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存在於時間和空間裡的物質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為經驗,而康德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為“絕對範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把它們理解為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透過這些原則得以構造。
康德1788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倫理學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真能做到有道德的話,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終結。
康德的主要思想:
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主要闡述了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即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尼采的主要思想:
強力意志,即將生命意志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出了挑戰,他提出了強力意志說,用強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傳統形而上學的地位。強力意志說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著人生的意義。
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
1、亞里士多德對哲學的學科定位,哲學是科學,而不是感覺、經驗和技術。只有其目的是追究事物的本原和原因的知識,才能稱之為科學。
2、亞里士多德對研究哲學的目的闡述,哲學在於探索智慧,但智慧是關於原因或原理的知識,那麼作為追尋智慧的哲學理所應當就是關於這類原因或原理的知識了。
3、亞里士多德對哲學研究物件及範圍的界定,哲學家的事業也該能考察一切事物。
狄德羅哲學思想是唯物主義者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狄德羅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 ...
1、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國耳忘家,公耳忘私,赤心事上,憂國如家,赤心事上,憂國如家。
2、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3、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舊為忠家。
4、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6、.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三 ...
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惜衣有衣,惜食有食。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飯菜穿腸過,禮讓心中留。耐心是一種美德,意味著許多的等待。文明禮貌,秩序井然。飲食是文化,請從餐廳文明做起。 ...
1、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2、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
3、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
4、韜略終須建新國,奮飛還得讀良書;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6、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8、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9、書籍是人類進 ...
康德哲學思想核心如下:
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透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 ...
對於愛,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歡把愛掛嘴邊,標榜著自己有多愛對方,可以為對方奉獻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而有的人是,不要對方說有多愛?只要一句不離開。在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不要對方說有多愛?只要一句不離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天秤座:你的肯定就是給TA最大的愛
天秤們雖然是一個外貌協會的 ...
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總體上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它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希望透過變法使中國走向強大,從而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人民愛國思想和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