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節,每年8月舉辦的羊城荷花節,遊客們紛紛到番禺市觀賞荷花,品嚐荷花植物類食品,以及觀賞其他的綜合文娛遊樂活動,其樂也陶陶。
番禺是個水鄉,河網縱橫交錯,池塘及河道多產蓮藕、蓮子。荷花也叫蓮花、芙蕖,是一種經濟類植物。荷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出汙泥而不染,花香百里荷塘,歷來受到人們稱讚。荷花結的籽叫蓮子,是一種優質食品;其莖為蓮藕,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價值,可作蔬菜、藕粉、蜜餞食品等。
番禺新墾所產的蓮藕遠近聞名。該地原來是一片新圍墾的綠洲,土地肥沃,泥質鬆軟,土層深厚,種上蓮藕後產量很高。後又育出了"貓兒頭"和"壽星桃"等優質藕種,質量好,含澱粉多,生食爽甜,熟食粉香。
番禺便是在當地盛產蓮花基礎上舉辦荷花節的。透過舉辦這一型別的民間節慶活動,以經濟開路,商貿搭臺,促進旅遊及經濟事業的發展。
☆青龍節
二月二日,俗謂龍抬頭,原濟南府所屬地區,稱為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區多稱為二月二,梁山稱龍頭節。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節,中唐時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在川陝之地流行,時稱“挑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聯絡驚蟄增加了龍抬頭的內容,並逐漸演變成以驅蟲害和祈豐收風俗為主的節日。明清以來,山東此日有引龍、打囤、煎餅燻蟲、擊梁闢鼠、炒豆報捷等風俗活動,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見。
現在這天比較盛行的風俗是炒蠍豆。濰縣、萊州等地稱作“報捷”,諧音爆蜇,據說吃了炒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蜇。鄆城等地稱作“炒蠍子爪”,孩子們邊吃邊唱道:“吃了蠍子爪,蠍子不用打。”蠍豆一般用黃豆炒制,有的蠍豆還粘上糖面,有的在鹽水中泡過,香脆可口,還有的把面棋子和蠍豆一塊炒,花樣甚多。吃蠍豆不僅可以闢蠍,還有人說誰要是吃了七家的蠍子爪,誰就能長命百歲。現在除膠東部分地區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過在蠍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這是炒蠍豆風俗的一個新發展。
二月二日的節日風俗,許多都與龍抬頭有關。鄆城等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來,這就叫作龍抬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龍起蟄。滕州等地這天蒸饃饃,名為“蒸龍蛋”;吃麵條,名為“龍鬚麵”。有的地方吃餅,名為“龍鱗餅”;吃菜糰子,名為“龍蛋”。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麵條、不喝小米飯,因為麵條叫龍鬚,小米叫龍籽,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舊時多在龍抬頭這天理髮,小孩子這天入學謂佔鰲頭,以圖吉利。海陽等地用白麵或豆麵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麵缸裡,祝願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以應節序。
二月二的節日飲食,各地不盡相同。除上述的煎餅、麵條、饃饃外,有的吃花糕,意味著步步登高。龍口等地則是把年下蒸的糕留一塊這天吃。有的吃烙餅,鄆城等地認為烙餅可鋪囤底,蓋囤尖,防鼠防蛀,確保糧倉。棗莊、單縣的人們這天休息,改善生活,說:“二月二,不幹活,坐下來,吃大饃。”
過去人們一般把春龍節作為年節系列的終止,從此停止各種娛樂活動,開始恢復常業。扛活的長工開始上工,謂之上工日;一般農家開始試犁。海陽等地習俗,扶犁人先拜犁具,並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豐收畝,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然後牽牛到田間象徵性地耕一耕。龍口的風俗是二月二日起農作,事先擇毋倉試犁。傳說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這天要祭土地神,大約也與春季生產即日開始有關。魯西北地區還有二月一日接太陽的習慣。
珠村乞巧節將於28日結束。資訊時報小編 巢曉 攝
“廣州乞巧文化節”正在爭取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小編昨日從廣州乞巧文化研討會上獲悉的。有專家建議,在乞巧文化節的舉辦地——天河珠村,打造傳統文化一條街,並建設乞巧文化博物館,吸引廣大市民前來參觀旅遊。
乞巧文化節於8月23日在天河珠村開幕,至8月28日結束。昨天,來自省內及臺灣地區的50多位民俗專家共聚珠吉街道辦事處,商討如何保護乞巧文化。廣州市社科聯主席顧澗清建議,把最能代表珠村歷史的文物保護起來,打造傳統文化一條街,並建設乞巧文化博物館,吸引廣大市民前來參觀旅遊。
插種節:又稱“惹島”節。在山巒重疊的阿佤山上,每當春耕季節,勤勞的佤族人民便忙著耙田耕地,準備插種稻谷,同時舉行饒有風趣的插種節。插種節當天,大家要修築好村中的道路,各家房屋內外打掃乾淨,青壯年自動組成幾個小組,有的上山去狩獵,有的在河邊捕魚。打得的獵物和捕到的魚,煮成稀飯,大家共享。如果獵手們打到大的馬 ...
打鐵節:基諾語稱“特毛切”,是基諾族最隆重的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十二月舉行,歷時三天。節日第一天上午要舉行剽牛儀式,午後寨子裡的長者敲響牛皮大鼓,人們情不自禁地隨著鼓點圍著大鼓跳起粗獷的舞蹈,這就是基諾人歡慶豐收的“太陽鼓”舞。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聖的祭器和樂器,每個村寨一般都有兩面,分公鼓和母鼓。他們視太 ...
哈節(亦稱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
“哈”為京語,有兩種解釋:一是“歌”,一是“吃”。現在一般認為,這兩種含義都兼而有之。“哈節”京語稱“蓋殿耽”,可譯為“歌節”、“祭神節”(神吃)、“鄉飲節”(人吃)等。哈節的來歷,有幾種傳說:其一是說,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 ...
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進行過年回家的調查,探尋很多人不願回家或是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煩惱集中在車票、人情消費壓力、路途遙遠等客觀因素上。
雖說春節的主題是親人團聚、親情交融,但在親情至上、孝字當先的傳統文化 ...
荷花節,每年8月舉辦的羊城荷花節,遊客們紛紛到番禺市觀賞荷花,品嚐荷花植物類食品,以及觀賞其他的綜合文娛遊樂活動,其樂也陶陶。
番禺是個水鄉,河網縱橫交錯,池塘及河道多產蓮藕、蓮子。荷花也叫蓮花、芙蕖,是一種經濟類植物。荷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出汙泥而不染,花香百里荷塘,歷來受到人們稱讚。荷花結的籽叫 ...
每年的7月8日-9月8日,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將舉行每年一度的荷花節,開幕式上將舉辦突出林海及荷花特色的“情滿林海”大型文藝演出。 ...
為塑造白洋淀旅遊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1991年開始,安新縣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舉辦白洋淀荷花節。
節日期間,根據荷花不同時期的不同景象,主題也有所不同。7月,荷葉鋪天,初出水面的荷花重重疊疊,主題為“出水芙蓉”。8月,紅白荷花朵朵盛開,亭亭玉立,主題為“白裡荷香”,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