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京族節日——哈節

京族節日——哈節

  哈節(亦稱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

  “哈”為京語,有兩種解釋:一是“歌”,一是“吃”。現在一般認為,這兩種含義都兼而有之。“哈節”京語稱“蓋殿耽”,可譯為“歌節”、“祭神節”(神吃)、“鄉飲節”(人吃)等。哈節的來歷,有幾種傳說:其一是說,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凡有船隻經過,它都要吃一個人,若不送給它吃,它就興風作浪,把船掀翻。後來有一個大仙(鎮海大王)誅殺了蜈蚣精,把它碎屍三段而成為“京族三島”。於是京家尊奉鎮海大王為護島神,立廟祀之,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到哈亭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其一是說,在越南陳朝時代,有一位歌仙來到京族地區,以傳歌授舞為名,發動京族人民起來反抗封建統治者,深受京族人民敬仰。後來人們用歌來歌頌和懷念這個歌仙,久而久之就成了哈節。

  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哈亭在辛亥革命以前都比較簡陋,只是木柱草蓋的亭子。如今全是木石結構的廟宇式建築,結構堅固美觀,屋脊正中塑雙龍戲珠圖案,內分正殿和左右偏廳。正殿供奉諸神靈神位。左右偏廳均砌著三級由高而低、順序排列的木板或石條臺階,可容一兩百人坐席。它具有神廟、宗祠、歌廳、鄉飲亭、村社議事堂等功能。

  哈節的日期,各地不相同。紅坎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巫頭、澫尾在農曆六月初十日,山心在農曆八月初十日。在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把庭院打掃乾淨,佈置一新,並備好菜餚,準備待客。哈節到來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雲集於哈亭內外,興高采烈地歡度佳節。整個節日的活動,大致為如下過程:

  迎神

  在哈節的前一天,村民們集隊舉旗擎傘,抬著神座到海邊,把本村信奉的諸神靈請進哈亭。這一天,有的村還舉行盛大的鬥牛活動。鬥牛結束後不論勝或負都拿來宰殺煮食。鬥牛是揭開哈節的序幕,山心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歌:“無論你在哪裡做買賣,八月初十也要回家看鬥牛;儘管你的買賣繁多百過頭,八月初十也要回家看鬥牛。”

  祭神

  在節日當天下午三時開始。祭祀儀式與當地漢族在祠堂裡舉行春秋二祭大體相同,有主祭、陪祭、禮生(司儀)、執事(傳遞祭品者)。祭神時,先由主祭讀祝文。

哈節: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不同地域民族風情不同,每個民族都有各自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我們今天要談到的是京族最隆重的節日——哈節。“哈”在京族的含義是唱歌的意思,哈節是他們的傳統歌節。在京族地區,每每到這個節日,便是哈族人民最熱鬧的時候。接下來,一起來看看京族文化吧!

  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風情是每年一度的哈節。哈節,又稱“唱哈節”,所謂“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傳統歌節,通宵達旦,歌舞不息。哈節主要流行於廣西的京族居住地區。哈節的日期各地不同,萬尾、巫頭二島為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為農曆八月初十,海邊的一些村落則在正月二十五日。雖日期各異,但節日的形式與內容基本相同。

  關於哈節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傳說稱:古代有位歌仙來到京族三島,以傳歌為名,動員群眾起來反抗封建壓迫。她的歌聲感動了許多群眾。後人為了紀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傳歌,漸成節俗。各村的哈亭是節日活動的中心。

  哈節活動可分為四個程式: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和唱哈。“唱哈”是哈節的高潮,所佔時間最長。有“哈哥”、“哈妹”調琴擊梆配唱,曲調有30餘種;唱的有敘事歌、勞動歌、風俗歌、頌神歌、苦歌、情歌等。“聽哈”者以8人一桌入席,一邊飲宴,一邊“聽哈”,其樂融融。最後一個程式是送神。送完神,歷時數天的哈節才算結束。

