句末助詞。
“而”有很多種:
1、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
2、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
3、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
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
5、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
“乎”是一個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出自《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刻舟求劍》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人。
而:然後。原文:“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翻譯:心靈受屈,精神壓抑, 強忍指責然後把侮辱承擔。出自《離騷》,作者:屈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感嘆奸佞之當道。提出“舉賢而授能”的主張。
1、“膽欲大而心欲細”的“欲”的意思是:需要。
2、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 :慾念。慾望。慾火。食慾。情慾。禁慾。縱慾。想要,希望 :欲蓋彌彰。欲罷不能。欲速不達。需要 :膽欲大而心欲細。將要 :搖搖欲墜。山雨欲來風滿樓。婉順的樣子。 ...
1、字面上的解釋有四種,第一種解釋為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第二種解釋是學習並時常複習。第三種解釋是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第四種解釋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千古名句,代代相傳。 ...
之:安靜。
“默而識之”出自《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解釋為: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不知疲倦,對於我沒有什麼難處。”其中,默:不語,不說話;“識”通“志”,意思: 默而識之記住;厭:滿足;之:安靜。 ...
攝乎大國之間”中“攝”的意思:夾。夾迫。
原文: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譯文: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 ...
1、何不以鋸中截而入的意思是“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
2、原文: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3、譯文: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但不能進入城 ...
連詞,表示承接。這句話出自柳宗元寫的《捕蛇者說》中的“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翻譯如下:我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
“而”的含義有:
一、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
二、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1、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 :譯文:(既然)這樣那我們為什麼聽從他並要被他差使呢。
2、【出自】:《楚人養狙》是明朝劉基所寫的一篇文章,出自《誠意伯文集》卷二·《郁離子》捲上。
3、【原文】:《楚人養狙》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或不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