  歷史起源

  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生。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邊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請神聽歌”的意思。關於哈節有不少民間傳說。目前在廣西京族三島廣為流傳的傳說是:傳說四、五百年前,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在此吃人翻船,興風作浪。一日有位神仙化作乞丐,搭船過海,船駛到蜈蚣精洞口,當船主要把乞丐推下海時,神仙把事先煨得滾燙的大南瓜塞進蜈蚣精口裡,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燙得直打滾,屍斷三截,隨波逐流成為氵萬尾、巫頭、山心“京族三島”,頭部漂流至越南成為氵萬柱島,附近居民才得以安居樂業。於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為“鎮海大王”,立廟祀之,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

保安族節日——哈其麥節

  哈其麥節:甘肅臨夏等地保安族傳統紀慶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教歷的九月選一吉日舉行。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兒哈其麥與阿里結婚時,阿里非常貧窮,哈其麥傷心地哭著向父親訴說,而穆罕默德則耐心地開導女兒說:“人生在世,要知足,有這點家當,就應該感謝真主。”,哈其麥聽後,轉憂為喜,高高興興地與阿里結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麥節為了紀念她的高尚品德。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宰殺牛羊,準備雞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還要去寺院唸經。這天的一切紀念活動都由婦女們主持。


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是什麼節日

  唱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唱哈節是什麼節日   唱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和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唱哈”是京語,即“唱歌”之意。傳說越南陳朝時,有一位歌仙到京族地區,以傳授歌舞為名動員京族人民起來反抗陳朝的統治,得到京族人民的愛戴和敬仰。後來人們便修建“哈亭”並設立神位來紀念他。同時因為他 ...

極具特色的京族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和民俗,在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就是每年一度的哈節了。在節日中,京族人民通宵達旦,歌舞不息。京族的哈節是京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起源   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生。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 ...

京族象徵意義是什麼?

  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每年都隆重慶祝,以祭祀神靈、團聚鄉民、交際娛樂為主要內容。經過近五百年的發展演進,京族哈節是京族文化的集中體現。通過了解京族哈節迎神、祭神、唱哈、鄉飲、送神的全部過程,從中可解讀哈節作為海洋文化的積澱。那麼京族哈節象徵意義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關於 ...

農曆傳統節日-青龍

  ☆青龍節   二月二日,俗謂龍抬頭,原濟南府所屬地區,稱為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區多稱為二月二,梁山稱龍頭節。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節,中唐時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在川陝之地流行,時稱“挑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聯絡驚蟄增加了龍抬頭的內容,並逐漸演變成以驅蟲害和祈豐 ...

廣州節日--荷花

  荷花節,每年8月舉辦的羊城荷花節,遊客們紛紛到番禺市觀賞荷花,品嚐荷花植物類食品,以及觀賞其他的綜合文娛遊樂活動,其樂也陶陶。   番禺是個水鄉,河網縱橫交錯,池塘及河道多產蓮藕、蓮子。荷花也叫蓮花、芙蕖,是一種經濟類植物。荷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出汙泥而不染,花香百里荷塘,歷來受到人們稱讚。荷花結的籽叫 ...

佤族節日——插種

  插種節:又稱“惹島”節。在山巒重疊的阿佤山上,每當春耕季節,勤勞的佤族人民便忙著耙田耕地,準備插種稻谷,同時舉行饒有風趣的插種節。插種節當天,大家要修築好村中的道路,各家房屋內外打掃乾淨,青壯年自動組成幾個小組,有的上山去狩獵,有的在河邊捕魚。打得的獵物和捕到的魚,煮成稀飯,大家共享。如果獵手們打到大的馬 ...

基諾族節日——打鐵

  打鐵節:基諾語稱“特毛切”,是基諾族最隆重的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十二月舉行,歷時三天。節日第一天上午要舉行剽牛儀式,午後寨子裡的長者敲響牛皮大鼓,人們情不自禁地隨著鼓點圍著大鼓跳起粗獷的舞蹈,這就是基諾人歡慶豐收的“太陽鼓”舞。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聖的祭器和樂器,每個村寨一般都有兩面,分公鼓和母鼓。他們視太 ...